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酸性细胞最早于1864年由jones.T.W发现。1897年Paul Ehrlich注意到这些细胞的粗颗粒对酸性染料包括伊红有亲和力,便命名这些细胞为“嗜酸性细胞”。此后发现,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细胞增多。自那时候起,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并且积累大量的文献。有关嗜酸性细胞的文献众多。Schwaz 1913年所作的评论包含了1200篇文献。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2.
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十分少见病。通常诊断比较困难,易与胃癌或溃疡病相混淆。该病命名也较为混乱,如称为慢性炎性纤维性息肉、炎性纤维性假肿瘤、胃嗜酸性肉芽肿、胃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GEG)等。为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现总结我院自1984年以来诊断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6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相似文献   

3.
有关胃肠道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文献报导较少见,Salmon和Panlleg 1967年复习文献报告136例③。国内于庆祥于1955年报告结肠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①,马恒秉、梁珍卿于1964年报告胃溃疡伴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②。我院从1971年1月—1978年1月因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725例,其中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3例,占1.7%,故应引起重视。本文提出对本病外科治疗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首先由中国的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之名报道,在日本,KIMURA等人于1948年首先报道,并随后称为木村氏病(Kimura’s disease)。此外,本病还有“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滤泡增生症候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名称。在欧美文献中,有的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与该病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和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嗜酸性细胞异常增多性皮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以皮肤、血液甚至骨髓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并伴有部分器官损害的病例。结果 这些病例是具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HED),部分病例有非典型的器官损害但不能确诊为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HES)的器官浸润的一组疾病。结论 这些伴有器官损害的HED可能是HES。建议对HED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将有助于这些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并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国外文献仅有个别报导,多为儿童,国内尚未有报导,最近我院内科见到一例成年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最后伴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报导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住院号A—05437。主因:间断发热三月余,加重五天于1979年6月2日入院。患者三月前开始发热,住某医院发现嗜酸性细胞增多,达2万余,经用“激素”及“抗过敏药物”44天,嗜酸性细胞降至300,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是调节变应性反应的重要细胞.Chromostrope 2R染色可特异性地将嗜酸性粒细胞的胞浆染成粉红色,能够准确辨别嗜酸性粒细胞,从而反映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状况[1].1994年Newman[2]等发现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鼻窦CT结果之间有相关性.1995年B aroody[3]等也发现CRS儿童患者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正常鼻窦组织中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局部活化和脱颗粒,释放MBP和ECP等碱性蛋白,这些物质在鼻腔上皮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指出: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活化嗜酸性粒细胞(EOS)检出的敏感标记,它在嗜酸性炎症(如哮喘、变应性疾病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ECP在鼻部常见慢性炎症(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和意义,作者查阅了与此有关的大量文献,结果发现ECP与这些疾病关系密切,检测鼻分泌物ECP浓度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病情估计、转归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胃嗜酸性肉芽肿5例姜颖林昌万敦化市医院病理科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肉芽肿;胃;病理学中图法分类号R730.21胃嗜酸性肉芽肿少见.我院从1979年到1995年3月共做了1239例胃切除手术,全部病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307例,胃良性病变932例,其中胃...  相似文献   

10.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网状细胞增生症,病变多发生在骨骼,可单发,也可多发,以长骨及颅骨多见,发生于下颌骨的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十分罕见,我科自1975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中,男10例;女3例。发病年龄18岁至35岁之间的9例,最年轻的12岁,最年长的51岁。发病部位:发生于下颌体部12例.下颌角及升支部1例,左侧5例,右侧8例,均为单发。病变范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为1.5×1.5cm;最大的有3例,几乎累及一侧下颌体的全部。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均有…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Eosmophilic Gastroentertis,EG ) 属于少见病,临床报道少,易误诊.2004年1月本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杨薇  贺蓓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07-207
急性嗜酸性细胞肺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的肺部疾病,以呼吸衰竭、肺内浸润性阴影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2004年12月22日出版的JAMA杂志(292:2997-3005)中Andrew F.等报道了一组嗜酸细胞性肺炎,患者均为部署在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的美国驻军军人。文章就这种罕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岑柳仙 《海南医学》2006,17(8):150-151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组织内大量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19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嗜酸性细胞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随后20年中,有关嗜酸性细胞通过中和组胺等肥大细胞相关介质的抗过敏作用被发现,目前普遍认为嗜性细胞的浸润是细胞因子、粘附因子、趋化因子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意义重大,嗜酸性细胞与相关细胞因子进行广泛研究.现将最近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筋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又称 Shulman 综合征。早在1974年,Shulman 首先报道2例嗜酸性筋膜炎。迄今为止,文献中已报道200多例 EF。多数患者表现有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沉加快,高γ球蛋白血症和多种皮肤损害,少数患者可有内脏侵犯和血液系统异常。部分学者认为 EF  相似文献   

15.
嗜酸细胞性筋膜——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是74年发现的一个疾病,英文文献上已报告近100例,主要临床特点为筋膜的增粗变硬,最终出现关节运动障碍,血中或组织中有嗜伊红细胞增多及血中球蛋白增高,缺乏明显的雷诺氏现象及内脏受累。77年后文献又出现嗜酸细胞肌炎的报告。我们在75年前后遇到4例病人具有上述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以后又遇到4例,其中1例以口腔及舌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人,组织病理除见间质增生嗜酸性细胞浸润外肌肉有明显变化。因而认为本病并不局限于筋膜,同时出现筋膜炎和肌炎,因此以称嗜酸细膜性筋膜——肌炎为宜。  相似文献   

1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是一种胃肠道弥漫性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性疾病。1937年Kaijser 首次作了描述。据 Cello 1979年统计,在世界文献中不过100例,国内也只有少数病例报道。我们于1982年6月遇见一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赵全年  赵昆  马去非 《现代医学》2003,31(2):133-135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脾切除后11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文献。结果 该患者脾切除后未经任何治疗临床症状和血液学指标就得到了改善,虽然术后5个月骨髓和外周血的WBC和嗜酸性粒细胞又增高并持续11年之久,但并无明显的其他器官受累表现。结论 脾切除可能是改善该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本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或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有核细胞及核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毛虫感染过程中血清抗体和有核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各类有核细胞百分数。结果: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8IgG抗体水平逐渐升高,感染后42d达观察期间的最高值;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感染前,单核和淋巴细胞比例则低于感染前。结论: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是旋毛早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抗旋毛虫感染免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王春艳  聂志  崔进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6,27(4):156-156,F0003
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嗜酸细胞类癌,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但主要发生在唾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及肾脏.自Sklar于1980年首例报道肺内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来,据文献报道共有18例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生在腮腺的只有1例.作为一种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例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导致失明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农民,已婚。因发热伴双目失明1周于2006年8月23日入院。否认高血压病和眼病等病史。病后曾在市某医院眼科门诊检查过,结果正常,因发热未退且失明逐日加重,近日来解粘液脓血便,高度疑为血吸虫病,遂来我组门诊就诊。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