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痉挛状态指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的状态,是由于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调控后,处于亢进状态,造成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协调异常.脑卒中的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是瘫痪肢体恢复过程的一个阶段,但高痉挛状态是妨碍肢体功能进一步好转的最大障碍,有的甚至停留在高痉挛状态.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西医疗法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主要包括温热疗法、寒冷疗法、电刺激疗法、振动疗法和运动康复疗法等;后者主要用药有口服的巴氯芬(力奥来素,Baclofen)、丹曲林(硝苯呋诲因,Dantronlene)、妙纳(Myonal)、替托尼定(Tizanidine)等.近年来开始采用神经肌肉阻滞局部治疗,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肌肉内注射肉毒素.[1]中医药疗法主要有针灸疗法、中药口服、中药外用以及推拿疗法等.现对近年来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文献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电针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偏瘫为脑血管疾病主症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1],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中风偏瘫(apoplectichemiplegia)明显的痉挛出现约在发病后3周,痉挛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2],多由于误治、或失治等原因使痉挛状态(spasticity)被永久地固定下来,它直接影响中风偏瘫康复疗效的提高。因此,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就电针(electro-acupuncture)痉挛优势侧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52例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1…  相似文献   

3.
李巍巍  杨坚  张颖  乔蕾 《中国康复》2011,26(1):62-64
脑卒中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是瘫痪肢体康复过程的一个阶段,高痉挛状态是妨碍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最大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1989年Das等第1次使用肉毒毒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继发性肌强直后,相继有诸多类似报道出现,肉毒毒素在脑卒中、脑损伤后的肌痉挛、肌强直中的治疗作用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幸存者中约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而肢体痉挛是造成中风患者功能障碍,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原因之一,据报道,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2]。因此,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中风患者康复的关键[3]。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影响患侧肢体的随意运动,甚至造成关节挛缩或者严重的疼痛,笔者采  相似文献   

5.
顾明慧  李建  朱毅 《中国康复》2011,26(5):375-376
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评定量表中常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功能在Barthel指数中占55%,因上肢多是精细动作,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从而影响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能力的提高。临床上常采取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抗痉挛体位的摆放、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病人常会出现上肢痉挛(即达到BrunnstromⅢ阶段),痉挛(spasticity)是由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是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康复医学主要采用A型肉毒毒素、矫形器、手术等进行治疗。笔者运用手法与徒手牵引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偏瘫痉挛状态的评价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偏瘫病人表现为一种肌张力增高,肌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这主要是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调控后处于亢进状态所造成的。本文就偏瘫病人肌痉挛的评价与治疗进行一些探讨。 1 肌力低下与肌痉挛偏瘫病人多数自我感觉偏侧肢体无力。但肌力测试用于评价偏瘫的功能障碍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肉毒杆菌毒素与康复疗法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侧肢体的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因而导致上肢肘关节屈曲及下肢膝关节过伸性僵硬或强直,更甚者可致畸形,严重地影响了肢体的功能。我们试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行肱二头肌肌腹内注射,治疗了8例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僵硬及畸形的病人,取得...  相似文献   

10.
肌肉痉挛是一种速度依赖性的肌张力增高,是肌肉过度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pper rnotoneuron svndrome,UMN)的常见表现。临床上,痉挛可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肌肉过度活跃导致拮抗肌联合运动,肌痉挛导致肌肉和肌腱挛缩等,最终可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和生存质量下降。UMN患者肢体畸形的起源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失衡,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A)可改善肌肉痉挛,因而纠正肌肉失衡。本文综述BTX-A在肢体肌痉挛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于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1].  相似文献   

12.
芒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方法: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用芒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6例(治疗组),与口服巴氯芬药物治疗24例(对照组)作比较,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与对照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芒针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后1周即可出现偏瘫侧肢体痉挛,进而引起肌肉无力及运动控制低下~([1])。下肢痉挛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导致足下垂、足内翻,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功能、站立及转移。其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是影响步行功能的重要因素~([2])。此外,因痉挛而增加的护理负担、劳动力的丧失及非直接费用均高于无痉挛患者~([3])。既往研究提示穴位针刺和温针灸对脑卒中患者肌张力降低有一定疗效,但效果各异~([4—5])。研究证实,运动点作为神经肌肉接头最为丰富的部位,肉毒毒素运动点阻滞可有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目前,临床多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CP,对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有独特效果。从1998年4月起,我院引进脉冲电刺激方法,对38例患儿开展了SPR治疗CP及康复训练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常会出现肌肉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有几种特殊形式包括:痉挛、强直及去大脑皮质强直,但以痉挛最为多见.据报道,大约20%-40%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肢体痉挛[1],痉挛患者的损伤部位多位于大脑皮质、内囊及基底神经节区[2].长时间过高的肌张力不利于患者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会导致疼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  相似文献   

16.
上肢痉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痉挛可造成上肢功能受限,出现肘屈曲、腕掌屈、前臂旋前、手指屈曲等异常模式,致使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下降,如穿衣困难,姿势不美观,出现痉挛性肢体疼痛和关节挛缩等问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课题组根据针对康复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上肢屈曲痉挛,自行研发的抗痉挛三角架并应用于上肢屈曲痉挛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对36脑血管病后肌痉挛患者用国产BTX-A注射,注射剂量、位点根据受累肌肉大小多少程序个体化用药,观察注射前后肌力肌张力变化分别以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着注射部位肌肉痉挛程度降低,配合康复治疗对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患者较前明显改善。结论:BTX-A肌肉注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后肌痉挛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药蜡疗及护理对小儿脑瘫下肢痉挛改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儿脑瘫的发病率中,痉挛型脑瘫的发病率居各型脑瘫之首,占小儿脑瘫的60%~70% 。由于痉挛导致肌张力异常增高,患儿肢体活动阻力增加,从而出现明显的异常姿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因此,痉挛是影响患儿运动的最重要的原因。而要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异常姿势,首先要解决痉挛,即降低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增大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脑瘫 (CP)是一组由于脑异常发育或早期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 ,其肌张力异常包括痉挛型、肌张力障碍型及混合型等。痉挛型脑瘫临床上多见 ,约占 75 % ,其特征是在一定阻力下在增加活动速度或在一定速度下增加阻力时张力增高 ,肢体活动时由于牵张反射异常使拮抗肌的激活增加 ,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是由于持续肌收缩导致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在随意运动或维持姿势时形成肌肉激活的异常模式。在休息时可以产生异常姿势与关节僵硬 ,两种类型可发生于同一肢体 ,且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 ,因此区分这两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刺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李佩芳 《中国康复》2001,16(1):42-43
肌张力即拉长或牵拉肌肉时产生的阻力。其测量方法称为肌肉硬度评价技术 ,早在 2 0多年前就有人研制出肌肉硬度计[1] 。脑卒中后大部分肌群会出现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 ,运动时阻力增加、生硬 ,肢体常被拉向肌群痉挛的方向 ,不能产生协调运动 ,是临床治疗脑卒中的一大难点。本人将现代医学的神经解剖与传统医学的经络腧穴相结合 ,采取针刺拮抗肌群穴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取得一定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1 - 1 2月因脑血管意外住院的患者 88例 ,随机分为 2组。 1治疗组 52例 ,男2 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