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占妇科生殖器恶性肿瘤的15%~2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分析86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Bcl-2和 C-erbB-2基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苏琼  舒宽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202-1204
子宫内膜癌为妇科三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了,有关基因改变致癌的研究日趋增多。许多研究表明PTEN、Bcl-2和C-erbB-2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本文就PTEN、Bcl-2和C-erhB-2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晓英 《华夏医学》2004,17(4):562-563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对此病尚缺乏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以协助早期诊断、临床监测病情变化、预测预后和指导手术。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监测,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尹绪爱  余进进  干宁 《安徽医学》2008,29(6):750-75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血管生成是从血管前体网络系统形成新的血管,为进展性肿瘤生长与转移所必需,并在控制肿瘤的进展中成为关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物学活性最强烈的促肿瘤血管形成因子,本文综述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调节及在治疗上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及雌激素受体亚型ER-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及ER-β的表达,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正常的子宫内膜中c-erbB-2蛋白为低表达(6.67%),子宫内膜癌中c-erbB-2的表达率明显增高(75%,P<0.05),且表达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分级越高,分化越差,表达率越高(P<0.05).而且c-erbB-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有关,肿瘤浸润越深,c-erbB-2表达越强(P<0.05).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β表达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关,其阳性表达率在Ⅰ期子宫内膜癌显著低于Ⅱ、Ⅲ-Ⅳ期(P<0.05),ER-β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 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β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进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用来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是全球第六大常见肿瘤类型,其已成为绝经期女性患者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子宫内膜癌通过手术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晚期子宫内膜癌则是致命的,这主要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等因素有关。生物标志物对于筛查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预测疾病复发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与子宫内膜癌及其进展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旨在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遗传性子宫内膜癌是LynchⅡ综合最常见的肠道外表现。与散发型相比,其在特异性家族中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已发现了多种与之相关的基因。在有肿瘤遗传倾向的家系中,应对其家庭成员加强监控,并寻找特异性遗传标记物,以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炳春 《医学综述》2004,10(9):536-538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癌研究的重点之一。子宫内膜癌可分成两种主要的临床病理类型,Ⅰ型为子宫内膜样的子宫内膜癌(EEC),属于激素依赖型,占子宫内膜癌的80%;Ⅱ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的子宫内膜癌(NEEC),属于非激素依赖型。已确认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这从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中均已证实。下面就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型的影像分析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大多发生于停经后妇女,停经前女性及青年女性也有发病。典型临床表现是异常的子宫出血。大体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播散的方式包括直接蔓延,对肌层的浸润和临近子宫外器官的侵犯,淋巴道转移,血行播散等。临床常用的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是: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类法。分类法则: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妇科肿瘤患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手术仅适用于早期的妇科肿瘤患者,对于大多数中、晚期的妇科肿瘤患者,放、化疗应该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故有关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就更具有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关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刺激已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12.
CD44分子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治  肖洪涛  瞿大成  高雪梅 《西部医学》2009,21(6):1027-1028
CD44及其变异体分子属于重要粘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CD4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袁达形式,CD44分子与子宫内膜癌分期、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钱志红 《苏州医学》2005,28(2):72-73
宫颈癌又称宫颈浸润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在发展中国家则居首位;在北美及欧洲国家中低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居第三或第四位。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选择有限,且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干细胞是一组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也是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的根源,同时也是导致肿瘤难治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具有高表达某些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 ( laminin,L N)水平及切除肿瘤对其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4例子宫内膜癌、76例内膜正常的妇科良性疾病及 2例内膜增殖症患者血清 L N含量。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 L N明显高于内膜正常各良性疾病组 ( P<0 .0 5 )及子宫内膜增殖症组 ;手术切除肿瘤后 ,血清 L N水平显著下降 ( P<0 .0 5 ) ;术前血清 L N水平及术后 L N下降程度均有随内膜癌肌层浸润加深而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 L N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过程可能密切相关 ;观察血清 L N水平及其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MC)又称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uterinecorpus)。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缺失。现就MDM2基因和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CA125水平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宫壁肌层浸润深度、宫外淋巴血管受累范围、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CA125水平升高与子宫内膜癌晚期和淋巴结状况(是否浸润)有关,也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病理组织分级有关。接受器操作特性(ROC)曲线显示子宫内膜癌浸润的深度、宫外淋巴血管受累范围及肿瘤病理组织分级等在预测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分别为73%、78%和80%。CA125水平预测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可高达94%,将CA125临界值定为35ku/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和90%,阴性预测值为97%,阳性预测值为78%。结论CA125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阳性淋巴结)和宫外蔓延扩散的一种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叶蔚  车小群 《华夏医学》2005,18(3):327-329
目的:测定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水平及其变化与肿瘤切除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例子宫内膜癌、66例内膜正常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血清LN含量。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LN明显高于内膜正常各良性疾病组及子宫内膜增殖症组(P<0.05);手术切除肿瘤后,血清LN水平显著下降(P<0.01);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与术前血清LN水平及术后LN下降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血清LN水平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过程及复发可能相关;血清LN水平及其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预后的监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翎 《医学文选》2006,25(4):897-899
子宫内膜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美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0880例,死亡约7310例。大约75%的患者为早期(Ⅰ期),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80%~90%。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对于晚期(即肿瘤病灶超出子宫体)和复发患者,以及合并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需辅助放疗、化疗和(或)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的发生是在高雌激素状态作用下的一个渐进过程,现有的治疗理论认为孕激素与孕激素受体(PR)结合,拮抗雌激素作用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较有争议的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激素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常用药物及临床疗效等。现就子宫内膜癌激素辅助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受体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40例随诊满5年。50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随访提示5年生存率随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和临床分期晚而下降,ER和PR阳性率也呈下降趋势。受体阳性者5年生存率高。结论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和受体状态可作为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