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的剂量水平,为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2010-2012年对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8613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99.42%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不同工种中,介入放射学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0.98 mSv。结论 云南省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工作场所是安全的,介入放射学人员是今后防护和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省各地开展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和场所防护监测现状,结合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报告,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相关的标准,开展各类设备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性能监测;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调查表。结果 21.4%的监测点缺少X射线质量控制检测设备,不能开展质控检测,检测报告中存在不规范现象,调查的八类职业类别中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工业辐照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低,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不够。结论 增配质量控制监测设备,完善检测报告,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5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职业性外照射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监测。结果 2015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规定剂量限值以下,介入放射学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结论 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介入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是改善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太原市2011-2012年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加强放射防护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方法 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1-2012年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19 mSv。不同的职业类别中,以介入放射学所受剂量当量最高为1.96 mSv,同位素应用最低为0.73 mSv。结论 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基本是符合要求和安全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分析2012-2015年山东省内35家医疗机构从事介入诊疗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卫生行政部门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进行监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各年度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实际监测人数逐年增加;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下降,且异常剂量率逐年降低。结论 2012~2015年山东省从事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相关人员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应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操作过程中应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相关医疗单位应提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的结果,为进一步优化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按不同工作性质,分为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影像诊断3组;按不同工作岗位,分为医师、技师、护师3组。采取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该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水平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人均年有效剂量<5 mSv,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稳定在较低水平;不同工作性质人均年有效剂量值均数两两比较,其中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放射影像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核医学与放射影像诊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人均年有效剂量值均数两两比较,医师、技师、护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所致受照剂量最高,可以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较大剂量电离辐射对广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改进射线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辐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及放射工作人员体检表的项目要求,对广东省部分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百分比随着放射工龄的增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与普通X射线人员的微核率分别为(3.70 ±2.69)‰和(2.48 ±2.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异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长而出现增高的趋势。结论 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促进全省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07—2017年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医院行政部门的放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采用热释光法测量,评价从事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医学类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用SPSS22.0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2007—2017年共监测66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2 mSv·a-1,集体剂量为34.51 man·mSv。2010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8 mSv·a-1;2011年大剂量值占比最高,为18.87%。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占全部工作人员的53.49%。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最多,共263人次,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最高,为0.82 mSv·a-1,不同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介入放射学仍是高风险辐射岗位,且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放射技师及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需加强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我区介入放射学中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受照剂量,规范介入放射学应用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拟定调查表格,在统一的质量控制条件下,统一方法和要求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单位使用为进口机器,防护性能较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效果显著。结论 要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与管理,同时不能忽视患者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活动中的防护意识,提高工作技能,改善辐射防护状况。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比分析测量结果,了解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接受情况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状况。结果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接受剂量大,工作场所剂量检测数据较高。结论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场所比其他射线装置工作场所(CT室、放疗科、普放科)的辐射防护要求及难度要高,要重点监控,放射工作人员更要加强辐射防护安全意识,提高技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HT5"SS]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2.
沈青  崔茜 《中国辐射卫生》2013,22(3):287-288
目的 分析近五年本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防护状况。方法 汇总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医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和科研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945 mSv· a-1、2.619 mSv· a-1、3.074 mSv·a-1、0.653 mSv·a-1和0.527 mSv·a-1,介入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高于其他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五年间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五年来,徐汇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掌握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应用基本情况,更好地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方法 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本市辖区内所有参加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本摸清了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安阳市放射防护工作及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总体思路。结论 应加强对介入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监管部门和放射工作单位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收集和分析2013—2018年云浮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3—2018年云浮市共有2043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总体监测率为95.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分别为0.33 mSv/a和0.32 mSv/a,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乡镇级单位最高,为0.35 mSv/a,厂矿企业最低,为0.22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013—2018年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岗位、乡镇级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受照剂量,了解安阳市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状况。方法 2012年对市直医院18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显示为0.24~16.12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76 mSv。结论 个人剂量监测符合GBZ-128,GBZ-12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偏高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偏高的原因,并分析降低其受照剂量水平、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的对策。方法 调查1999~2000年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的3/10者的受照原因、工作量、工作场所防护水平。结果 61.3%的受较高剂量照射并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主要是从事介入、移动式X射线床边机及非隔室操作的人员,受照原因是防护条件差、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结论 今后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改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加强单位自身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定合理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论调查水平。方法 对湖南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水平、异常结论 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平均值接近1 mSv/a,其他放射工作人员除后装机卡源维修人员外,有效剂量平均值均低于0.5 mSv/a,可疑监测结论经调查显示除上述人员外,绝大部分均为非实际受照。结论 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后装机卡源维修人员个人剂量调查水平应为1.25 mSv/三个月,其余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调查水平应为0.5 mSv/三个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绵阳市不同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提高放射防护水平、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要求,使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结果 2005~2009年绵阳市共有2 124人次接受了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5a间集体有效剂量为4.79 Sv·人,5a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25 mSv·a-1,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4.17 mSv·a-1)及年剂量超标率(5.81%)均居各放射工种之首。结论 绵阳市放射工作环境较为良好,放射人员有较强自我防护意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的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RGD-3D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牙科放射学、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等,采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个人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结果 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73 mSv/a,所有监测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限值20 mSv,集体有效剂量为0.570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以介入放射学(0.375 mSv/a)稍高,其次为核医学(0.316 mSv/a),人数最多的诊断放射学为0.271 mSv/a,其余职业类别年有效剂量值均在较低水平;不同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相差不大,人均年有效剂量海安县(0.418 mSv/a)较其他地区稍高;二甲医院以下医疗单位监测剂量值(0.361 mSv/a)要高于二甲医院及以上医疗单位(0.182 mSv/a)和工业企业(0.143 mSv/a)。结论 2016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工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