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ECP水平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及病情轻重,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抗炎治疗为其治疗的关键。嗜酸细胞(EOS)是抗炎治疗的主要靶细胞,血清中嗜酸细胞阳离子结合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 protein,ECP)为一种可反映嗜酸细胞活化程度的重要炎症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ECP水平,观察其是否可以反映哮喘炎症的程度及预后,为临床预测疾病发作,指导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组(A组),糖皮质激素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血清ECP及肺功能FEV1,PEF,治疗后再次测定血清ECP及肺功能。结果 (1)雷公藤多甙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血清EC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ECP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雷公藤多甙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肺功能FEV1,PEF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肺功能FEV1,PEF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能够显著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改善肺功能,这可能是雷公藤多甙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哮喘急性发作组30例及哮喘缓解组25例,分别采集各组患者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SLP,ECP浓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血清中TSLP,EC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均<0.05).且哮喘患者血清TSLP,ECP表达成显著相关(r=0.795,P<0.01).结论 血清TSLP,ECP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有密切关系,可反映哮喘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哮喘发病炎症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血清ECP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25例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和43例喘息型支气管炎因症状加重而住院者其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和通气功能FEV1/FVC%。结果发现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EC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患者(P<0.01)。经积极治疗一周后,ECP水平、血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则大幅下降(P<0.05)。但FEV1/FVC%改善不明显(P>0.05)。血清ECP水平主要取决于嗜酸性细胞激活状态和分泌蛋白的能力,用以反映过敏性疾患的活动情况。本实验提示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间除有感染外,可能与支气管哮喘一样,有过敏因素参与。血清ECP检测可用于监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高反应性炎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ECP浓度。同时检测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ECP与Eos之比值与PEF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小儿哮喘支气管粘膜炎症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清ECP水平在婴幼儿哮喘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分别测定75例婴幼儿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ECP值及Eos,同时测定40例正常婴幼儿血清ECP值及Eos。结果哮喘发作组病人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组,而哮喘缓解组病人与正常组ECP水平差异不显著,E os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婴幼儿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监测对判断气道炎症程度,哮喘发作预测及评价药物疗效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和诱导痰嗜酸细胞(Eos)、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L-5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做肺功能测定,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荧光免疫法和ELISA检测诱导痰Eos数量、ECP和IL-5水平.选择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2例临床控制哮喘患者中,小气道功能异常43例(69.4%),正常19例(30.6%),诱导痰Eos数量(5.6±2.9)%、ECP(129±100)μg/L、IL-5(21±12)μg/L,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组(P<0.01),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小气道功能异常哮喘患者诱导痰Eos数量(6.9±3.1)%、ECP(148±90)μg/L、IL-5(24±12)μg/L,显著高于小气道功能正常患者[痰Eos(2.0 ±1.1)%,ECP(54 ±29)μg/L、IL-5(13 ±5)μg/L,P<0.01].结论 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异常和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测定患者小气道功能和诱导痰炎性标志物有助于指导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10.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作用。应用PharmaciaCAPSystemECPFEIA荧光酶标法测定42例HSP患儿血清ECP水平.结果:HSP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经激素治疗缓解组(P<0.001);伴肾脏受累患儿血清ECP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患儿(P<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CP参与HSP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ECP测定对HS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哮喘发作期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mon前后,及未给予激素治疗的哮喘缓解组患者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者EC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哮喘缓解组ECP水平显著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低于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后ECP水平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是哮喘病很好的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清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的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对EB诊断的作用。方法对30例EB患者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诱导痰检查和ECP检测,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观察检测外周血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比例和ECP浓度。结果EB患者的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和ECP浓度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B患者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ECP浓度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和ECP浓度均比外周血的相应指标更敏感,在EB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对咳嗽患儿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上呼吸道感染 (URI)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的不同水平变化。方法 对CVA患儿 2 0例 ,URI患儿 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组患儿的ECP浓度。结果 CVA组患儿血清ECP浓度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 (URI)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URI组患儿血清EC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咳嗽患儿ECP浓度的检测可作为鉴别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谢华  孙滨 《医学争鸣》1998,19(5):585-586
0引言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其募集到炎症部位前须先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血管内皮细胞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一l(VCAM-l)、细胞间粘附分子一l(ICAM-I)与嗜酸性粒细胞上相应配体很迟抗原一4(VI-A-4)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一卫(l-FA-l)相结合是其重要作用环节.为进一步探讨1***一卫在哮喘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哮喘发作用、缓解期及正常人血清中SICAM-l的水平;发作期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30d后血清SICAM刁含量的变化,同时监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和用力肺活量比值(FEVI%)…  相似文献   

16.
姜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5-66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浓度,探讨其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对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2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健康儿童(35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的UniCAP变应原检测系统荧光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ECP值。CVA组中20例患儿坚持系统治疗3个月,病情缓解后再次测定ECP值。结果CVA患儿的ECP值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明显低于典型哮喘患儿发作期的ECP值(P〈0.05);CVA患儿治疗后EC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ECP水平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8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EOS和ECP,其中24h内有哮喘发作59例(A组),哮喘持续状态22例(B组),另有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对照(C组),3组患儿分别于入院即时、72h以及7d采集痰液。结果 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和ECP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C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患儿第7d的痰液EOS和EC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儿痰液EOS与ECP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 联合动态检测痰液EOS和ECP水平可判断小儿支气管哮喘程度,ECP可更敏感预测小儿支气管哮喘转归。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儿童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 Ig E)、变应原特异性 Ig E抗体 (S- Ig 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和田部分地区 2 12例 18~ 72岁维吾尔族人分为对照组、哮喘间歇发作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哮喘组 ,分别定量测定 5组患者的血清 ECP(S- ECP)、T- Ig E水平 ,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 Ig E抗体水平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哮喘各组之间 S- E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重度哮喘患者组 S- ECP水平最高 ,且 S-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 .6 3,P <0 .0 1)。变态反应的出现与 S- ECP水平增高有关 ,T- Ig E与 S- ECP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S- ECP水平与哮喘发作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 ,ECP与最大峰流速 (PE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6 7,P <0 .0 5 )。结论:血清 S- ECP和 T- Ig E二者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 ,它们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harm acia U 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清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嗜酸粒细胞 (0 .2 75± 0 .2 6 3)× 10 9/ L 较正常升高 (0 .0 6 8± 0 .0 2 8)× 10 9/ L,P <0 .0 1;血清 ECP浓度 (16 .0 9± 13.6 8) μg/L 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3.78± 1.77) μg/ L;(4 .2 4± 2 .5 6 ) μg/ L,P <0 .0 1。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5 716 ,P <0 .0 1)。血清 ECP含量与 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30 9,P <0 .0 5 )。结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中起作用 ,反映哮喘活动情况 ,是临床评价哮喘嗜酸细胞炎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患儿ECP、MBL、T—IgE,并同时与21例哮喘发作组及20例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组较哮喘组儿童ECP、T—IgE的含量降低,MBL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ECP、T—IgE、MBL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L喘息性支气管炎组较哮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gE、ECP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的含量较正常组高,较哮喘组低,MBL含量在喘息性气管炎组最高,提示喘息性支气管炎由感染诱发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