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显徽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7月至1996年3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发生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40个裂孔)的原因,位置和术中术后的处理情况。 结果:24只眼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6只眼,外伤性PVR 5只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对新裂孔的处理采用巩膜冷凝、硅胶填压、眼内电凝、眼内填充和术后激光光凝.下方和手术嵴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分别占70%和92%.平均随访5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和黄斑复位17只眼,视力改善19只眼,均在0.02以上.结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在术中、术后采取措施促使其封闭.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9-21)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和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8只眼,11例12只眼单行经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未作激光光凝治疗;24例26只眼在玻璃体手术术中及术后作黄斑裂孔缘激光光凝。术后均作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结果非光凝组5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占41.7%,术后0.1以上视力6只眼,占50.0%;光凝组2只眼黄斑裂孔复发,占7.7%,1只眼因周边新裂孔形成而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有13只眼视力在0.1以上,占50.0%。统计学检验两组黄斑裂孔复发率概率P=0.024,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概率P=0.0487。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iatrogenic retinal breaks,氉IRB)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9例133眼玻璃体手术病例,记录眼别、术前诊断、玻璃体后脱离状态、晶状体状态,分析术中IRB的数目、分布及预防措施。结果 133眼中12眼术中出现13个IRB,总体发生率为9.0%。其中,黄斑裂孔或黄斑前膜33眼中3眼(9.1%)出现IRB,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2眼中6眼(11.5%)出现IRB,玻璃体积血40眼中3眼(7.5%)出现IRB。8眼(6.0%)出现巩膜切口相关IRB,5眼(3.8%)出现其他区域IRB,其中1眼同时存在巩膜切口相关IRB及其他区域IRB。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组的IRB发生率(12.3%)高于术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组(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有晶状体组的IRB发生率(10.5%)高于术中联合超声乳化组(4.5%)及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组(8.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4眼(3.0%),所有视网膜脱离眼经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各种疾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均有发生IRB的可能,没有证据表明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及晶状体状态与IRB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为避免IRB可能引起的玻璃体术后视网膜脱离,术中仔细排查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的巨大视网膜裂孔(giant retinal tears,GRT)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7年7月至 1999年7月间30例GRT患者的31只患眼作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包括三通道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割、膜剥离、视网膜切开与切除、全氟萘烷使用、眼内激光光凝、硅油或C2F6气体 填充。术中28只眼保留透明晶状体,术后追踪时间11~34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GRT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29只眼,部分复位1 只眼,有效率为96.8%。硅油填充27只眼,平均6.0个月后行硅油取出,追踪6~19个月,26只眼视网膜全部复位,1只 眼失败。3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摘除,最终保留晶状体25只眼,其中并发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16 只眼。24只眼术后视力提高,占77.4%, 最好的矫正视力0.4。结论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应用全氟萘烷液体及硅油填充可有效的提高伴有PVR的GRT 手术成功率及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93-95)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手术并发周边部视网膜裂孔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并发周边部视网膜裂孔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玻璃体手术前不伴有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379例(404只眼)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现周边部视网膜裂孔的患者,记录裂孔的部位、数量、发现时间及是否伴有视网膜脱离,比较术中或术后发现裂孔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视网膜复位率.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患者周边部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4只眼中,有32只眼出现55个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平均发生率7.9%.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在BRVO组最高(13.3%),而在PDR组的发生率较低(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P<0.01).55个裂孔中,有51个(92.7%)裂孔发生在有巩膜切口的象限,其中29个裂孔(52.7%)位于手术者主操作手一侧.手术中发现裂孔组的视网膜复位率高于手术后发现裂孔组的视网膜复位率.结论 玻璃体手术并发周边部视网膜裂孔主要与巩膜切口相关,但BRVO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手术中发现裂孔组的视网膜复位率高于手术后发现裂孔组.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张冬松,赵培泉,陈钦元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不仅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而且由于积血机化可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本文总结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10例(10只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一组高度近视眼由黄斑裂孔引起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3月至2004年3月连续进行的一组病例,纳入标准为原有屈光不正≥-6.00 D,或眼轴≥26 mm,未发现周边视网膜裂孔,且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由黄斑裂孔引起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结果 本组患者83例, 其中女63例,男20例,85只眼,平均年龄54.1岁。手术前视力光感~数指49只眼,0.01~0.1者33只眼,0.12~0.2者3只眼。视网膜脱离范围仅限于黄斑部15只眼,1~2个象限11只眼,3 ~4个象限59只眼。手术中同时做晶状体切除或超声粉碎62只眼(72.9%),黄斑前膜切除37只眼,注入C3F829只眼(34.1%),注入硅油56只眼(65.9%)。手术后视网膜复位77只 眼(90.6%),未复位8只眼。手术后视力改善47只眼(55.3%),不变25只眼(29.4%),下降13只眼(15.3%)。 结论 由于黄斑裂孔引起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年龄较大、女性高度近视眼,玻璃体手术具有同时进行玻璃体后皮质和黄斑前膜切除、晶状体摘除和眼内填充的优势,手术后大多数眼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22:287-290)  相似文献   

8.
有症状的急性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后脱离(PVD)是由于玻璃体液化、胶原支架塌陷导致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分离而产生的。其发生与年龄增长、眼内疾病、近视、眼内手术等密切相关。急性PVD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完全性或部分性PVD,8%~46%会伴发视网膜裂孔,所以被认为是发生视网膜裂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巨大视网膜裂孔(giant retinal tears,GRT)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间30例GRT患者的31只患眼作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包括三通道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割、膜剥离、视网膜切开与切除、全氟萘烷使用、眼内激光光凝、硅油或C2F6气体填充.术中28只眼保留透明晶状体,术后追踪时间11~34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 GRT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29只眼,部分复位1只眼,有效率为96.8%.硅油填充27只眼,平均6.0个月后行硅油取出,追踪6~19个月,26只眼视网膜全部复位,1只眼失败.3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摘除,最终保留晶状体25只眼,其中并发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16只眼.24只眼术后视力提高,占77.4%,最好的矫正视力0.4.结论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应用全氟萘烷液体及硅油填充可有效的提高伴有PVR的GRT手术成功率及视力.  相似文献   

10.
过氟萘液体在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应用过氟萘液体(perfluorodecalin)计11例(11只眼)。氟碳液体作为玻璃体手术中“液体操作”工具,具有稳定、平复视网膜后瓣,驱赶视网膜下液,便于进行增殖膜清除,以及直视下眼内激光封闭裂孔,其手术成功率为81.8%(9/11),失败者2例均为术前存在重度PVR者,介绍了手术操作体会及要点。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1例(11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时通过缺损区的裂孔内引流放液,对缺损区边缘及裂孔部分采用巩膜外冷凝,或眼内冷凝和/或光凝,必要时用惰性气体(SF6,或C3F8)或硅油填充。平均随访7.7个月,解剖复位率9眼(81.8%),视力从光感到0.2,其中3眼视力在0.1以上.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乳头位于缺损区内、视网膜巨大裂孔及脉络膜脱离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0-192)  相似文献   

12.
13.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4年12月—1995年9月间行玻璃体切除术,膜剥离、视网膜切开、松解视网膜的54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时视网膜复位50眼(92.5%)、失败4眼(7.5%)。因此,只要医生能熟练掌握好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的技巧及手术适应症,临床上难以治愈的复发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D级的视网膜脱离病例,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急性视网膜坏死伴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伴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结果。单眼2例,双眼3例。发生视网膜破孔及视网膜脱离者5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仅有视网膜破孔无脱离者3眼(氩激光治疗)。手术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环扎、气液交换、眼内激光或冷凝等,全身治疗包括皮质激素、阿斯匹林和无环鸟苷等。手术的视网膜复位4眼,视力≥0.05者3眼。随访6至18个月,其中一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另外3眼视网膜在位,最好视力0.2.对此类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技巧及预防性手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0-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35例(3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36眼经1次或2次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总有效者32眼(88.9%)。术后随访31眼,平均随访时间10.4月,视网膜复位27眼(87.1%),视网膜再脱离4眼(12.9%),其中视力提高22眼(71%),不变5眼(16.1%),下降4眼(12.9%)。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6年11月 ̄1997年11月间行玻璃体多膜手术的136例(13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者达89.9%,视网膜复位率达88.8%。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时机及手术技巧,能成功地治疗一些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巩膜外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 procedures,SBP)并发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subretinal and vitreous hemorrhage)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SBP并发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7例患得7只患眼,出血后2-8周经睫状体扁平部巩膜一切口玻璃体切除。剥离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切开及清除视网膜下积血,硅油或气体填充等手术治疗后,随访时间4-12月(平均6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3只患眼(42.9%)术后发生视网膜前纤维增殖,经过了二次增殖膜剥离手术治疗,最后随诊7只患眼视网膜均得到良好复位;视力≥0.1者6只眼,占85.7%,最好矫正视力为0.4。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清除SBP并发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但血浆成份的不彻底清除而易发生视网膜纤维增殖。  相似文献   

18.
巨大视网膜裂孔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巨大视网膜裂孔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41例巨大视网膜裂孔均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其中35例予以巩膜环扎,17例行晶体切除患者均进行了充分的基底部玻璃体及视网膜周围膜的切除。并分别通过气-液交换、视网膜图钉及液态氟化物等方法展平巨大裂孔翻转的瓣,使用冷凝或眼内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结果术后随访3~39个月(平均11.6个月)29例视网膜完全复位(70.73%),7例黄斑复位,5例未复位。复位的36例中,术后视力0.01~0.05者6例;0.06~0.1者17例;;0.2~0.5者11例;0.6~1.0者2例。结论巨大视网膜裂孔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中应完全展平翻转的瓣。巩膜环扎与否各有利弊,对于合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巨大裂孔有必要施行适度的巩膜环扎。术后进一步的增殖是影响巨大视网膜裂孔远期预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除和自体血小板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浓缩自体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治疗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对6例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剥除玻璃体后皮质,气液交换,自体血小板溶液滴于后极部,20%~30%SF6注入玻璃体腔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患者仰卧1小时,然后俯卧2周。结果手术后9天~12个月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平复。视力改善2行以上5只眼,占83.3%,视力达到0.3以上者4只眼,占66.7%,1只眼发生周边视网膜新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浓缩自体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可使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视力提高。(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4-15)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定义、发病机理、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特点进行了综述,目前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常用两种方法:①巩膜外顶压术。可使网膜得以复位,但有导致网膜下出血及术后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有时还导致眼球循环障碍、角膜散光等与术后视力恢复有关的并发症。②玻璃体手术。优点在于手术中易检出网膜裂孔及切除与裂孔相关的玻璃体牵拉条索,同时可以在眼内确切地排除网膜下液使脱离迅速复位,而且利用光凝封闭裂孔,对裂孔损伤小,对那些术后必然发生晶状体进行性混浊的高龄患者同时进行玻璃体白内障手术。因此玻璃体手术不仅复位效果良好,而且迅速恢复良好的视机能,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对某些特殊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效果优于巩膜外顶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