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改良的静脉吻合技术用于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肾移植静脉吻合方法。方法 以封闭群Wistar大鼠作为供,受体,将供体左肾与远近下腔静脉一并摘取,从腔静脉远端向近端插入支架管并伸入受体左肾静脉内,在支架管支撑下缝合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按常规行动脉吻合及尿路重建。结果 26例静脉吻合均在5.5-6min内顺利完成,肾静脉吻合口即时通畅率达100%。术后病理检查未发现吻合口血栓形成,结论 新的静脉吻合方法简便,可靠,解决了大鼠肾移植中静脉缝合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鼠肾移植模型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方法使用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采用原位低温灌洗,肾动脉带一小段主动脉,肾静脉带一小段下腔静脉、输尿管末端带一直径约为0.5cm的膀胱瓣的供者手术方式;受者主动脉与供者主动脉、受者下腔静脉与供者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在受者膀胱上剪去一膀胱瓣与供者相同大小的圆瓣,然后进行一层膀胱吻合。结果 第一阶段为实验探索阶段,经过半年近150次的实验摸索,克服了移植物灌洗、血管吻合、膀胱吻合等技术难关,终于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第二阶段为模型成熟阶段,冷热缺血时间、血管吻合的速度以及手术时间都比第一阶段有所缩短。手术成功率为85%左右,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吻合口出血、灌洗不良、休克、血栓形成以及膀胱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等。结论 此模型容易掌握,可以在条件比较简单的实验室开展,除常规显微外科器械外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设备。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肾移植已广泛在国内外开展,手术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机制,如何监测、预防和治疗等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大鼠肾脏移植模型一直以来是研究人类器官移植和移植免疫学重要实验手段之一,故建立成功稳定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必要条件。本 相似文献
4.
一种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操作简便的肾移植模型.方法: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静脉用临时支架管,将供肾的下腔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作端端吻合,供肾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以及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建立并改进了大鼠肾移植模型,手术总时间(130±16)min,热缺血时间小于20 s,冷缺血时间小于50 min,手术成功率90.77%.结论:此模型稳定、可靠,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良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方法:用SD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采用原位低温灌注,原位修剪,移植肾放置左侧,血管直接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经过60次的实验,克服了移植物灌注、血管吻合、膀胱吻合等技术难关,建立了稳定实用的肾移植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为80%左右。结论:此模型可以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开展。有较高的成功率,符合肾移植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作为供、受者;左侧原位移植,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经改良sleeve技术吻合,下腔静脉-肾静脉通过临时内支架端-端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61次手术,成功率95.1%,总手术时间161±11min,动脉吻合时间11±2min,受体存活4~17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动脉血栓形成、尿瘘和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该技术简单实用,对成功建立肾移植模型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动物肾移植模型被广泛用于器官保存及免疫等相关研究。目前已有多种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如猪、狗、兔、大鼠及小鼠等。其中以大鼠模型最为常用。其优点有:1.动物来源多,经济;2.饲养简单;3.移植手术的无菌要求较大动物要小;4.应用近交系大鼠可在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自体移植器官能够长期存活;5.血管和输尿管的直径满足吻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进行移植免疫研究的需要,建立一种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原位低温灌注、手术显微镜下原位端——端吻合肾动、静脉,将输尿管带膀胱瓣吻合于膀胱。结果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86%。结论此方法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靠,较为理想的满足了肾移植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大鼠双侧供肾左侧原位肾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方法 供、受体均采用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分别于心脏死亡后0、20和40min取双侧供肾,行左侧原位肾移植术后摘除受体右肾,观察各组受鼠术后的移植肾的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0min和20min组的大鼠移植肾功能良好、存活率高,40min组的大鼠移植肾功能较差且均于14天后死亡。0min组的左右供肾移植后的肾功能及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心脏死亡大鼠双侧供肾左侧原位肾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有效减少供肾冷缺血时间及节约供体数量,可应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2008年4月因尿毒症在我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中留置F5输尿管支架管,术后患者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各项指标正常。2个月后,膀胱镜检查发现患者膀胱内尿液浑浊,有大量白色絮状物,输尿管支架膀胱端钙盐沉着包裹。使用异物钳拔支架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雏鸡马立克病外周血淋巴细胞GRmRNA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以肾血管体外结扎取代肾移植受体大鼠原肾切除的可行性,对非移植组大鼠10只,间隔20d分别行左、右肾血管体外结扎,移植组大鼠10只,肾移植术后3-5d体外结扎移植肾对侧原肾肾血管。结果发现非移植组大鼠结扎左侧血管后均存活良好,结扎右侧肾血管后分别在3-4d内死亡。移植组大鼠结扎肾肾血管后,均存活良好,病理学检查显示两组大鼠原肾均呈广泛坏死。结果提示,肾血管体外结扎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创伤小,可取代肾移植受体大鼠原肾切除。 相似文献
12.
改良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技术,提高成功率.方法 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40例,10例采用Ono术式,30例采用改良术式,将供心右肺动脉吻合于受体下腔静脉,并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预实验组12例死亡,实验组20例均存活,死亡原因与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有关.结论 成功制备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良好手术技术和严格围手术期处理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技术。方法:600例大鼠肾移植,切除自体肾后分别行异体原位肾动脉、静脉和输尿管的端端吻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9%。结论: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简便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三种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的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三种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庆大霉素腹腔注射、单侧输尿管梗阻、环孢素A(CsA)灌胃三种不同的方法 ,损伤大鼠的肾小管间质 ,测定尿液、血液各项生化指标 ,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三种模型的肾脏指数均明显增加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庆大霉素模型尿蛋白和NAG酶在 7d时急剧增高 ,而在 15d时NAG酶差异已无显著性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尿蛋白和NAG酶均显著增高 ,CsA模型的尿蛋白则呈下降趋势 ( 7dP <0 .0 5 ,15dP <0 0 1) ;三种模型的血清SCR、BUN均显著升高 ,TP、ALB均显著下降 ,15d时庆大霉素模型和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差异无显著性。镜下可见 :三种模型的肾间质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肾小管明显扩张 ,上皮空泡变性 ,仅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的间质趋向纤维化 ,CsA模型的病变相对轻微。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明显 ,与临床肾脏病的表现相似 ,是一个较为理想可行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而庆大霉素模型 7d即能严重损伤肾小管间质 ,可作为急性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 ,CsA模型则不如庆大霉素模型与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不阻断体循环及门脉系统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PDT)模型.方法 在传统的移植模型上,改进供体手术步骤并运用自制血管套管,采用双套管 移植物腹主动脉三通管外接法建立移植物动静脉通道,在不阻断体循环及门静脉的情况下完成PDT动物模型.结果 共行30次移植手术.整个手术时间仅为2h,受体手术时间缩短至30min.血管重建时间20 min,移植手术成功率100%.排除因套管内血栓形成引起移植物失功的3例外,其余受试大鼠血糖水平均在术后6或24 h降至正常,移植胰功能存活率为90%(27/30).结论 本模型操作简便、稳定,不需要特殊仪器,具有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早的优点,能用于临床胰腺移植有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器官移植的移植免疫实验研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模型,并探讨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Wistar系大鼠为供体,SD系大鼠为受体。采用左侧原位肾移植法,动脉端-端吻合,静脉袖套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共进行大鼠肾移植80次,存活73只,7只大鼠死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1.3%,建立了稳定、实用的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结论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动物模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对建立稳定的模型有重要影响。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参照Kamada介绍的方法,对大鼠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减少了吻合口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供肝热缺血时间2.5~3.5min,安装袖套时间约2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平均为8.5min,供肝冷缺血时间23.0~30.5min,无肝期9.0~12.0min,1周存活率88%。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肾移植补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开放前较理想的补液方法。方法:开放移植肾血流前预充浓缩红细胞、胶体溶液及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扩充容量,维持较高的无创血压(B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在手术开始后60~100 min(82±28.5min)开放肾血流,术中共输入1∶1的晶胶液512±145.7 mL,白蛋白10 g,浓缩红细胞平均1.35 U,可维持患者无创收缩压(SBP)和(CVP)在较高的水平,无肺水肿和心衰发生。结论:肾移植开放肾血流前,适当的预先补充扩充容量,能保证围术期SBP和CVP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犬肾移植致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犬致敏后的肾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雄性家犬各6条配对作为淋巴细胞供受体,采用小剂量(0.4×10^7-1.2×10^7个/kg)淋巴细胞多部位多次输注的方法诱导致敏。用补体依赖的淋巴细胞毒(complement deendent cytotoxicity,CDC)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试验进行检测。当CDC转为阳性和MLC显示反应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活跃后,淋巴细胞供受体犬间进行交叉肾移植,术后定期ECT动态显像观察移植肾功能变化;分批摘取移植肾行病理检查,观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犬均在输注淋巴细胞3-4次后CDC转为阳性,MLC显示反应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活跃。肾移植术后4天ECT检查有4条致敏犬移植肾血流灌注下降,肾功能出现损害,摘取的3只移植肾病理检查表现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延缓)或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未见异常。术后7天,致敏犬移植肾均因急性排斥失功;对照组3条犬有2条出现肾功能损害,病理检查示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小剂量淋巴细胞多部位多次输注可以诱导出家犬的免疫致敏状态。致敏犬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排斥反应出现较早,肾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