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腺癌合并有乙肝病毒阳性伴肝功能损害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拉米夫定及联苯双脂与乳癌化疗联合应用治疗乳腺癌合并有乙肝病毒阳性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结果 459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7例乙肝病毒阳性伴肝功能损害,该17例患者肝功能在2,3月内均恢复正常,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均按时间疗程顺利完成.结论 拉米夫定及联苯双脂与乳腺癌化疗联合运用,是保证合并有乙肝病毒阳性伴肝功能损害乳腺癌患者化疗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肖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47-5148,515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夫定对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 [方法]60例接受化疗的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纯拉米夫定组.联合组32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夫定;单纯用药组28例,仅给拉米夫定. [结果]联合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9,P=0.89).而化疗后联合用药组肝功能损害总发生宰低于对照组(x2=5.363,P=0.021),因肝功能异常延迟化疗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4,P=0.029).[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夫定可明显减轻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化疗相关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乙肝病毒感染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乙肝病毒 (HBV)感染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关系。方法 对 1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其中乙肝病毒感染 92例 ,化疗前肝功能均正常。结果 正规化疗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HBsAg( + ) ]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损害占 67 2 4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 [HBsAg( - ) ]患者肝功能损害占 3 3 3 3 % (P <0 .0 1) ,HBsAg( + )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损害占 4 1 17% ,HBsAg( - )患者肝功能损害占 18 75 % (P <0 .0 5 )。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致肝功能损害 ,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 ,并用保肝药物可减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178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前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HBsAg阳性组62例和HBsAg阴性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评价乳腺癌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预防治疗对降低HBV感染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作用。结果 HBsAg阳性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37.1%,HBsAg阴性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12.1%,HBsAg阳性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患者中抗病毒预防治疗22例与未进行抗病毒预防治疗40例患者HBV再激活率分别为9.1%与35.0%,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8.2%与47.5%,抗病毒预防治疗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预防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易发生肝功能损伤,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减少化疗后HBV再激活率和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抗病毒感染在预防化疗所致的HBV再激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接受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20例,根据化疗前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109例)和阴性组(211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情况以及化疗前后阳性组HBV血清学标志物变化情况,分析预防性使用(44例)和未使用(65例)抗病毒感染治疗对阳性组中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影响。结果阳性组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01);化疗期间阳性组HBsAg滴度、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上升;阳性组中,抗病毒感染治疗患者肝功能损伤率及HBV再激活率均显著低于未使用抗病毒感染治疗患者(P<0.05)。结论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存在HBV再激活可能性,并易发生肝功能损伤,抗病毒感染治疗可预防化疗所致的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肝功能损害和HBV再激活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79例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收集没有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HBV再激活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肝功能损害及HBV再激活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中发生各级肝功能损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8%比20.3%,P0.05),在观察组中有21.5%的患者出现HBV再激活,而出现HBV再激活的患者肝功能损害率明显高于未出现HBV激活的患者(76.5%比32.3%,P=0.002)。此外,使用含蒽环类化疗药物较未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51.9%比22.2%,P=0.016),而化疗前HBsAg滴度高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54.8%比27%,P=0.022),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率较未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19%比50%,P=0.019),其HBV再激活率也明显降低(4.8%比27.6%,P=0.032)。结论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率升高与HBV再激活密切相关,化疗前HBsAg滴度高及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一种降低继发性肝功能损害和HBV再激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肝损害,使有的患者被迫中断治疗.为使结核病患者能达到全程足量用药,提高治愈率,我们观察了120例结核病患者的化疗和肝功能损害情况,摸索化疗过程中预防肝功能损害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病例均为本院确诊并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患者.其中浸润型肺结核20例,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符合诊断,痰菌阳性8例、阴性12例;结核性胸膜炎95例,临床表现、X线、胸水检查、PPD试验、TB-DNA等检查确诊;淋巴结结核3例,2例经穿刺诊断,1例为临床诊断;盆腔结核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B”超确诊.全部病例化疗前肝功能(包括ALT、r-GT、TBIL等)均正常,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包括HBsAg、HBeAg、HBeAb、HBcAb)阳性者1组22例,Ⅱ组1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治疗中控制肝脏损伤和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2HRZE/4HR+维生素C+护肝片,观察组给予2HRZE/4HR+拉米夫定+维生素C+护肝片,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为48.7%(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HBV-DNA水平为(4.1±0.2)log copies/ml,而对照组为(8.7±0.3)log copies/ml(P<0.05);停药随访期间,2组间肝功能损害和HBV-DNA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来院,经PCR方法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DNA证实结核病变的患者300人,其中HBV-DNA定性为乙型肝炎的患者150人,余150是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例分析比较两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进行有效的护肝治疗效果。结果经抗结核药治疗,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与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肝功能损害例数分别为112例、30,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取护肝治疗后两组肝损害例数(59例、9例)与之前(112例、30例)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尽早、及时的护肝治疗能够在减少肝功能损害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为临床上对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NHL合并HBV感染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拉米夫定预防性应用,对照组仅采用CHOP方案化疗.分别观察化疗后两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对化 疗顺利进行的影响.结果 HBV再激活发生率观察组为19.05%( 8/42),对照组为57.14%(2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观察组为16.67%(7/42),对照组为59.52%( 2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HBV再激活而延迟化疗或终止化疗发生率观察组为1 1.90%( 5/42),对照组为47.62% (2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NHL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行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化疗后HBV再激活发生率、减少肝功能损害,促使化疗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HBV再激活情况,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中43例为表面抗原HBsAg(+)患者,30例为HBsAg(-)/HBcAb(+)患者;将43例HBsAg(+)患者分为拉米夫定预防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维持治疗的方法为巩固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接受1次利妥昔单抗治疗,持续两年时间。结果 43例HBsAg(+)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61.1%、16.0%;Ⅲ度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的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0.0%、20.0%;30例HBsAg(-)/HBcAb(+)患者,预防组10例患者无1例再激活,对照组20例患者,有3例(15.0%)出现HBV再激活。结论预防性拉米夫定治疗可降低短期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HBV再激活,利妥昔单抗的长期维持性治疗可能导致B-NHL患者HBV的再激活率增高,而拉米夫定对其的预防作用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20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美罗华)靶向治疗加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确诊的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并且HBsAg和(或)HbeAb阳性、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20例(实验组),给予化疗联合美罗华6~8周期,同时给予拉米夫定每日100mg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回顾性研究对比我院2009年1月前确诊的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治疗的患者2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比例,评价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未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对照组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为3例,中断治疗。结论 CD20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美罗华)靶向治疗加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比例下降,靶向治疗加抗病毒治疗可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从而保证了细胞毒性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对肿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以及化疗后肝损害的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32例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统计分析化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共收治肿瘤患者3 327例,化疗后发生肝功能异常患者101例,占所有肿瘤患者的3.04%.101例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32例为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占所有发生肝功能异常患者的31.68%.化疗后ALT、AST、ALP指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肝功能损害大多数出现在化疗前5个周期,多为Ⅰ~Ⅱ.年龄、性别、携带乙肝病毒、肿瘤类型、分期等相关因素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p〉0.5).结论 紫杉醇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常见,肝损害以轻度损伤为主,年龄、性别、携带乙肝病毒、肿瘤类型、分期等相关因素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为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55例,同时取3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37例,占38.59%;而对照组只有54例,占1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结核药物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功能损害更大,与60岁以上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的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45 d以内,占78.31%。结论乙型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化疗中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要密切监测,并给予护肝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根治切除术,观察组加施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HBV-DNA水平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及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及HBV-DNA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产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行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病毒指标,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以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0例,普通保肝治疗30例,观察时间为48周。评估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与普通保肝治疗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相关高危因素,进一步探讨恩替卡韦对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与年龄、性别、治疗前HBV-DNA载量、长期饮酒史、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等因素的关系,并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2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7例(23.61%)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经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治疗前HBV-DNA载量、有无长期饮酒史、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等因素对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2、14.421、11.466、4.303、7.81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30,95%CI:2.402~282.115;OR=27.478,95%CI:1.777~424.891),而抗结核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是防治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保护性因素(OR=0.079,95%CI:0.008~0.830)。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组抗结核期间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率及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率分别为8.82%、17.60%、8.82%,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的36.80%、52.60%、42.10%(P<0.05)。 结论 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口服恩替卡韦可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减少肝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乙肝病毒(HBV)携带或既往HBV感染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HBV携带或既往HBV感染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前的乙肝病毒检查结果分为HBsAg阳性组40例和HBsAg阴性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CHOP化疗6个疗程后疗效、肝功能、HBV再激活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HBsAg阳性组的化疗总缓解率(60.00%)低于HBsAg阴性组(82.14%)(P<0.05); HBsAg阳性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42.50%)高于HBsAg阴性组(21.43%)(P<0.05); HBsAg阳性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22.50%)高于HBsAg阴性组的(3.57%)(P<0.05);抗-HBe(+)、抗-HBs(-)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HBe(+)、抗-HBs(-)增加化疗后HBV再激活的风险,降低化疗缓解率,导致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病例的特点,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15例结核病患者,均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20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对此20例病患的,瞄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本组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肝功能损害发病率为9.5%(20/215),其中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发病率为16.67%(12/72),未合并HBV感染者发病率为5.59%(8/1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的治疗及护理,全部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对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更易受害,在治疗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抗结核化疗对乙肝表面抗原(表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乙肝表抗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随机等分为HRZE组和HBAL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每周和巩固期每月的肝功能.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L方案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结论:抗结核药物易造成肝损害,推荐肺结核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