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亿萍  罗琼 《微创医学》2006,25(3):461-46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术取栓、介入溶栓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双向溶栓等[1].但最常用的仍是药物治疗,即通过药物进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临床上一般通过外周静脉滴注途径治疗,但治疗时间长.我科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对其中6例采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现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72例病程<14 d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常规溶栓、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B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常规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C组24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经胫后静脉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导管内丹参酮注射液灌注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C组和A组治疗后3 d、7 d和14 d各时间段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愈率最高。结论胫后静脉溶栓丹参酮灌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外周溶栓和单纯置管溶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栓、抗凝治疗及手术取栓.现将我们1999年2月~2001年11月对1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介入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管介入药物直接溶栓,通过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56例患者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约为(4.8±5.7)天。溶栓治疗后静脉狭窄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6例,2例行支架置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0例,8例行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治疗,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总有效率为71.4%。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通过介入药物导管直接溶解血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系统溶栓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我院自2010年2月~2010年11月对七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大隐静脉置溶栓导管于股浅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形成继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时的动脉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动脉溶栓 :选择患肢股动脉 ,血管内推注尿激酶 10~ 5 0万U。静脉溶栓 :选择下肢肿胀部位远端的外周血管穿刺 ,静点尿激酶 2 0万~ 5 0万U。结果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溶栓疗效 :用药后患肢血运改善 ,足背皮肤较前温暖、足趾青紫消退、足背溃疡很快愈合。 5例发现疼痛时间在 5d内的患者 ,用药后缓解。 3例合并足趾坏死的疼痛减轻。溶栓组改善和增进肢体的血供减轻或解除疼痛 ,促进溃疡愈合 ,显著好于普通用药组 ,溶栓组与对照组 (普通用药 )统计学分析P <0 .0 5 ,溶栓组疗效较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 4例 ,静脉溶栓疗效98%。结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可继发肢体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此时 ,可直接穿刺栓塞近端动脉 ,注入溶栓药物 ,溶解血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选择下肢肿胀部位远端的外周血管静脉输入溶栓药物 ,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曹生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22-1623
目的:探讨几种途径置管方法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69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各种途径置管溶栓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不同途径置入溶栓导管致深静脉血栓部位,各有优缺点。结论:几种置管方法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直接穿刺胫后静脉的方法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术后管理方便、处理髂静脉病变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患肢踝部以下静脉穿刺,大腿中上1/3处加压60mmHg,微泵注入较大剂量纤溶剂的溶栓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新华  张开华 《重庆医学》2013,42(9):1050-1052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该院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足背间断组经足背浅静脉间断溶栓,足背持续组经足背浅静脉持续溶栓,插管溶栓组经小隐静脉置管持续溶栓。分别给予尿激酶60×104 IU/d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患肢消肿率、患肢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患肢消肿快、静脉通畅率高、静脉通畅评分低、尿激酶用量少、治疗时间短、大小腿周径差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结果 临床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结论 经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形成继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时的动脉溶栓,下肢深静血栓形成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动脉溶栓:选择患肢股动脉,血管内推注尿激酶10-50万U。静脉溶栓:选择下肢肿胀部位远端的外周血管穿刺,静点尿激酶20万-50万U。结果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溶栓疗效:用药后患肢血运改善,足背皮肤较前温暖、足趾青紫消退、足背溃疡很快愈合。5例发现疼痛时间在5d内的患者,用药后缓解。3例合并足趾坏死的疼痛减轻。溶栓组改善和增进肢体的血供减轻或解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显著好于普通用药组,溶栓组与对照组漕通用药)统计学分析P〈0.05,溶栓组疗效较好。下肢深静血栓形成54例,静脉溶栓疗效98%。结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继发肢体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此时,可直接穿刺栓塞近端动脉,注入溶栓药物,溶解血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选择下肢肿胀部位远端的外周血管静脉输入溶栓药物,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8例,部分通畅1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天)5例(55.56%),慢性(〉10天)4例(44.44%),有2例曾有DVT病史。结果 总有效率100%(9/9)。平均住院日为10天。结论 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结果临床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结论经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并辅以抗凝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自1997年5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与外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患者,42例患者中15例行外周溶栓术(系统溶栓组),27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或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组),比较2组并发症、血栓溶解有效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结果  系统溶栓组及导管溶栓组的溶栓剂量分别为(335±134)万U和(304±116)万U,系统溶栓组出现并发症4例,导管溶栓组出现并发症2例,2组溶栓剂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8.89%,导管溶栓组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2.53分和1.77分,导管溶栓组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P < 0.01);此外,系统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35.33分及32.67分,而导管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49.00分及45.67分,显著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1)。   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伴有髂静脉狭窄的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导致肺动脉栓塞的最主要原因,肺动脉栓塞一旦发生.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猝死。目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抗凝、溶栓或手术取栓加术后抗凝、溶栓为主,而溶栓或取栓治疗过程中有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潜在风险。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使溶栓或取栓治疗更为安全。2003年6月-2006年5月我科共为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成功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艳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35-23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小于5cm的行药物溶栓治疗,大腿周径差5~10cm的行手术取栓,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结果16例经溶栓治疗后肿胀完全消失,大腿周径与健侧相同,2例术后症状消失,2周后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再通;1例术后肿胀减轻,手术后有轻度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根据发病时间短、病情进展缓慢、患肢周径轻度增大、张力不增大的情况下溶栓治疗也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及治疗两种不同方法的分析研究证明,外周静脉加压溶栓联合医用弹力袜治疗较常规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常规静脉治疗组和外周静脉加压溶栓联合医用弹力袜治疗组,通过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出院一年后血栓形成后遗症出现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两种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外周静脉加压溶栓联合医用弹力袜治疗组患肢疼痛、水肿、皮肤色斑等症状开始出现缓解的时间在(3±1.2)天,各种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在(6.8±2.3)天,较常规治疗组缓解时间明显提前(P〈0.05);出院1年后患肢出现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比率为(11±1.3)%,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周静脉加压溶栓联合医用弹力袜治疗及护理较常规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有较好的疗效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