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徐春甫(1520—1596年),字汝元,号思鹤,又号东皋,明代中后期新安郡祁门医学大家。青少年时期,徐氏泛读儒学经典,后在京师拜新安名医、太医院吏目汪宦为师。以《内经》学术奠基,兼及临床百家,毕生勤奋刻苦,业医著述。徐氏长于临床各科,后亦受聘为太医院吏目,  相似文献   

2.
丁甘仁在深研《素问》、《伤寒论》等典籍及《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方书的基础上,择善继承,认真临证,灵活运用前人经验。其从伤寒与温病的发病属性均为外感病出发,主张统一辩证、分析,即早期重在解表,而用散透法。不过,在“寒温统一”中,对“六经”辨治规律及运用,较为强调,因此尽量选用经方。成为继曹元甫之后的又一位有影响的经方家。丁氏的辨治外感病的特点,不仅对“寒温统一”外感病学体系的建立,而且对《伤寒论》方的拓宽运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程敬通,又名正通,歙西槐塘人,约生于明万历年代,殁于清康熙初年,享年80岁,《歙县志》载其性沉静寡言,虽当笃疾濒危,未尝动声色,投剂立起,每病者延至其家,则就疗者丛集,衍道从容按诊,俟数十人俱诊毕,徐执笔鳞次立方,神气暇逸,了无差谬,所疗奇验甚多,游其门者,咸以医名。被誉为天下神手,曾重校唐  相似文献   

4.
咳喘膏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病临床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咳喘膏穴位贴敷防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7月-2004年8月所治病例中按病种随机筛选1039例,调查随访治疗前后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发病次数、发病天数,少发与常发病例数有显著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达94.0%,以感冒疗效最优.结论:咳喘膏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病,能明显改善症状,明显降低感冒发生率,明显缩短咳喘发病时间、减少发病次数和发病天数,方法简便实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李贵教授1932年出生于北京,原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曾担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的主任委员10余年(现为名誉主任委员),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领域有较高的声望。从事儿科临床工作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每多夹痰,痰也往往导致咳喘。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然而止咳化痰平喘药物繁多,所以临证合理组方用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颇有心得,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自拟咳喘贴外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咳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100例小儿哮喘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咳喘贴外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呼吸频率改善情况以及气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  相似文献   

8.
9.
咳喘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喘成因虽多,但概而言之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乘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主要病理机制为肺失肃降或肺气上逆,宣降失常,气机不利而致喘憋气逆、咳嗽、咯痰,重者可见心慌气短、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应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咳喘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上以气逆、喘憋、咳嗽、咯痰、胸憋气促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及脏腑本身的疾患所引起。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2年3月-2007年6月,49例住院患者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59~88岁;风寒型为27例,肺热型为10例,痰浊型为7例,虚型为5例。2辨证施护2.1风寒咳喘因感受风寒引起。症见咳嗽,气急,痰色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藻白或白腻,脉浮。施护原则为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平喘。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无刺激的气味。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汤药宜热服,多饮…  相似文献   

11.
12.
温补法为中医重要治则之一,临床运用广泛。《医学心悟》曾说:“补之为义大矣哉,然后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误开阖、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干、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笔者师从宣城地区名老中医朱永芳主任医师,随诊1 年,以咳喘病为主,温补法最为常用。所学1年,偶有心得, 现整理如下,供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伏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全部120例病例均为2008年7月—2009年8月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缓解期3~14岁哮喘患儿,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咳喘三伏敷贴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夏季头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给予咳喘三伏贴进行穴位敷贴,共3次,每次敷贴24小时;对照组则给予空白药物敷贴。观察2组患儿、治疗组不同病程、各年龄段、不同中医证型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情况变化及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不同病程、不同年龄组、不同证候组疗效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伏敷贴防治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咳喘三伏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冬病夏治是以《内径、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祖国医学将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样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归为小儿咳喘病,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易发难愈。1998年~2001年本院自拟中药外敷膏剂配合小功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伏天在患儿疾病缓解期门诊治疗135人,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儿童反复咳喘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97例反复咳嗽、喘息的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97例反复咳喘的患儿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内膜炎,共193例,占65.0%,是反复咳喘患儿最常见的表现;气管、支气管软化的患儿23例,占7.7%;喉软化者18例,占6.1%;气管、支气管狭窄者13例,占4.4%;异物者7例,占2.4%;结构异常者17例,占5.8%;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例,占0.7%;肿瘤2例,占0.7%;左主支气管未发育1例,占0.3%;支气管憩室1例,占0.3%;支气管镜下未见明显异常者20例,占6.7%。结论对于儿童反复咳喘性疾病,支气管镜检查能够明确病因并且指导治疗,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选择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在传统用药的基础上再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5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有效率为97.21%,对照组为50.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唐宗海(1862-1918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家。唐氏博览群书,本内难之首,参各家学说,复出一己之见,阐发六经之理,倡中西汇通,但求归于一是,辨证析方,颇多创见,如在血证的病机方面,重视脏腑的不同特性和症状;在治疗方面更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血大法,并一一提出治疗方药,使血证的辨治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唐氏是早期试图汇通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气管炎13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3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洛西林纳针剂、沐舒坦针等,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疗程均为3d~6d。结果:2组症状、体征、血象等检查指标恢复时间及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气管炎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咳嗽症患者行中药经皮离子导入加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我院门诊2015.6~9月期间诊治的咳喘症患者中,共收取观察病例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观察组(n=40)行三伏天中药经皮离子导入加穴位敷贴,对照组 (n=40)行三伏天穴位敷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经皮离子导入加穴位敷贴对咳喘症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苏杏汤治疗小儿咳喘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咳喘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苏杏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情况、易感冒、盗汗及鼻塞打喷嚏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苏杏汤治疗小儿咳喘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炎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