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防己甲素对PRK术后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兔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Tet0.5g·L-1组、1g·L-1组、2g·L-1组,艾氟龙(FML,1g·L-1)阳性对照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于PRK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Haze的分级并记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基质FN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浓度Tet、FML滴眼,术后各时间点Haze形成明显减轻,与生理盐水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兔角膜基质FN为阴性表达;PRK术后1个月生理盐水组角膜基质细胞FN呈强阳性表达;Tet各浓度组FN呈弱阳性表达;FML组FN呈阳性表达。Tet各浓度组与FML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et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FN的生成而发挥其对Haze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分泌及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球结膜与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培养的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两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1,MMP-3,MMP-9的含量及10-5mol/L的Tet作用48h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10-5mol/L的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3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培养的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MMP-1,MMP-3含量较正常成纤维细胞上清中含量高[MMP-1:26928±1135→3148±74(ng/L),MMP-3:52593±1031→12490±3126(ng/L),P<O.01],加入10-5 mol/LTet作用48h后明显下降[MMP-1:26928±1135→15064±533(ng/L),MMP-3:52593±1031→29943±561(ng/L),P<O.01].培养的正常结膜及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未检测到MMP-9.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3 mRNA是正常结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的3倍,10-5mol/L的Tet作用24h后表达量下降了27.1%.结论: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1,MMP-3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其细胞MMP-3 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3.
汉防己甲素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抑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Tet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同时用不同质量浓度氟美童作比较。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生的抑制;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凋亡指标的改变。结果 Tet质量浓度为1~10μg/ml时,作用24、48、72h均明显抑制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P〈0.01),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其各时间点IC50均低于氟美童;FCM结果显示,实验组G0/G1期细胞增加,并可见细胞凋亡峰和凋亡率的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实验组bax、bcl-2表达均增加,但bax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Tet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其抑制作用强于氟美童。Tet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而发挥其抗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兔LASEK与PRK术后角膜Ⅰ、Ⅲ、Ⅴ、Ⅵ型胶原的Western Blo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WesternBlot法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削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角膜Ⅰ、Ⅲ、Ⅴ、Ⅵ型胶原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5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对每只兔右眼行LASEK,左眼行PRK。术后1d、7d、1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观察Haze情况,处死动物取角膜行Ⅰ、Ⅲ、Ⅴ、Ⅵ型胶原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与WesternBlot检测。结果: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研究发现:LASEK组术后角膜基质中Ⅰ、Ⅲ型胶原开始增生的时间早于PRK组,表达的强度与PRK组有显著差异;两组的Ⅴ、Ⅵ型胶原动态变化曲线相似,达到表达高峰的时间一致,PRK组Ⅴ、Ⅵ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LASEK组,术后6个月时LASEK组表达显著弱于PRK组。结论:PRK手术后角膜基质中Ⅰ、Ⅲ、Ⅴ、Ⅵ型胶原的表达强度、达到高峰及恢复正常的时间与LASEK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表明PRK术后基质内有胶原的过量沉积,可能是临床PRK术后Haze严重及屈光回退的组织学基础。WesternBlot法是一种可比较准确地半定量检测胶原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摩镶术(LASIK)术后角膜膨隆进行交联和屈光重建,评价该方法对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早中期LAISK术后角膜膨隆患者14例(16眼),均采用PTK+PRK+CXL进行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值、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应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16只患眼术前的LogMAR UCVA中位数为0.50,术后l、3、6个月的logMAR UCVA中位数分别为0.10、0.10和0.00,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1);术后1、3、6个月Kmax的中位数值分别为44.80、44.85、45.20 D,均较术前(47.15 D)降低(P<0.05);角膜厚度的中位数值在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50、422、420 µm,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3、6个月的BCVA、ECD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K+PRK+CXL治疗LAISK术后角膜膨隆安全、有效,术后UCVA提高、Kmax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DR)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XO-Rb44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发现TDR在低剂量(0.1μg/ml)时,虽对Rb细胞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可明显增加放射线对Rb细胞的杀伤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杀伤率增高。放射前后给药无明显差别。TDR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的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增加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寻找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其复发的有效药物。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比较;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0^-5mol/L的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MMP-3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10^-5mol/L的汉防己甲素作用24h其MMP-3 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27.12%。结论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望用于对翼状胬肉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相关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组织块分泌的相关因子变化,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翼状胬肉病变的作用.方法 收集初发翼状胬肉(实验组)和正常球结膜组织块(对照组)体外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及10^-5 mol·L^-1 Tet作用48 h实验组中各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较对照组高(P<0.01);加入Tet作用48 h后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无差异(P>0.05).2组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翼状胬肉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IL-1β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术后,猴角膜愈合过程中角膜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的表达,以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与PRK术后角膜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关系。方法对3只(6只眼)恒河猴行PRK治疗。输入-1000D治疗程序,切削深度为103μm。分别于术后1、3及6个月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TGFβ在角膜上皮层染色阳性,上皮下也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染色阳性;3个月,角膜上皮染色减弱;6个月时染色呈阴性;对照组为阴性。Ⅰ、Ⅲ型胶原于术后1、3及6个月时均有较强的阳性染色,对照组Ⅰ型胶原染色阳性,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结论TGFβ参与PRK术后角膜的愈合过程,并且可能与术后角膜上皮下新生胶原中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情况,并作为观察指标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初、复发翼状胬肉与正常球结膜成纤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MMP-1、MMP-3、MMP-9的含量,同时应用10-5mol·L-1Tet作用于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48h后分析培养液中上述MMPs含量的变化。结果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MMP-1含量均较正常球结膜高(均为P<0.05),加入10-5mol·L-1Tet后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但初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1含量仍高于正常球结膜(P<0.05),而复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1含量与正常球结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1含量明显高于复发翼状胬肉,加入Tet后仍较复发翼状胬肉高(均为P<0.05)。培养的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MMP-3含量较正常球结膜高(P<0.05),加入10-5mol·L-1Tet后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球结膜(P<0.05);复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3含量低于正常球结膜(P<0.05)。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成纤维细胞上清中均未检测到MMP-9。结论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1、MMP-3的分泌有明显的差异,Tet对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1及初发翼状胬肉MMP-3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兔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7只,双眼行-10.00DEpi—LASIK手术,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Tet组、艾氟龙(FML)组,每组18只眼。于术后0.5、1、2个月在裂隙灯下进行haze分级评估。各时间点随机选取各组动物6只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口。(TGF—β2)的表达。结果Tet组和FML组haze分级水平在术后0.5个月、1个月均明显低于NC组(P〈0.01),术后2个月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术后各时间点Tet组和FML组TGF—β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术后各时间点Tet组和FML组TGF—β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1);TGF—β2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在术后1个月达高峰。结论Tet能有效抑制兔Epi—LASIK术后haze的形成,可能是通过下调角膜TGF-β2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去瓣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时兔角膜病理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34只,随机取其中32只兔的右眼行去瓣型Epi-LASIK(A组),左眼行PRK(B组),另外2只兔(4只未手术眼)为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4 h、1 d、3 d、5 d、7 d、14 d、1个月、3个月取角膜标本,HE染色观察角膜前基质细胞的数量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角膜中央区Ki-67、α-SMA阳性细胞数量及角膜切削缘区PCNA阳性细胞数量,同时透射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正常角膜前基质细胞数量为每400倍光镜(88.00±5.38)个;术后各时间点B组前基质细胞数量均较A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PCNA阳性细胞数量为每400倍光镜(15.94±3.02)个;术后1 d、3 d、5 d、7 d、14 d A组PC-NA阳性细胞数量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或0.01).正常角膜基质层几乎不表达Ki-67;术后4 h、1 d、3 d、5 d、7 d、14 d A组Ki-67阳性细胞教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角膜几乎不表达α-SMA;术后5 d、7 d、14 d、1个月、3个月A组α-SMA阳性细胞数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术后7 d之内A组细胞之间结合更紧密,3个月时基质内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 去瓣型Epi-LASIK比PRK有着更轻的角膜上皮损伤反应,更少的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反应以及更低的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化潜能,所以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g,Tet)滴眼液抑制兔眼滤过术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实验动物共20只(40眼),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0.2g·L-1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组、1g·L-1Tet组、赋形剂组,每组5只(10眼),均行全层巩膜切除滤过术,并用Tono-Pen眼压计检测眼压、裂隙灯观察滤过泡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1g·L-1Tet组在术后3d、7d、14d的滤过泡评分分别为9.25±1.53、7.81±0.37、5.69±0·53,眼压为(8.60±1.65)mmHg(1kPa=7.5mmHg)、(10.30±1.49)mmHg、(11.80±0.53)mm-Hg,与单纯手术组、赋形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与MM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dTet组TGF-β2蛋白光密度值为0.440±0.045,与单纯手术组(0.655±0.049)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滴眼液可能通过抑制TGF-β2而抑制滤过泡瘢痕形成,从而提高兔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可作为抑制滤过泡瘢痕形成的辅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羊膜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组织表达TGF—β1及Ⅰ、Ⅲ型胶原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组织表达转移生长因子-β1)、Ⅰ、Ⅲ型膛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羊膜移植减轻瘢痕形成的部分机制。方法:对10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术后1眼立即行角膜表面羊膜移植术,另眼作为对照。于术后4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与基质中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前角膜基质表达Ⅲ型胶原和FN亦明显较对照组减弱。角膜基质Ⅰ型胶原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羊膜能抑制PRK后角膜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羊膜移植后瘢痕形成轻可能部分与羊膜调节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描述性毒理学初步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4组,1 g·L-1组、3 g·L-1组、9 g·L-1组及正常对照组,模拟临床连续用药3个月.进行急性眼刺激性实验,临床裂隙灯观察,A超测量角膜厚度,考马斯亮兰测房水蛋白浓度,角膜内皮细胞茜素红台盼兰联合染色及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1 g·L-1、3 g·L-1 Tet对眼均无刺激性;9 g·L-1 Tet有轻度刺激性.临床裂隙灯观察,1 g·L-1组眼前节正常,3 g·L-1、9 g·L-1组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9 g·L-1组出现明显炎症反应.1 g·L-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角膜厚度、房水蛋白含量、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 g·L-1、9 g·L-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角膜厚度、房水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内皮细胞活性率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查示:1 g·L-1组无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3 g·L-1组可见角膜水肿,睫状体上皮水肿,晶状体上皮细胞胞核出现核沟;9 g·L-1组可见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虹膜和睫状体上皮细胞水肿,晶状体上皮细胞胞质出现半透明空化区,线粒体肿胀.结论 Tet的浓度、用药时间与刺激性及毒性呈正相关,1 g·L-1浓度Tet对眼组织无刺激性、毒性,应可安全应用于眼部. 相似文献
16.
背景滤过泡瘢痕化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Tet)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具有抗滤过术后瘢痕化的潜在作用。目的了解兔眼滤过性手术中植入Tet缓释系统(DDS)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36只眼行滤过性小梁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眼,术中按照分组将含0.3mgTet、0.2mgTet的DDS及无药物的空白DDS分别植入各组兔眼结膜瓣下。术后l、4、7、10、14d在裂隙灯下依据邻近角膜厚度标准的滤过泡面积对滤过泡进行评分;术后7d、14d行活体滤过泡组织的共焦显微镜检查,然后制备滤过泡组织学标本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的平均滤过泡得分显示,术后4~14dTetDDS组兔眼的滤过泡评分明显高于空白D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14d,0.3mgTet组兔眼的滤过泡评分高于0.2mgT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及共焦显微镜下滤过泡形态学观察显示,术后7d、14dTetDDS组兔眼均可见清晰的滤过泡腔隙,滤过泡上皮下平均囊腔数量值及囊腔面积均大于空白DDS组(P〈0.01),0.3mgTet组兔眼滤过泡上皮下平均囊腔数量值及囊腔面积均大于0.2mgT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研究还表明,0.3mgTet组兔眼滤过泡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轻于0.2mgTet组和空白DDS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TetDDS能有效抑制滤过性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提高兔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组织表达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Ⅰ、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羊膜移植减轻瘢痕形成的部分机制.方法:对10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术后1眼立即行角膜表面羊膜移植术,另眼作为对照.于术后4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和基质中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前角膜基质表达Ⅲ型胶原和FN亦明显较对照组减弱.角膜基质Ⅰ型胶原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羊膜能抑制PRK后角膜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羊膜移植后瘢痕形成轻可能部分与羊膜调节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有关.眼科学报2000;16:239~24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汉防己甲素等5种抗纤维化药物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减轻角膜创伤愈合反应提供一种新药。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TGF-β抗体、α-2b干扰素、维拉帕米、氟美童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分别培养24h、48h、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出抑制率和IC50,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汉防己甲素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其24h、48h、72h的IC50分别为4·407mg·L-1、3.758mg·L-1和3.524mg·L-1,并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依赖关系。TGF-β抗体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550mg·L-1、4.060mg·L-1和3.860mg·L-1。α-2b干扰素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抑制作用,但作用都较弱。维拉帕米的抑制作用不确切。氟美童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36.190mg·L-1、43.742mg·L-1和47.052mg·L-1。结论在5种药物中,汉防己甲素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且明显强于激素类药物氟美童,因此在减轻角膜创伤愈合方面具有潜在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汉防己甲素(Tet)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TCFs)有抑制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目的 观察Tet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CFs中bax、bcl-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健康供体眼球巩膜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分离TCFs,并进行传代,将第3代细胞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培养24 h后,用培养液稀释Tet至浓度为1×10-5 mol/L,并加入培养孔中,对照组用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后冲洗固定,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bcl-2、TGF-β2蛋白在TCFs中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细胞形态学呈现成纤维细胞的特征,vimentin染色呈阳性反应.Tet组出现大量的TUNEL阳性细胞,而对照组TCFs未见明显凋亡细胞核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Tet组TCFs中bax、bcl-2、TGF-β2蛋白的表达率(A值)分别为0.577±0.009、0.430±0.012、0.341±0.017,对照组分别为0.320±0.015、0.819±0.021、0.624±0.014,Tet组bax的表达明显升高,bcl-2和TGF-β2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77、-35.356、-28.093,P<0.01).结论 Tet通过上调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中bax的表达,下调bcl-2、TGF-β2的表达,从而抑制TCFs的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睫状肌麻痹剂美多丽-P散瞳对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近视患者术前屈光状态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行LASIK近视患者86例170眼为实验组(术前行散瞳验光),83例161眼为对照组,2组患者又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结果 实验组散瞳前后球镜值分别为(-5.25±2.03)D、(-4.81±1.96)D,散瞳后近视程度显著下降(P<0.001),散光未见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术后均为轻度远视状态,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等效球镜值分别为( 0.12±0.44)D、( 0.51±0.49)D,实验组远视程度小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 6个月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行LASIK的成年近视患者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美多丽-P散瞳,散瞳后近视程度显著降低;根据散瞳后的验光结果修正的激光切削量进行手术,术后屈光状态更接近"正视",视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