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和常规药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3月收治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通督调神针刺组(35例)和口服西药对照组(37例)进行对照观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应用改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有效率的评估。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67.56%。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无创伤,安全性高,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3.
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经颅多普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玲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7):635-636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天麻素注射液0.2g(昆明制药厂生产),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CD改变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天麻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安眠治疗组(治疗组)、一般针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针刺组予一般针刺针法治疗,药物组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治疗2周后依据相关疗效标准和PSQI评分减少率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有效率统计治疗组96.67%、针刺组93.33%、药物组73.33%,3组比较治疗组和针刺组比药物组的疗效更显著;平均起效时间统计治疗组(3.167±0.254)、针刺组(5.533±0.317)、药物组(2.933±0.244),3组比较治疗组和药物组比针刺组起效更迅速。结论: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疗效更显著,起效更迅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仪对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血流速度等进行对比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均用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记录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搏动指数降低(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邓益民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17(3):218-219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灯盏花素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留观的颈性眩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灯盏花素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供血的功效,对颈性眩晕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神经心理学量表,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将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治疗,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3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并进行治疗前后及2组间对比。结果:通过MMSE与MOCA量表评分,3组治疗后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MMSE与MOCA积分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及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改善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临床意义,是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国名老中医、安徽省国医名师张道宗教授,已从事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张老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总结认为卒中是脑髓损伤、神机失用的一类疾病,并基于此创立了“通督调神”针法,特别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临床效果显著。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兼见情志失调,作为“通督调神”针法的适应症之一,张老临症运用颇多,亦取得不错的疗效,现就张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经验作一总结,为临床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为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由于颈椎退变,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表现以阵发性头晕、目眩、转动头部即发眩晕、甚至猝倒为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该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CDFI,TCD检测,并与10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CDFI及TCD值进行比较。结果:VBI患者CDFI及TCD异常率分别是82.0%、79.0%。CDFI提示单侧异常66例,双侧42例,其中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又并发有血流参数异常的72例,单纯血流参数异常的36例。TCD提示单血管流速异常60例,多血管流速异常44例;低流速76例,高流速28例;并发有阻力指数(RI)异常44例。结论:CDFI与TCD检查均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助于VBI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 basicarterialischemia,VBI)的疗效目前少见报道。本文收集了我院收治的 6 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应用纳洛酮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从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3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 6 0例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VBI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全部患者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干、小脑、枕叶出血或梗死 ,。并排除心、肝、… 相似文献
13.
一匡汀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verte brobasilarischemia ,VBI)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 ,一匡汀 (盐酸倍它司汀 )是组胺受体激动剂 ,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粘度 ,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我院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用一匡汀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 相似文献
14.
李惠庆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2)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红花黄色素联合甘露醇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红花黄色素和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vs 72.5%,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甘露醇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瞬目反射与经颅多普勒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瞬目反射(BR)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及30例非VBI患者进行BR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R异常率82.4%,TCD异常率75.0%,x~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非VBI组BR异常率3%, TCD异常率46.7%,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 VBI组 BR及TCD皆异常者为 55/68,皆正常者为 10/68,两者占95.6%;非VBI皆异常者为0/30,皆正常者为15/30,两者占50%。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R及TCD检查结果可提高对VBI的诊断价值,而单独的TCD结查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赛菜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经颅彩色多普勒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经颅彩色多普勒的变化;方法:对39例VBI病人应用赛莱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系统TCD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数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赛莱乐能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经颅彩色多普勒的变化;方法:对39例VBI病人应用赛莱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 脉系统TCD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数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赛莱乐能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按病情需要常规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和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尼莫地平片及西比灵胶囊等西药治疗。对照组用香丹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脑血流速度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脑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平均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