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喜文  曹艳玲  董龙才 《河北医药》2008,30(11):1696-1697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LMA-ProSeal,PLMA)在鼻内镜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择期鼻内镜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4例,Ⅰ组用第三代喉罩(PLMA),Ⅱ组用气管导管(TT)。监测并记录置入喉罩或插管前后,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术中和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情况。结果Ⅰ组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插入气管导管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比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Ⅰ组拔除喉罩时患者呛咳、体动、术后咽喉痛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通气功能良好,麻醉用药少,苏醒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 64例疝气手术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参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试验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入室时、插管(戴喉罩)时、插管(戴喉罩)5 min、气腹建立时、放气腹时、拔管(摘喉罩)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麻醉恢复相关指标[复苏时间、拔管(摘喉罩)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入室时,两组患儿的收缩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戴喉罩)时、插管(戴喉罩)5 min、气腹建立时、放气腹时、拔管(摘喉罩)时,试验组患儿的收缩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苏时间(15.01±2.11)min、拔管(摘喉罩)时间(7.61±2.22)min均早于参照组的(19.73±3.26)、(14.88±3.03)min,瑞芬太尼用量(107.97±11.34)μg少于参照组的(196.45±12.53)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并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岁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插管(罩)前(T1)、插管(罩)即刻(T2)、插管(罩)后3min(T3)、停药即刻(T4)、拔管(罩)即刻(T5)、拔管(罩)后3min(T6)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插(拔)管时呛咳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喉罩组插(拔)罩前后的HR、MAP无明显变化,气管插管组拔管即刻HR、BP显著高于拔管前(P<0.05);气管插管组呛咳反应、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喉罩组(P<0.01)。结论 Proseal喉罩并全静脉麻醉具有置入方便、围麻醉期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用于老年患者手术较气管插管全麻更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乳腺癌根治手术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乳癌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均分为气管插管(TT)组和SLIPA喉罩(SLIPA)组,观察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即刻和苏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时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TT组插管及拔管即刻的MAP、HR明显高于置管的、拔管前及SLIPA组(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较气管捅管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可以安全、舒适、有效地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ASA为Ⅰ~Ⅱ级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31例)和(气管插管组,32例),全麻诱导和维持所用药物相同,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罩)前后与拔管(罩)前后等时点的血压、心率的改变;拔管(罩)前后患者是否出现了呛咳、误吸、体动、返流、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咽喉不适、疼痛等并发症。结果喉罩组插管和拔管期间以及拔管(罩)后10 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均较插管组降低;喉罩组患者在拔管期间呛咳、误吸、体动、返流、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明显少于插管组;喉罩组术后随访咽喉不适、疼痛发生率较插管组有所下降。结论喉罩在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不如气管插管剧烈,且操作简单,拔罩前后出现呛咳、体动、返流、误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减少,对咽喉刺激小,术后咽部不适、疼痛发生率也下降,因此在择期手术中应用喉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可替代气管插管用于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醚麻醉下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在介入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欧普乐免充气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min、5min、苏醒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观察术毕患者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除时患者是否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部疼痛等并发症。结果喉罩通气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欧普乐免充气喉罩使用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复合七氟醚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较气管插管更适合应用于介入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杜伏扬 《安徽医药》2013,34(6):766-76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ETT)使用对心血管和气道反应的影响,探讨SLIPA喉罩在LC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8例LC包括喉罩麻醉患者50例(SLIPA组)和气管插管麻醉患者48例(ETT组)。全麻诱导后分别记录5个时间点插管(罩)前(T0)、插管(罩)即刻(T1)、插管(罩)后5 min(T2)、拔管(罩)后即刻(T3)和拔管(罩)后5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气腹结束前即刻和气腹结束后10 min的平均气道压(Pmean)和气道峰压(Ppeak)。观察术后拔管时有无血迹,患者有无躁动、呛咳、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 SLIPA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间点血液动力学指标相对平稳,SBP、DBP、MAP和HR均低于ETT组(P<0.05),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和气腹结束前即刻的Pmean和Ppeak也明显低于ETT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T0时间点比较,ETT组T1、T2、T3和T4时间点的SBP、DBP和MAP升高明显(P<0.05),而SLIP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气腹后10 min和气腹结束前即刻的Pmean和Ppeak明显高于气腹前即刻(P>0.05)。各监测时间点PetCO2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LIP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TT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咽喉及气道的刺激反应低,术后咽部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管喉罩与气管导管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均分为两组,应用双管喉罩组(L)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记录并比较患者入室时(T1)、插管/置入喉罩后1min(T2)、拔管(喉罩)前1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有无反流误吸、咳嗽、体动等。结果两组患者插管(罩)均一次成功,术中无知晓。L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组插管后、拔管前SBP、DBP及HR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管喉罩与气管导管均可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但插管对咽喉部和气管的强烈刺激可引起明显的血压及心率变化,临床上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入后5min(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拔除后5min(T5)各时点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患者拔管时呛咳、躁动以及咽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喉罩组围术期血压、心率平稳,气管插管组T2~T5时血压、心率均显著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管时呛咳、躁动以及咽痛等并发症均显著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术中血压、心率平稳,且不良反应少,可安全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9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麻醉插管后即刻、拔管前3min、拔管后即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插管后即刻,喉罩组HR、SBP、DBP上升幅度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两组拔管前3min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通气良好,拔管后,喉罩组通气功能优于气管插管组(P0.05);拔管后两组患儿均无一例出现喉痉挛,喉罩组反流、误吸及胃胀气的发生率与气管插管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插管组咽部不适的发生率为31.1%,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在确保维持有效通气的前提下减少刺激,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并发症少,优于气管插管全麻。  相似文献   

11.
杨梦晨 《黑龙江医药》2010,23(5):805-808
目的:评估OPLAC喉罩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两组:OPLAC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分别记录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成功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患者入室时(T1)、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T2)、建立后10min(T3)、拔管(喉罩)前即刻(T4)、拔管(喉罩)后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观察术中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如声嘶或咽痛等。结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成功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mean、Ppeak、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T1时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在T2~T5时的MAP、HR明显低于同时点的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间点SpO2均为100%。喉罩组术中未发现1例反流误吸患者。两组术后各发生3例轻微咽痛,均未见声音嘶哑。结论:全麻OPLAC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全麻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roseal喉罩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P组)和气管导管通气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行相同方法的麻醉诱导、维持和呼吸参数调节.分别记录两组插管(喉罩)前、插管(喉罩)即刻、后2 min及头伸后仰居中体位前后,拔管(喉罩)前、拔管(喉罩)后2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道不良反应.结果 P组HR、MAP在插入喉罩前后和拔除喉罩前后无明显变化(均P>0.05);T组HR、MAP在插管即刻、后2 min与插管前比较,拔管后2 min与拔管前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P组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发生率较T组低(均P<0.05).结论 Proseal喉罩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21-322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6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插管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前常规快速诱导,吸氧3—5min,喉罩组置入喉罩进行全身麻醉,插管组应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中按全身麻醉常规进行,比较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插管组在麻醉后5rain时的HR、MAP在术中及麻醉停止后5min时与喉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23、6.849、15.331、17.636,均P〈0.05),其余时点两组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拔管时返流误吸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喉罩组躁动发生率5.7%、呛咳发生率9.4%、声音嘶哑发生率1.9%均明显低于插管组的32.1%、34.0%、17.0%(X^2=10.415、7.996、5.410,均P〈0.05)。结论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与插管下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具有同样的麻醉效果,对生命体征影响均较小,且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喉罩置入和直接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Ⅱ~Ⅲ级、困难气道Mallanpatti分级Ⅲ级或以上,拟行全身吸入麻醉下行择期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A组采用喉罩置入,而B组使用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喉罩与气管导管置入过程中心率、血压的变化,首次置入成功率以及术后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后患者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和咽部刺激症状。结果喉罩组在心率及血压变化、首次置入成功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咽部刺激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导管组(P<0.05)。结论在困难气道中采用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相比,喉罩置入具有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咽痛发生率小等优点,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和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双管喉罩麻醉在妇科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妇科收治的96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管喉罩,对照组采用标准型喉罩,比较两组的插入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患者肺通气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插入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患者肺通气满意度分别为91.67%和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喉罩麻醉应用于妇科全身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延长插入时间,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i-gel喉罩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骨科高龄髋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60例>80岁行骨科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 i-gel喉罩全麻组(I组)、神经阻滞 气管插管全麻组(II组),气管插管全麻组(III组)。I、II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后,于静脉诱导后分别插入i-gel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呼吸管理;III组患者直接静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的ASA标准监测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小时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及镇痛效果。 结果 插管与拔管期SBP、DBP、MAP、HR:I组无显著变化(P>0.05),II、III组SBP、DBP、MAP、HR变化显著(P<0.05),但II、III组两组间比较无差异。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II、III组明显高于I组(P<0.05),II、III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中均无误吸发生。术后24小时随访观察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I、II组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III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明显高于I、II组(P<0.05);三组术中ETCO2、SpO2、CSI等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结论 i-gel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用于骨科高龄髋部手术患者,诱导、维持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静脉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质量高,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和咽反射及术后咽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喉罩组(A组)和石蜡油喉罩组(B组)。监测并记录两组的术前1d(T0)、人室时(T1)、喉罩插入时(T2)、喉罩插入后1—2min(T3)、呼之能睁眼时(T4)、拔出喉罩1rain时(T5)SBP、DBP、HR以及术后咽痛或咽部不适的情况。结果A、B组的SBP、DBP、HRT,比rrn均增加(P〈0.05);To、T1、T2两组的SBP、DBP、HR、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4、T5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A组患者术中呛咳和术后咽痛、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O.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全身麻醉能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能抑制咽反射和减少术后咽痛。  相似文献   

18.
李艳  俞又佳  顾琴  孙浩  薄惠龙 《安徽医药》2017,21(2):356-360
目的 观察喉罩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在骨科高龄病人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年龄大于80岁行骨科髋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按单纯随机法分为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Ⅰ组)、神经阻滞+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气管插管全麻组(Ⅲ组).Ⅰ、Ⅱ组病人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后,于静脉诱导后分别插入i-gel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呼吸管理;Ⅲ组病人直接静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病人麻醉诱导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及镇痛效果.结果 插管与拔管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Ⅰ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SBP、DBP、MAP、HR变化显著(P<0.05),但Ⅱ、Ⅲ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随访观察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Ⅰ、Ⅱ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用于骨科高龄髋部手术病人,诱导、维持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静脉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质量高,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roSeal喉罩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ProSeal喉罩组(P组n=25)和气管插管组(T组n=25),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并记录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P组在喉罩置入和拔出前后的时间点HR、MAP无明显变化(P>0.05),T组插管后即刻和拔管后即刻HR、MAP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PETCO2、Ppeak、Pmean随气腹的影响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间P组发生的体动、呛咳较T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囊血迹及术后咽喉痛、声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在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ProSeal喉罩可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且心血管应激反应小,体动、呛咳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