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饮料生产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所采取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探讨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方法对某饮料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饮料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噪声、二氧化锰、电焊烟尘(总尘)、活性炭粉尘(总尘)、次氯酸钙粉尘(总尘)、盐酸、氢氧化钠、丁酮、氨、二氧化碳。各接触或工作岗位空气中总尘、盐酸、氢氧化钠、氨、丁酮、二氧化锰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卫生限值。44个噪声接触岗(区域)中的25个点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卫生限值。No.L6线注入机操作台二氧化碳浓度超过GBZ2-2002中PC-TWA、PC-STEL的卫生限值,No.L4-L5线注入机操作台二氧化碳浓度超过PC-TWA的卫生限值。结论饮料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多,应重视噪声、二氧化碳危害的控制。建议加强培训,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大中城市的汽车拥有量与日俱增,虽然给现代化城市带来了生机,但却增加了新的空气污染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 汽车尾气污染危害种种 加剧心绞痛 汽车行驶时,通过尾气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甲醛、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铅化物等有害物质。由于汽车排放尾气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铍厂工作场所不同的工作岗位铍尘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铍尘浓度的分布特点,找出铍尘浓度的季节变化的规律和日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粉尘采样仪在铍厂内不同生产车间及不同重点岗位工作区进行采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空气中铍浓度。结果部分岗位工作区的检测结果超出职业限值的(31~1394)倍,而且铍厂工作场所不同工作岗位、日内不同时间及不同季节的铍尘浓度变化差别较大。结论通过调查建立基线数据资料,可为该地区铍工业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相关控制措施,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和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奎  王雪涛  纪蒙蒙  刘雅雯  张春明 《职业与健康》2022,(21):2889-2893+2898
目的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明确天津市某农药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明确作业岗位及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 2019年5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与分析等方法,对该农药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总体评价。结果 该农药厂劳动者接触的其他粉尘、矽尘、氮氧化合物、敌敌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综合车间乳剂新上瓶工、粉碎车间混料粉碎上料工的岗位噪声强度>80 dB(A),属于噪声作业岗位;接害人数为42例,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17人,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40.5%),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缺少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矽尘。现场调查时大部分员工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且发放的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数量不足。结论 该农药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良好,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需根据建议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5.
宋新魁  郭庆华  江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99-1499,1502
[目的]了解某钼矿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整改建议。[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矽尘浓度超标严重,噪声检测点全部超标,空气中钼浓度低于职业卫生限值,井下采矿作业面通风不良,采光不足,无降尘排烟措施。[结论]该钼矿危害较重的职业有害因素为矽尘、噪声。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健全,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乡镇蓄电池厂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进行测定,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尿铅含量及血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该企业存在严重的铅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尘浓度超标率达82.35%,铅烟浓度超标率达84.62%;对85名铅作业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为慢性铅中毒11例,观察对象36例。结论该企业严重的铅污染已对接触人员造成了危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危害防控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为该行业粉尘危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因地制宜建立起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防控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接尘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培训出勤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等情况进行检测、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干预后该作业场所硬件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其合格率从干预前的87.04%提高到干预后的97.29%(P0.05);接尘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培训出勤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行为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实施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作业环境,今后应注重粉尘危害的源头治理工作,进一步降低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8.
492名电焊工职业性损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焊的职业危害随其焊条成份和母体金属而异。本文拟通过对我市电焊工职业危害调查情况分析,为今后开展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资料来源于1997年衢州市492名电焊工职业危害流行病学调查。1.2方法电焊作业时电焊工呼吸带空气中电焊尘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和分析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水泥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石灰石尘、煤尘、石膏尘、水泥尘、混合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联氨、盐酸。检测23个粉尘作业点,87.0%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3个岗位的时间平均加权浓度(CTWA)中76.9%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检测16个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合格率为50.0%。结论该水泥生产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是粉尘和噪声,其对工人危害较大,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机动车辆快速上升,排放量剧增的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一大公害。受这个“流动污染源”危害最大、首当其冲的便是儿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最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汽车尾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铅化合物、炭烟、油雾以及在阳光下形成的光化学烟雾等,其中以铅质化合物对儿童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1.
某水泥厂为控制职业危害和保护环境 ,对烧成车间采用成球预加水、密闭窑炉进行技术改造。工程完成后 ,我们对该车间治理效果进行了职业卫生环境监测和现场验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工艺流程 :提升混合料→成球→烧成→卸料。1 2 监测内容 :烧成车间主要接触煤尘、石灰石尘、水泥尘、一氧化碳等职业危害因素。根据《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 748- 1985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 1- 1996 )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结果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印制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表及现场检测方法,对某公司一印制板生产工艺线进行毒物、噪声、粉尘等危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检测。结果通过检测,除热风整平车间入板操作位硫酸浓度(CSTEL=3.6mg/m^3、CTWA=1.6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外,其他检测点化学有害物质浓度均未超标;测定粉尘为环氧树脂尘,所有工作岗位粉尘浓度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外形组锯床、冲床、铣床和下料间剪板A、B工作岗位噪声强度(Leq)分别为85.4、85.4、88.9、93.4、94.3dB(A),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余工作岗位噪声强度均未超标。结论印制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且存在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交叉影响,必须加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毒物种类,采用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包板、装外壳、封盖、极组焊接、极组串联和端子焊接等岗位的铅尘、铅烟为高风险水平,加酸、清洗、封胶等岗位的硫酸、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属于低风险水平。 结论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在目前的工作条件下,所存在的化学毒物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需重点关注产生铅尘、铅烟危害的工作岗位,应根据不同风险水平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某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检测报告和工人血铅含量,评估铅烟(尘)防护效果。结果显示,铸板、分片、刷片等多个岗位通风效率不足。铅烟(尘)检测点合格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人血铅含量和疑似慢性铅中毒患病率先降低后稍有升高,铅尘岗位高于铅烟岗位。铅危害严重的现状表明,企业仍需加大铅烟(尘)危害防治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调查淄博市10家医院病理科工作环境空气中甲醛、二甲苯的危害,取材室、技术室(染色、包埋、切片室)和标本室(晾片室)空气中甲醛浓度有1份样品超标,染色、包埋、切片室二甲苯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所测毒物危害基本控制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内,但工作人员长期慢性危害仍不容忽视,应加强工作岗位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粉尘危害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言群  张建中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7-1339
目的通过对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的尘肺病危害调查,了解接尘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 ,对工作场所中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等进行监测以及对接尘工人尘肺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矽尘检测8个岗位,有6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PC-TWA要求,游离二氧化硅检测4个样品,含量为43.1%~44.3%;噪声强度有7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52名工人进行尘肺体检,诊断尘肺病9例。结论该石英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矽尘浓度高,空气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浓度在40%以上,噪声强度大,说明该石英砂有限公司尘肺危害严重,须对生产工艺、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新型蒸压粉煤灰砖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的要求,对该厂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结果粉煤灰砖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噪声。矽尘浓度超标点位包括搅拌机、轮碾机和制砖机,其操作人员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2.26、2.17、5.81 mg/m3,噪声强度超标点位包括球磨机、轮碾机和制砖机,其操作工接触噪声强度分别为86.7、89.3、89.8 dB(A)。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球磨机、搅拌机、轮碾机、制砖机等操作岗位。结论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和防尘降噪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技术依据,调研油泥砂焚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接触水平及关键控制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果显示,经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工作地点空气中各种有毒物质浓度及噪声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污染较轻,而油泥砂中泥砂含量较高,燃烧后矽尘污染严重,检测个体矽尘接触剂量值为CTWA2.58~2.62mg/m3(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为0.7mg/m3);锅炉底出料口及除尘器出料区定点检测矽尘CSTEL值为6.33~14.3mg/m3,超限倍数为9.04~20.4。提示,该项目危害最大的有害因素为砂尘,关键控制点位于锅炉底出料口及除尘器出料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某铜业公司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进行控制效果评价,从而找出控制关键。方法采用类比法、定量分级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依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一期建设项目的反射炉、生产车间、鼓风炉等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炭黑粉尘、砷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硫、氧化锌、铜尘、铜烟、铅尘、铅烟等。二期建设项目的电解车间、净液车间、二段电极脱铜槽等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酸及三氧化硫、锑及其化合物、可溶性镍化合物、氯化氢及盐酸、砷化氢等。检测结果表明,除砷化氢、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超标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尚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铜业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砷化氢、砷及无机化合物。由于得到有效控制,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已降低了发生职业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型石材加工厂职业卫生情况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或强度)。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了解小型石材加工厂职业卫生现状;采用现场检测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结果此次调查的石材加工厂均为私营企业,作业人员2~15人;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无职业健康体检,无定期检测,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全。经实验室分析,本次调查的石材加工厂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1.86%~33.84%,矽尘浓度1.1~95.7 mg/m^3,噪声强度86.8~99.0 dB(A)。结论小型石材加工厂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较低,工作场所的矽尘浓度和噪声强度超标严重,矽尘和噪声为小型石材加工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