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答案题解1.心电图Q-T间期缩短、ST-T降低呈鱼钩状为洋地黄作用的表现,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也不表示中毒,窦房传导阻滞也不是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洋地黄中毒常见的表现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2.据统计,洋地黄中毒者仅1/3心电图有洋地黄作用表现,心电图变化与中毒现象相关极少,因此也不是停药指征。洋地黄效应以心功能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或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降低为指标,心电图洋地黄作用与低钾无关。3.当左房室瓣狭窄程度特别轻或特别重时,舒张期杂音可听不到,包括中期和晚期的舒张期杂音。左房室瓣后叶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2.
因病而异掌握剂量─—1例心肌梗塞病人使用低剂量洋地黄中毒男,68岁。因“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入院。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进院36小时,出现阵发性房颤,并有气促、肺部湿音,心电图V1导联P波双相,终末电势(ptf)V1<-0.04mm·s...  相似文献   

3.
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血清地高辛浓度、血钾变化及其处理党东民尽管近代有许多新的正性肌力药物问世,洋地黄仍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及最有效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1]。但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用药后中毒反应较为常见,其心律失常表现常使原有心...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f 波大小对病因诊断意义巳有报道。尤其对鉴别风湿性心脏病及冠心病有一定意义。但洋地黄类强心药,对f 波形态有影响,因之观察f 波大小,可做为洋地黄中毒诊断参考,此外因洋地黄能改变f 波形态及频率,因此可对治疗起指示作用。本文就4年来唐山市第一医院及唐山地区医院所见之心房纤颤伴心力衰竭患者57例,在洋地黄应用前后做对比分析,以探讨洋地黄对心房纤颤f 波影响。材料及方法57例皆为住院之心力衰竭并有持续心房纤颤的病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80岁。50岁以上者占26例,男21例,女36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49例,冠心病8例,全部病例均有应用洋地黄前后之心电图对比观察,病人皆无住院前长期应用洋地黄历史。洋地黄剂盈以地高辛0.25mg一日一次及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洋地黄治疗特别强调“个体化”、“小量化” ,但临床上仍有不少洋地黄中毒反应出现。本文搜集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洋地黄治疗心衰282例 ,其中发生洋地黄中毒42例 (15% ) ,进行临床分析 ,以减少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5例 ,女17例 ,年龄55~86岁 ,平均72岁。冠心病20例 ,风心病15例 ,含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 ,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 ,肺心病4例 ,扩张性心肌病2例 ,4例为两种心脏病并存。心功能 (NTHA)Ⅳ级10例 ,Ⅲ级27例 ,Ⅱ级5例。急诊血…  相似文献   

6.
40例房颤病人心电监测结果的探讨广州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医院(510250)杨先华房颤心电图中出现R-R间期≥1.5"的临床意义有不同的看法。有认为R-R间期≥1.5"为Ⅱ°房室传导阻滞,尤其在洋地黄使用过程中出现易被认为是洋地黄中毒[1,2],给治...  相似文献   

7.
洋地黄致双源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房室双层阻滞刘仁光,刘爱纯,陈卫书(锦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锦州121001解放军81323部队医院)心动过速伴有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但同时记录到双源心动过速和双层房室阻滞尚不多见,现结合所遇1例分析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洋地黄中毒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间住院的27例老年洋地黄中毒患者进行分析。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72.6岁,基础病因包括肺原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NYHA心功能Ⅲ~Ⅳ级,给予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毒表现。结果:分析显示、高龄、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缺氧、肾功能低下、电解质紊知己为诱发中毒的因素。临床表现以各种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多见。结论:老年患者因个体差异大,伴随的基础疾病较多,使用洋地黄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警惕中毒先兆的出现,及时采取积极的解救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洋地黄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洋地黄制剂使用至今已逾200年,随着心脏病在世界各地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洋地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美国,地高辛已列为第八位常用药物。虽然洋地黄中毒发生率近年有所下降,但仍达10——30%。一旦发生洋地黄中毒,死亡率可达5——10%。 多年来洋地黄中毒的传统治疗方法仅限于对症治疗,直至1976年,smith氏首次应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抢救一例口服22.5毫克地高辛企图自杀的重危洋地黄中毒患者,获得完全成功,为重度洋地黄中毒的抢救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至今,世界各地已用抗体疗法救治不少危及生命的洋地黄中毒患者。我院自1979年起开展此项研究工作,至今已应用自制地高辛抗体成功抢救19例重度洋地黄中患患者,其中15例已作报道,填补了国内洋地黄中毒治疗上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0.
1地高辛 1.1临床表现①胃肠道症状:成人中多见,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流涎、腹部不适感、腹痛、腹泻,偶有出血性胃炎及胸骨下疼痛等。长期应用洋地黄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腹泻和黑粪,并伴有洋地黄中毒的其他症状。②心脏反应:应用洋地黄后,原有心衰突然或缓慢加重,或心衰好转后又病情恶化,甚至发展成难治性心衰,提示有中毒可能。另外,洋地黄常用于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中毒时亦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改变如过早搏动、二联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各级房室传导阻滞等,由于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有时危及生命。儿童洋地黄中毒,常先出现心脏表现。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后,易发生缺钾、缺镁,使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易引起洋地黄中毒。本文目的试图通过检测洋地黄中毒患者血浆、红细胞内钾、镁改变和治疗,探讨用钾和镁盐治疗防治洋地黄中毒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明英 《中国临床医生》2000,28(7):60-62,39
2 .7 常见心律失常(1 )过早搏动 :由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 ,使心肌兴奋引起心脏提前搏动。病人可有心悸、心跳暂停或咽喉部堵塞感 ,冠心病者可诱发心绞痛 ,体征有脉搏脱漏和心律不规则。室早心电图 (ECG)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 0 .1 2秒 ;②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 ;③T波宽大 ,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④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室早治疗首选 :①利多卡因50~ 1 0 0mg静脉缓注 ,继以 1~ 3mg 分静滴维持 ;②美西律 0 .1~ 0 .2g ,每 6~ 8小时口服 ;③洋地黄中毒引起者首选钾盐及苯妥英钠。(2 )阵发性室上速 :…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洋地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洋地黄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重要药物,但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洋地黄耐受性较差,故宜采用小剂量。我们应用小剂量洋地黄治疗40例DCM并CHF患者,其临床表现及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40例DCM并CHF主...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解读第12讲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洋地黄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1.1洋地黄效应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特点主要为:①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出现ST-T的鱼钩样改变(图1),包括ST段呈倾斜形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双向T波的初始部分往往倒置,终末部分较短,随后突然上升,与初始部分几乎成直角。有时呈J点下降与心肌缺血相似;②QTC间期缩短;③P波振幅降低或出现切迹,U波振幅轻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洋地黄抗体主要用于洋地黄中毒时解救,本文就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洋地黄抗体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在指导合理使用洋地黄药物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一、洋地黄类药物在心力衰竭中的地位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广泛采用地高辛维持量疗法以来,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已大大减少;但在基层医院,由于对洋地黄的适应证掌握不严,洋地黄中毒仍时有发生。现结合本院近3年住院的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20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IIB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8~80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6例。1.2基础心脏病及心功能状态:冠心病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源性心脏病各4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2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大量心包积液1例。20例中心功能皿级12例,心功能IV级8例。合并慢性心房颤动11例,心室…  相似文献   

17.
洋地黄类药物是当今治疗心力衰竭常用药物。洋地黄类药物有效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安全范围小,容易造成中毒。我们自1995年1月至8月间,对25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3例出现洋地黄中毒,由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7~86岁;患慢支、肺气肿、肺心病19例;出现洋地黄中毒2例;肺气肿,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2例;中毒1例;阻塞性肺气肿4例,无中毒者。应用地高辛0.25mg每日1次口服,用药第5~22天出现洋地黄中毒。3例洋地黄中毒患者中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房颤2例;伴胃肠道反应2例;视物模糊1例。 2 临床观察 2.1 心率的改变 洋地黄治疗心衰时,当症状得到控制、心率由快变慢或转至正常后,又出现心率增快或低于60次/分,则提示洋地黄中毒。这种心率变化在开始和没有中毒前病人往往无自觉症状。我们对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用药前后定时测量脉搏或心率,可以达到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的目的。 2.2 节律改变 心率或脉搏不规整,应考虑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  相似文献   

18.
慢性洋地黄中毒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慢性洋地黄中毒的动物模型。方法大鼠腹腔内注射中毒剂量的哇巴因0.045mg/Kg.d连续两周,观察动物体重、心电图、心脏湿重、尾动脉血压。结果哇巴因组和对照组在体重、心脏湿重、尾动脉血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哇巴因组大鼠心室肌组织结构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心电图出现了PR间期延长、室性早搏、室扑等心律失常。结论连续两周中毒剂量的哇巴因可以成功的构建慢性洋地黄中毒模型。  相似文献   

19.
洋地黄的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小。按传统的洋地黄化概念,应用饱合量而不按病人的反应性调整剂量时,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可达20~30%,中毒后死亡率为3~21%;当伴有心脏严重疾患时,死亡率会更高。对于老年人来说,洋地黄中毒更易发生,最近的资料指出,在洋地黄中毒病例中有46.27%为老  相似文献   

20.
洋地黄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科 《临床荟萃》1998,13(1):35-37
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较早些时代降低了很多。由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医院的回顾性评估证明,1980~1988年确诊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0.8%,而在另外4%此诊断不能排除,洋地黄中毒的病死率是1.1%,另外从旧金山退伍军人管理局医学中心的研究确定的在服用狄戈辛患者中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从1980~1986年每年<1%,在洋地黄中毒的患者中没有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