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断延迟的原因,方法:查阅6县(市)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历,分析其延迟诊断的原因,结果:调查共收集诊断延迟患者108例,就诊、确诊、发现延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6周、6.4周、8.7周。延迟患者首次就诊以咳嗽,咳痰、乏力为主,分别为88.9%、78.7%、37.0%,在就诊延迟者中对初始症状不重视和经济困难导致就诊延迟的分别为58.7%和34.8%,在确诊方式上,仅有10.2%的患者有痰涂片检查结果,其他均仅以线为确诊依据。结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淡薄是赞赏成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而中层得首次就诊断不典型,医生重X线轻痰检的诊断方式是导致确诊延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实施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对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迟的影响。方法 调查1993和 2001年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检查和病人的卡片、病志等有关资料,分析归口管理前后诊断延迟情况。结果 归口转诊率由 48.5%,提高到 89.0%,归口到位率由 29.0%提高到 72.4%,确诊延迟率由 29.4%降到 10.6%,平均延迟天数由 22.2d降到 7.7d,就诊延迟率分别为 63.4%、68.8%和平均延迟天数分别为 48.9d、50.3d,延迟病人时间分布中 20周有一个高峰。结论 归口管理对缩短确诊延迟有明显影响,对就诊延迟无影响,加大结防宣传力度,提高群体对结防意识是缩短就诊延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发涂阳肺结核病诊断延迟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迟的原因。方法 查阅6县(市)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病历,分析其延迟诊断的原因。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诊断延迟病人108例,就诊、确诊、发现延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6周、6.4周、8.7周。延迟病人首次就诊以咳嗽、咳痰、乏力为主,分别为88.9%、78.7%、37.0%。在就诊延迟者中对初始症状不重视和经济困难导致就诊延迟的分别为58.7%和34.8%。在确诊方式上,仅有10.2%的病人有痰涂片检查结果,其他均仅为X线为确诊依据。结论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较淡薄是造成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而病人首次就诊症状不典型,医生重X线轻痰检的诊断方式是导致确诊延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归口管理对缩短新发涂阳肺结核诊断延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实施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对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迟的影响。方法 调查1993和2001年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检查和病人的卡片、病志等有关资料,分析归口管理前后诊断延迟情况。结果 归口转诊率由48.5%,提高到89.0%,归口到位率由29.0%提高到72.4%,确诊延迟率由29.4%降到10.6%,平均延迟天数由22.2d降到7.7d,就诊延迟率分别为63.4%、68.8%和平均延迟天数分别为48.9d、50.3d,延迟病人时间分布中20周有一个高峰。结论 归口管理对缩短确诊延迟有明显影响,对就诊延迟无影响,加大结防宣传力度,提高群体对结防意识是缩短就诊延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现行的4种结核病防治模式单位抽取180例2011年登记报告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诊延迟率为44.4%,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9 d。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OR=3.502,P=0.006)及确诊于CDC模式单位( OR=2.797,P=0.032)的患者发生确诊延迟的风险较大。结论通过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积极出台各项惠民措施,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行结核病诊疗模式转型,有利于减少肺结核患者确诊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提高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促进肺结核登记报告,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 根据新发涂阳登记率,采用分层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确定6个县作为调查点?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宣教,并在采取措施前后对健康人群?肺结核病人及综合医院进行调查?对比?结果 通过采取措施,有症状主动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者,由干预前的29%增加到干预后的270%;综合医院收住肺结核由030%下降到014%,漏报率由282%下降到159%?1995年新发涂阳登记率为1345/10万,较干预前1994年的1194/10万有明显提高(P<0.01)?采取干预措施后的4年(1994~1997)登记的新发涂阳病人,比干预前的4年(1990~1993)增加434%(2940/2050)?结论 加强宣教,强调依法归口管理?综合医院建立胸透登记?转诊,可以有效地提高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初治涂阳肺结核诊治延迟2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诊治延迟的时间及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5年接诊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治延迟时间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3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就医、确诊、发现诊断延迟的中位时间分别为60.6d、31.5d和96d。就医延迟主要原因是病人出现症状不去就医或自行服药。确诊延迟与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医生对结核病认识不足有关。结论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治延迟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应大力宣传和普及防痨知识,加强公共卫生机构筛查和检出肺结核患者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制订肺结核病诊断标准的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第三章的规定:凡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这就需要对每个传染病制订全国统一的诊断标准,作为疫情报告的依据。我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委托,起草了肺结核病诊断标准的初步意见,现简述如下,请各位同道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9.
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供需双方因素对就诊延迟的影响,为提高病人发现提供参考.方法 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4省各3个经济欠发达县,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调查就诊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对象包括病人、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首发症状到就医的时间在14 d以上为就诊延迟.结果 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有33.6%的病人存在就诊延迟.综合分析供需方的因素:(1)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结核病知识的缺乏.(2)医疗服务供给方健康促进工作不够.结论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还普遍存在结核病就诊延迟的现象,应该通过有针对性地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结核病知晓率,并采用多种方式改变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与诊断延误对产生耐药的影响,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各选1个省,每省各选择1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课题组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结核病防治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32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收回329份,有效率100.0%。对329人份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检查,并对痰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使用非参数检验比较耐药患者和非耐药患者的延误时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88.8%(292/329),痰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总耐药率为12.7%(37/292),耐多药率为2.8%(8/292)。耐药患者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分别为37d(8~465d)、15d(0~462d)和12d(0~218d);非耐药患者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分别为38d(1~597d)、16d(0~594d)和10d(0~429d),耐药与非耐药患者在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377、0.142、0.069,P值均〈0.05)。结论延误与耐药发生问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并评价患者各类延误需采取的指标、数据收集方法及其可行性,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出现症状、首次就诊、确诊结核病和开始治疗)定义了与延误相关的不同指标,包括总延误、就诊延误、诊断延误和治疗延误等;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别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个县(共3个县)作为研究现场,使用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的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纳入患者329例。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81.5%(268/329),平均年龄51.8岁(95% CI:49.9~53.8),农民占71.1%(234/3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6%(285/329),年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1.2%(267/329);患者的总延误时间为36d(0~597d),就诊延误15d(0~594d),诊断延误10d(0~429d),就诊延误与诊断延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 P=0.111);按照发生原因,结防机构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7d(0~428d),患者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1d(0~45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 P=0.000);按照就医关键节点,结核病可疑者的发现延误为0d(0~428d),结核病可疑者的转诊延误为4d(0~267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 P=0.001)。结论 使用该研究制定的延误指标可以更为深入地分析延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将6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观察组,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于前两个月加用左氧氟沙星。结果实验组在前两个月强化期内痰菌阴转率为8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3.3%。病灶吸收率为86.7%,亦明显优于60.0%。但在巩固期随着治疗的延长,差异愈小,在疗程结束时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只能缩短痰菌阴转和短期内病灶吸收时间,但对整个疗程而言并无确切意义。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不提倡加用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疆喀什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与确诊延迟的原因,为提高就诊和确诊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喀什地区除塔什库尔干县(高海拔偏远小县)外其他所有11个县(市)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登记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3 832例(其中有7622例因出现症状至初次就诊日期填写不详而无法评价,占17.39%)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进行统计,结合每个县面对面问卷调查不少于20例2010年结束疗程的肺结核患者对防治结核病知识的认知、就医行为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被调查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结果 患者出现症状到第一次就诊平均间隔106.5 d,91.98%(33 305/36 210)就诊延迟;就诊前了解相关信息者延迟率为51.43%(18/35),而不了解者为98.11%(5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4,P<0.01);患者初诊至确诊平均间隔80.1 d,33.25%(12 102/36 393)确诊延迟;乡医院痰菌检出率为13.15%(43/327)、诊断符合率93.58%(306/327);X线胸片合格率72.64%(146/201)、诊断符合率76.03%(111/146);村医无诊断结核病的能力。 结论 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现象在喀什地区农村中普遍存在。强化少数民族人口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宣传,提高乡村级诊断能力和转送意识,是当前喀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不阴转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广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2个月末痰涂不阴转的原因,为提高化疗效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项目实施初期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例231例,根据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结果分为阴转组与未阴转组,回顾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阴转组与未阴转组之间就诊延误、病灶范围≥2个肺野、肺部含有空洞、合并有糖尿病、痰涂片≥2+等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不阴转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是就诊延误、肺部含有空洞、合并有糖尿病等.结论结核病防治工作需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对肺部含有空洞的病人的治疗、特别是重视合并有糖尿病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2个月末痰涂不阴转的原因,为提高化疗效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项目实施初期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例231例,根据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结果分为阴转组与未阴转组,回顾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阴转组与未阴转组之间就诊延误、病灶范围≥2个肺野、肺部含有空洞、合并有糖尿病、痰涂片≥2+等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不阴转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是就诊延误、肺部含有空洞、合并有糖尿病等。结论 结核病防治工作需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对肺部含有空洞的病人的治疗、特别是重视合并有糖尿病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全间歇短程化疗方案治疗新发涂阳肺结核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Tuberculosis Control Project Cooperation Group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3):164-166
目的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首次将全间歇短程化疗(短化)方案[2H3R3Z3S3(E3)/4H3R3]应用于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为评价方案的有效性,将进行远期效果观察。方法 对12个项目省、自治区56个示范县1992年全年登记的新发涂阳患者,在治愈后2年进行了结核分支杆菌涂片检查,以了解细菌学复发情况。结果 4400例治愈患者经痰涂片检查,发现135例痰菌复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延误水平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各选1个省,共3个省,每省各选择1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通过全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获得各调查点2005-2009年患者的个案信息5066例,同时查阅患者病案记录进行核实。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各调查点总延误水平的差异和各调查点2005-2009年总延误水平的变化。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74.7%(3783/5066),女性占25.3%(1283/5066),平均年龄48.1岁(95% CI:47.6~48.6岁),农民占85.5%(4331/5066)。东、中、西部地区患者2005-2009年的平均延误水平分别为24d(0~404d)、42d(0~730d)和62d(0~587d),各调查点延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981,P=0.000);东部地区2005-2009年延误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8d(0~398d)、19d(0~387d)、22d(1~404d)、22d(0~219d)和22d(0~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40,P=0.000);中部地区2005-2009年延误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4d(0~712d)、40d(1~730d)、38d(1~471d)、44d(1~709d)和44d(1~7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10,P=0.177);西部地区2005-2009年延误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91d(5~501d)、67d(0~521d)、42d(4~435d)、51d(3~587d)和59d(4~2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20,P=0.000)。结论 2005-2009年各调查点延误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中、西部地区仍有下降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