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局部神经痛牵延不愈,持续数月或数年.PHN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可见有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在增加,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雄飞  邓列华 《广东医学》2005,26(11):1453-145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神经痛迁延不愈,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PHN概述PHN的定义致今仍无统一的意见。一种定义是: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1个月以上局限性疼痛。另一种定义是: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上。多数学者主张以疱疹消失后疼痛持续达3个月以上者为PHN的诊断标准。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在增加。PHN多在1年内缓解,但仍有10%~20…  相似文献   

3.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1月以上者[1],好发于年老体弱者,其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文献报道PHN可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患带状疱疹后,皮疹消退,但局部有明显神经痛的一种病症[1]。据研究,10%~15%的带状疱疹患者易留后遗神经痛,这种疼痛短则数月,长者达十余年,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5.
袁洪昌  都玉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41-274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Z)是指带状疱疹的皮损完全消退后,皮损部位遗留的烧灼样刺痛,多发于老年人,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缠绵不愈,顽固难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近2a来,我科采用超级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0例,均符合PHZ的诊断[1],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病程3个月~3a,年龄55岁~75岁,平均年龄65岁。头面部带状疱疹4例,上肢带状疱疹2例,胸背部带状疱疹10例,腰腹部带状疱疹3例,下肢带状疱疹1例。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疼痛范围,确定其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致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带状疱疹患者32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完整病历资料、出院后门诊复诊记录,确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5例,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前驱痛占比、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皮损性质和面积评分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种类数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就诊时间(3.37 d)短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6.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0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早期治疗不规范患者(15例,占比27.27%)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38例,占比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1,P=0.017)。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密切相关。病毒感染重...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疾病,此病发病初的神经痛与愈合后的后遗神经痛,可以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给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和康复。我院2005年—2010年收治带状疱疹患者68例,经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29例,女39例,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Igia,PHN)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日至数年不等,由于疼痛的剧烈性及顽固性,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常常失眠、焦虑,情绪压抑,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认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一种机制不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治疗仍非常困难。目前对PHN的治疗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目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皮肤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带状疱疹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T细胞比例,计算CD4和CD8比值。 结果 ≥ 60岁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评分、红斑面积、疼痛程度、水疱数目、水疱簇数和<6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0岁带状疱疹患者CD8+%和CD3+%低于<60岁患者(P<0.05), ≥ 60岁带状疱疹患者CD4/CD8高于<60岁患者(P<0.05)。重度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评分、红斑面积、疼痛程度、水疱数目、水疱簇数均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重度带状疱疹患者CD3+%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重度带状疱疹患者CD4+%、CD8+%和CD4/CD8和轻中度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与急性带状疱疹的水疱时间和水疱簇数呈线性相关(P<0.05),CD8+%与急性带状疱疹的疼痛时间、水疱部位、水疱时间和水疱簇数呈线性相关(P<0.05),CD3+%与急性带状疱疹的疼痛时间、水疱部位、水疱时间、病情评分、水疱簇数和水疱数目呈线性相关(P<0.05),CD4/CD8与急性带状疱疹的年龄、水疱时间、红斑面积呈线性相关(P<0.05)。 结论 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王秀丽 《吉林医学》2007,28(18):1986-1987
近年来,患带状疱疹的人日益增多,早期治疗的患者,多数首选皮肤科.治疗方式上多采取外用药和抗病毒药联合治疗.患者经过上述药物治疗后,患处皮肤上的水泡虽已消退,但患处剧烈的神经痛却无法解决,甚至遗留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数周或数月后患者才到疼痛科就诊,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的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与恶性肿瘤均与免疫抑制状态有关。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增高已有记载。为了测定带状疱疹之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是否增高,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随机选择追踪观察至少2年的门诊带状疱疹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以50例不伴内脏恶性肿瘤的银屑病患者为对照组;也与普通人群中预期发生恶性肿瘤数相比较。结果:在诊断带状疱疹之后追踪观察24—68个月(平均3.8年),发现其中有1例71岁白人妇女,在诊断带疱疹16个月后发生直肠腺癌,在银屑病对照组中,无1例发生恶性肿瘤。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带状疱疹和银屑病患者之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无明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 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约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严重影响身心健康[2].优化护理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1-2].本研究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域仍然出现疼痛或瘙痒等不适的一种神经损伤综合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以上,夜间不能入睡,严重影响日常休息、工作、生活,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现临床多无有效方法,治疗比较棘手。2012年10月2013年3月,笔者跟随导师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火疗及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评估及护理措施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帮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重要特征之一,中老年人常疼痛剧烈难忍,且30%~50%的中老年患者皮损消失后常有后遗神经痛,持续数月或更长。作者从1996年以来采用西药中药和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40例,取得明显疗效。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3组...  相似文献   

16.
汤芹芹  孙琳  刘慧  肖红  杨邦祥 《西部医学》2010,22(6):1055-105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及2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比较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加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分数分别为6分和4分,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疗效,且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后疼痛是一种非常顽固和难治性神经痛,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我们观察及追踪随访了37例带状疱疹患者神经阻滞治疗的时间与发生带状疱疹后疼痛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07-109
目的研究抑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共275例,进行抑郁评估,分别比较无抑郁和抑郁组间,以及不同抑郁程度的患者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入组275例,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7例,患病率13.45%。无抑郁和抑郁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分别为1.87%和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抑郁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分别为16.13%、21.74%、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神经痛病程3个月时比较各组抑郁患者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超过1年的患者均为中、重度抑郁患者。结论抑郁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干预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晓兰 《重庆医学》2009,38(23):3043-3044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侵犯神经根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性皮肤病,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1].患者产生皮肤烧灼感及难以忍受的神经剧烈疼痛,致使患者失眠、烦躁、焦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若护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本科对2007年1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常忽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彻夜难眠。有时皮损已完全消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上下肢带状疱疹较头面部、胸背部少见,且非常容易误诊。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上下肢带状疱疹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