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50例;另设盐酸倍他司丁对照观察50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64.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活血通窍汤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颈源性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内关、风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内服中药黄芪、川芎、葛根、当归、石决明(先下)、山萸肉、党参、钩藤(后下)等,行活血化瘀、散风渗湿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口服,每晚1次,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活血药物(如丹参、血塞通)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口服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症可迅速缓解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具有见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天麻钩藤饮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西药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天麻钩藤饮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拔伸推拿结合牵引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85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推拿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拔伸推拿及牵引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牵引和药物治疗。共治疗8周,其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两组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差异有显著性,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拔伸推拿结合牵引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颈源性眩晕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工作、心理等功能,最终达到治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杜磊  李秀玲 《中国康复》2011,26(3):218-219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均采用肌肉起止点疗法,隔日1次。A组加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关节整复手法治疗,5-7 d 1次。结果:治疗3-4周后,2组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对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在我院健康体检的2个社区1357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分组,A组为患有颈源性眩晕症病史组,B组为没有颈源性眩晕症病史组,统计2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源性眩晕症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症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临床参考指标,应及早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6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颈夹脊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在治疗前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针剌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病情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能够改善眩晕症状,是目前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将 1 5 0例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动脉硬化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76例和对照组 74例 ,治疗组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 ( 5型 )治疗 ,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 ,2组病例均以 2周为 1个疗程 ,连服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0 .8% ,对照组 74.3 % ,2组比较 ,P <0 .0 1。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疗效明显优于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38-5339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口服血府逐瘀片、甲钴胺片、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4w为一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75%,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口服血府逐瘀片,甲钴胺片、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眩晕症使用利多卡因+泽泻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加味泽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眩晕症应用利多卡因联合加味泽泻汤加减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林 《临床医学》2007,27(1):87-87
颈源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作者自200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天舒胶囊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5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手法加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方法 共选取50例 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手法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二个疗程治疗后,发现其VAS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好转,并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临床疗效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手法加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比较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刺督脉、颈部加用TDP照射治疗(疗程半个月),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敏使朗、静脉滴注天麻注射液治疗(疗程10d)。结果: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得到改善,血管阻力指数均减低,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采用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我社区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VAS与RO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采用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循经点按手法治疗颈源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网球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刀治疗组39例,采用针刀联合循经点按手法治疗;阻滞对照组39例,采用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针刀治疗组痊愈2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94.9%;阻滞对照组痊愈14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循经点按手法治疗颈源性网球肘,见效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袁小敏 《中国康复》2013,28(3):189-190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加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加肌松药,操作安全,患者易接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1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一年随访,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0.3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医特色护理对颈源性眩晕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8日—2015年11月30日在我院推拿科、骨伤科、针灸科就诊的颈源性眩晕病人进行调查,将62例颈源性眩晕伴发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加中医特色护理。[结果]颈源性眩晕伴发焦虑、抑郁发病率为39.43%,50岁发病率为22.92%,50岁~69岁发病率为43.27%,≥70岁发病率为56.52%,其中焦虑发病率为32.00%,抑郁发病率为7.43%,男性发病率为24.62%,女性发病率为48.18%。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改善颈源性眩晕病人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康复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改琴 《中国康复》2008,23(2):112-1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和中药热敷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更显著;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1.0%、98.3%与12.0%、77.5%,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提高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痛阌值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本院急诊科收治162例急诊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异丙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d。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