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气道异常包括先天性的气道异常、外在压迫引起的气道异常、获得性的气道异常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着CT设备的迅速发展,气道异常可得到较为快捷、准确的诊断.目前气道异常的诊断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各种儿童气道异常的影像学诊断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大多数情况是以上气道不完全阻塞所引起通气不良、打鼾和异常呼吸运动等,导致低氧血症(TcPO2〈50mmHg)高二氧化碳血症(PaCO2〉45mmHg),以及生长停滞、肺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害、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生理阶段,一些较严重的病例不能为成人标准所认定,易被忽视及延误治疗。为探讨儿童OSAS的早期诊断与新的手术治疗方法,现将1996年1月-2004年1月我院诊治的58例儿童OSA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的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mction)技术在儿童鼾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儿童鼾症患者进行DDR双能量减影检查,同时做鼻咽部平片和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DDR双能量减影能清晰显示鼻咽部气道,在导致儿童鼾症常见的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的诊断中,DDR双能量减影对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平片。结论 DDR双能量减影技术能有效去除周围骨组织影像对气道的重叠,使气道显示更为清晰,对气道狭窄情况的判断更为准确,便于进行鼻咽部气道的测量,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确的术前估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高分辨率CT对儿童气道疾病,肺间质病变。含气间隙疾病检查及诊断有着重要作用。以下分别讨论各种疾病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中心气道疾病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中心气道疾病包括先天性及获得性的多种疾病,其病种繁杂,是影像学研究热点之一,MSCT特别足三维重建技术在这类疾病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丰要介绍多种儿童先天性及获得性中心气道疾病的临床及CT诊断,并评价MSCT气道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摘要目的以CT作参照比较数字X线断层影像(DTS)和胸片在评估气道异常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评价了149例病人的161个数据资料(91个有气道异常,70个无气道异  相似文献   

7.
中央气道的异常通常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胸片上却往往无明显的表现而造成漏诊或误诊。如进一步行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发现病变、准确描述病变位置、范围及制定外科治疗计划尤其有用。综述了中央气道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及其局灶性和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诊断气道阻塞和肺栓塞(PE)病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对8只犬通过肺段动脉水平注入凝胶海绵颗粒复制周围型PE模型,其中5只经自制球囊导管插入二级气道又建立气道阻塞模型。通过吸纯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增强MR肺通气图像。利用对比剂首次通过法可进行MR肺灌注成像。观察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的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解剖、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在气道阻塞区的表现相匹配,但在肺栓塞区不匹配。气道阻塞区在MR肺通气成像中的缺损区域小于核素肺通气成像。根据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肺灌注异常区可分为灌注缺损和减低区。MR肺通气联合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8.1%;其诊断结果与核素肺通气一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的一致性较好(K=0.743、0.899)。结论 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可用来诊断肺内气道和血管异常,该方法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类似,并能提供量化的功能信息和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特点及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和早期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5例经CT血管三维重建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确诊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资料,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超声对本病的诊断效能,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25例患儿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3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例。超声诊断符合19例,漏诊1例,误诊5例,其中1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误诊为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1例误诊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误诊为二尖瓣单组乳头肌。共同超声图像特点为一侧冠状动脉开口及走行异常伴对侧冠状动脉扩张、肺动脉内“窃血”征及室间隔肌壁间花彩血流信号。结论 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但需注意图像鉴别,必要时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检查,避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10.
增强MR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者MRI检查,特别是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CE-MRA)的诊断价值与不足。方法:300例儿童先天性患者作CE-MRA检查,其中173例228个心内结构异常和105个心外大血管异常已经手术证实,并与MRI及CE-MRA诊断结果作对照。结果:在228个手术证实的心内结构异常(主要为间隔缺损与瓣膜病变)中,196个诊断正确(86.0%);在105个心外大血管异常中,101个诊断正确(96.2%)。结论:对心外大血管畸形MRI及CE-MRA有很高的诊断价值,CE-MRA是对先尽病最有价值的扫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气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急症 ,胸部CT的应用报道较少[1,2 ] ,且多为轴面扫描 ,对气道的显示不及冠状面 ,即使是螺旋CT的冠状面重建 ,图像质量也不佳[3 ] 。为弥补上述缺陷 ,结合儿童特点 ,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儿童胸部冠状面扫描支撑架 (专利申请号 :0 12 49894 7) ,与螺旋CT配套进行直接胸部冠状面螺旋扫描 (简称 :冠扫 ) ,探讨其在儿童气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并与轴面螺旋扫描 (简称 :轴扫 )对比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对 113例临床疑为气道疾病患儿行轴扫后不能确定诊断的再进行冠扫 ,选择经支气管内窥镜手术及病理…  相似文献   

12.
气管软化是指气管过度塌陷而导致气道异常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及反复喘息。呼气相、吸气相气道横截面积变化≥50%为气管软化的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小儿气管软化的金标准,而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CT、MRI等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来评估气管支气管软化。就气管软化分类及影像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外周气道病变的临床异常出现很晚,发现时往往已产生严重的气流阻塞而不能进行肺组织活检。传统x线胸片对小气道病变的检出既不敏感也无特异性。且气流阻力大部分发生在较大气道,只有严重小气道病变才能检测到肺功能的异常。故高分辨力CT可在小气道疾病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期间上气道阻塞可能涉及上气道解剖、生理等多种因素.颅骨、颌骨、舌骨、腭骨及其他颌面硬组织形成上气道支架,其形态改变可以影响软组织的位置及张力,从而影响气道大小和稳定性.Schwab[1]采用传统X线头影研究上气道结构异常,认为上气道结构异常程度与OSAH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subtraction,DES)可以有效去除与气道重叠的周围骨组织影像,清晰地显示上气道软组织与硬性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上气道和周围软组织的改变,便于对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进行测量,更为准确地诊断气道狭窄,但国内将DES应用于OSAHS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分析DES对OSAHS患者的测量数据,探讨DES在OSAHS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高分辨率CT对儿童气道疾病,肺间质病变,含气间隙疾病检查及诊断有着重要作用。以下分别讨论各种疾病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患儿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评价各重组方法对肺隔离症及其相关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增强扫描横断面发现异常供血动脉12例,不能确定6例.经多种重组方法处理图像可直观显示全部异常供血动脉,并发现回流静脉13例;肺发育异常及其他系统畸形14例.容积再现(VR)对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血管及气道显示最佳.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肺隔离症及异常动静脉及伴发畸形,为儿童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脑血流量的改变在脑损伤发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值的测量是诊断儿童脑异常的一个重要指标。动脉自旋标记MR灌注成像方法为无创性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灌注异常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多层面CT仿真内镜对中央气道良性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在中央气道良性病变评价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中央气道良性病变,包括解剖性异常5例(气管性支气管2例、气管憩室1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1例、食管气管瘘1例),炎症性病变1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9例、复发性多软骨炎3例、慢性炎症瘢痕2例)和其他10例(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撕裂2例、支气管腔内血凝块1例、支气管腔内痰栓5例、血管压迫2例)。痰液经CT复查或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其余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Fibrobronchoscope,FOB)及活检证实。采用多层面CT机,准直2.5mm或5mm,p=1.25或1.75,重建间隔1.6mm或2mm,容积性VE观察。结果:解剖性异常和痰液栓VE明确诊断(12/12),显示详细;其他气道良性疾病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补充信息,对有辅助定位及判断良性狭窄的程度或范围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FOB有较好的一致性(22/24)。结论:VE能充分显示良性病变,对横断面起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解剖性异常和多数痰液栓能明确诊断,可免除FOB或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9.
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脑部MRI表现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脑部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病理与实验室检查证实的16例儿童线粒体脑肌病及其脑部MRI表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儿脑MRI均有多发对称性片状略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其中单纯脑深部灰质受累9例,大脑皮质和深部灰质同时受累6例,单纯白质受累l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力减退(12例)和肌力减退(10例)。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可见破碎样红纤维及异常线粒体。结论进行性智力和肌力减退是儿童线粒体脑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脑深部灰质多发对称性斑片状异常信号是儿童线粒体脑肌病脑部MRI的主要表现;脑MRI是诊断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重要手段,但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确诊有赖于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查。  相似文献   

20.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以小气道腔内肉芽栓塞和/或小气道损毁后疤痕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为其常见并发症,有关儿童肺部感染后BO的诊断文献很少。为探讨BO临床、影像、肺功能远期后遗症的诊断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74~1993年间19例儿童感染后BO的长期临床病史、影像(胸片、高分辨率CT)和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NScan)的随访资料。男10例,女9例。初感肺炎平均年龄3岁(0.6~8.1岁),感染原依次为腺病毒、支原体、百日咳、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