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祛风蠲痹汤治疗风寒湿挟瘀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用祛风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检查关节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并评定疼痛指数、压痛指数、肿胀指数,以及检测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疼痛指数、压痛指数、肿胀指数、ESR、CRP、RF均显著下降(P<0.01),握力显著提高(P<0.01),疗效近期控制2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结论:祛风蠲痹汤对于治疗风寒湿挟瘀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弱痹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远期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经正规治疗1个半月以上好转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以蠲痹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42例,对照组(西药治疗)30例,观察2组治疗后半年的临床疗效及血沉、免疫球蛋白等理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2组缓解率、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各项理化指标改善方面亦有显著差异(P<0.01或产<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蠲痹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金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8):83-84,121
目的:探究祛风通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肿胀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祛风通痹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血尿酸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关节肿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均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祛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及肿胀,降低其血尿酸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组方原则 ,自拟祛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4 5例 ,进行临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 ;方法 :45例RA患者予自拟祛痹汤 1d 1剂 ,1个月为 1个疗程 ,连服 2个疗程 ,并根据治疗前后实验室免疫指标和血沉检测结果作自身对照 ;结果 :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P值均 <0 0 5 ) ,根据文献标准其有效率也达 71 1 % ;结论 :自拟祛痹汤具有抗炎、抗风湿、免疫抑制、镇痛等综合药理作用 ,对调节RA患者免疫功能、缓解和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小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6):75-,162
目的:观察通络蠲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ESR、CRP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风湿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络蠲痹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F、ESR、CRP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RF、ESR、CRP、Ig A、Ig M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F、ESR、CRP、Ig A、Ig M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通络蠲痹汤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络通痹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自拟活络通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治疗32例中,痊愈13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0.6%。结论: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合理,定能起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作者于2000年11月—2005年4月自拟祛痹汤配合复方蛇毒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3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35.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6年,平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感染引起的身体免疫反应,以关节骨膜病变为主,多侵犯全身的小关节。病程长,发展缓慢,但后期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病人异常痛苦,最后可丧失劳动能力,给病人造成精神和经济上沉重的负担。到目前为止,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近两年,我们用《通络除痹汤》治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88例,并与痛痹片治疗的45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自拟祛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祛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使用自拟祛痹汤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抗骨增生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30~4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祛痹汤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为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自拟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自拟通痹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即中医证候积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DAS-28评分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理化指标中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DAS-28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通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怡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124-126
目的研究尪痹片联合三土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尪痹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尪痹片联合三土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CD8^+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RF、CRP、ESR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关节疼痛评分均降低,20 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均缩短,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尪痹片联合三土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与关节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蠲痹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80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蠲痹灸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的疗效为优;观察组治疗后ESR、RF、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副作用。结论:蠲痹灸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明显,并且联合应用副作用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患者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给予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甲氨喋呤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15 m步行时间、VAS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M)等观察指标的变化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09%,对照组60.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