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nual function score,MFS)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研究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化湿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MFS和MAS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的疗效。方法:68例脑卒中后R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应用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MFS)和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S)对2组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予疗效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MFS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FS和MA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RSD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我院住院和门诊中诊断明确的病人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组)、对照组(单纯针刺组),每组均为40例。2组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84例的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肢中药湿热敷,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Ashworth痉挛量表( MAS)及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评分。10 d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实验组在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对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良好,优于单纯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配合中药足浴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两组于第0周、第1周、第2周缓解肢体肿胀的程度。结果:两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中药足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6.
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英 《天津护理》2003,11(6):303-303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与仅采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肢的痉挛、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肿、疼痛等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P0.01),疼痛程度(MPQ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上肢水肿构成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SHS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缓解水肿、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许燕飞  林燕  石凯圆   《护理与康复》2017,16(6):675-67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采用疗效评定标准、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70.83%;治疗2周、6周观察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均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痛症状,提高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专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2组患者的上肢及下肢痉挛程度分别进行评价,并统计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明显,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中药湿热敷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湿热敷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湿热敷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间比较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湿热敷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洗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偏侧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中药洗敷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FMA量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洗敷,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侧肢体的感觉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入组时、3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上肢功能,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中自我照料能力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给予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疗程3周。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FMA和F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MA和FC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42例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及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均未使用改善脑功能的药物。观察组同时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LOT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给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出院前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评估,出院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定ADL。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减少,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积分增加(P<0.01)。2组比较,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采用床旁综合康复干预与单纯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能更显著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平衡、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795-1797
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内科诊治的115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资料分为两组,两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前后运动功能(FMA、BBS及FAC)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指标FMA、BBS、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椎问盘突出症治疗中中药湿热敷护理的作用.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均采用针刺、TDP(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给予中药湿热敷护理.采用VAS评分即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tle scale,VAS)评分评价2组护理结果.结果:2组间VAS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药湿热敷护理并配合针刺、TDP(红外线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在中风病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4例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偏瘫肢体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简化Fu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101点数字评分法(NRS-101)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RS-101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应用于中风病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能有效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配合电针治疗的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均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为2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电针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督脉中药湿热敷对中风病人肢体活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风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中药湿敷督脉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中药湿热敷有助于中风病人肢体活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触发电刺激,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简式Fugl-Meyer(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 3个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AM评分及iEM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