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围绝经期抑郁症是首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失眠为主要症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在中医中属于"郁症"。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9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对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帆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聪  张帆 《辽宁中医杂志》2011,(8):1504-1505
导师张帆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以"补肾温阳、祛风散寒"并举的学术思想治疗肾阳虚及肾阴阳两虚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以补肾温阳、祛风散寒为法自拟更年汤,对临床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高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与方法采用电针关元、三阴交穴,以调补冲任为施治原则,对3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应分析。结果与结论发现电针关元、三阴交穴对改善围绝经期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临床有效率达93.94%。性激素检测也发现治疗后围绝经期患者E2F.SH、LH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分析表明电针关元、三阴交穴可以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方法:电针关元和三阴交穴,以调补冲任为施治原则,对3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应分析。结果与结论:发现电针关元、三阴交穴对改善围绝经期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临床有效率达93.9%。性激素检测也发现治疗后围绝经期患者E2、FSH、LH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分析表明电针关元和三阴交穴可以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病的精神类疾病,中医治疗以针灸、口服中药为主,常忽视了腹部推拿也是治疗其症状的有效方法,从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角度阐述了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现代机制研究,明确了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哲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波 《北京中医药》2009,28(7):504-505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即通过调节"肾一天癸一胞宫生殖轴",女性内分泌的紊乱,形成一个新的平衡,使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得以改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金哲教授中医理论娴熟,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以肾虚为主,指出治疗时应以滋水涵术、宁心安神为主要原则,处方用药精妙,体现了从肾论治、重交通心肾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成都中医药大学于白莉教授,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于教授擅长辨证论治,多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出汗时在"厚药合方、数证兼备"理论指导下多方组合运用。文章探求于白莉教授辨治围绝经期异常出汗的临床经验,于教授认为该病以脾胃虚弱、营卫失和为本,气血津液失调为标,以健脾益气、调和营卫、补气摄津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焦虑是女性围绝经期的常见疾病之一。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激素及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该文认为围绝经期焦虑以肝郁为本,常涉及肾、脾、心,治疗以疏肝郁、养肝血为主,兼以滋肾阴、补脾气、养心阴,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女性患者围绝经期的常见疾病,发病与肾脏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冲任失调,天癸衰竭,致使"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本文着重从肾之阴阳失调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为临床论治围绝经期高血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从临床研究角度研究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替代合成激素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明显的优势,能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规范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前驱期的体质分型,形成《"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专家共识》。方法:通过中医文献数据检索,并结合专家意见问卷调查、专家论证,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体质分型,形成健康状态辨识分类量表。结果:由形成的健康状态辨识分类量表可知,"围绝经期综合征"体质分型主要为肾虚、肝郁、脾虚。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专家共识》的形成可为后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干预治疗做准备,可为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治未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总结该症的治疗经验和方法,探索一种副作用小、疗效佳的治疗手段,以期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发扬传统医学的治疗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通过应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了解围绝经期失眠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结果:通过对刘老既往医案的整理、归纳,从病因、辨证到治法、方药的选择等四个方面,探讨、梳理、总结其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经验。结论:经过长期临床应用研究可知围绝经期失眠多因“肝郁”而起,与脾、肾关系密切,临床常见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郁脾虚、肝郁肾虚四种类型,治疗多以疏肝解郁为法。肝主疏泄,条情志,围绝经期失眠多以“肝”为本,易延及他脏,治疗当以疏肝解郁为主,宁心安神为辅,临证常选用伤寒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赵恒侠教授主张从标本论治围绝经期崩漏,认为此病以肾虚为本,血热为标,针对病机关键,以"标本兼治"为原则,灵活采用补肾益气,凉血止血之法辨证施治,并结合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调经以防复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有效防治该病及推广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兆英 《陕西中医》2019,(11):1611-1615
目的:随着我国中老年女性越来越多,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西医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认为其发病可能是生物、社会、个人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取抗抑郁药物、激素替代治疗,但不良反应大,中断治疗发病率高。因此需探索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新思路。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中医文献回顾,围绝经期抑郁症归属于情志疾病范畴,而情志活动又与脏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认为心血虚肾精亏是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基础,心肾不交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关键病机,交通心肾法为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基本方法。结果:以交通心肾方法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的症状,降低HAMD量表评分。结论: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望提高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调查正常围绝经期妇女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和预防。方法:以100例正常围绝经期妇女作为对照组,以180例被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设计统一的调研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正常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主要为阴虚质、平和质、肝郁质及血瘀质;围绝经期综合症易患因素主要有负性刺激事件、较差的家庭关系、脑力工作者及内向性格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体质主要为肝郁质、阴虚质及痰湿质,2组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体质有极大的关系,通过调节妇女的体质可以及早的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故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处于围绝经期肾精不足、发作高血压时多合并焦虑症状的证候特点,得出肾虚肝郁为其主要的证候类型。结合临床,明确了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证高血压的辩证要点,确立了补肾填精、疏肝解郁为该型高血压的主要治法。通过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明·高鼓峰"滋水清肝饮"适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常见的肾虚肝郁证候,为今后开展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周微  曲秀芬  隋晓东  高扬 《四川中医》2012,(12):143-146
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了解目前中医对该病治疗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在围绝经期出现以性激素水平减少为主因的神经内分泌、心理因素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影响生活和工作,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本病运用西医疗法效果不佳,郭荣教授运用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提出了中医治疗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探讨"通调三焦"针刺法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疗效。浅谈三焦与妇科病的病机联系,简析"通调三焦"针刺法理论、选穴方义及操作手法,以"通调三焦"为治则,选取百会、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中极、子宫、血海、三阴交、八髎穴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常见妇科病,如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通调三焦"针刺法治疗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90-1892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冲任二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文献,从冲任二脉的循行分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现代研究、调理冲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冲任失调型的辨证太笼统,当有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