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胰腺解剖学位置上的特殊性及其兼有内外分泌生理功能的复杂性,过去,使得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相对落后于腹部其他脏器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但在近10多年里,临床医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胰腺疾病中常见的急性胰腺炎、胰腺癌和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981年9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组召开了一次有关胰腺疾病诊断方面的经验交流介绍。结合当前北京地区一些医院所开展的胰腺外分泌功能、胰腺影像诊断和穿刺细胞学等方面的工作和十二指肠憩室与胰胆病的关系等以及有关文献资料作简要的报告,从中可以看到目前北京地区对提高胰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已作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效,有些在国内外也达到先进水平。现将会上介绍的内容简要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石恒彦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25-2326
目的:分析胰腺微创手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50例胰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外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腺微创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胰腺微创手术疗效显著,而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治疗胰腺癌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讨论目前治疗胰腺癌的各种手术方法 ,包括Whipple手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次全和全切术、区域性胰腺切除术以及广泛的淋巴结清扫等。结果 :尚无任何其它术式能改善患者生存时间、死亡率和可切除率。结论 :尽管外科手术治疗胰腺癌已取得一些进展 ,但总的预后仍难以令人满意。对于治疗胰腺癌 ,外科医生很可能仍保持原有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类固醇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 最近有人用类固醇激素和相应的拮抗剂治疗胰腺癌。雌激素存在正常人的胰腺和胰腺癌中,也存在于大鼠诱导的胰腺癌中。雄激素受体也存在于正常胰腺和胰腺癌中。糖皮质激素和两种性激素均调节胰腺外分泌和生长。当给雌大鼠Tamoxifen切除了卵巢24小时后,发现其胰腺存在非常高的Tamoxifen代谢物(-4羟基Tamoxifen)。上述发现为临床上应用雌激素拮抗剂和LHR拮抗剂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验中,用Azaserine诱导雌性大鼠发生胰腺癌比雄性大鼠困难的多。但是预先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CT表现,分别对胰腺癌和正常胰腺胰腺期、门脉期密度进行比较。结果28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部,7例位于胰腺体部,6例位于胰腺尾部,3例为弥漫性胰腺癌。胆管扩张24例,胰管扩张25例,肝内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35例。44例病例中有36例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胰腺期胰腺癌与正常胰腺密度差别最大。结论CT扫描可以明确胰腺癌的存在以及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胰腺期扫描对识别胰腺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慎忠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21-922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胰腺周围血管侵犯及正确评估手术切除可行性的价值。方法对22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癌CT征象,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延时35 s进行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腺及胰周血管改变,22例胰腺癌均表现为较明显的低密度灶,其中胰周血管中断4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2例,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3例,术中切除11例。结论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胰腺癌,并有利于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和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胰腺癌外科治疗简史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发达国家胰腺癌的发病率为10/10万~10/15万人,在消化道肿瘤中排第10位.由于受胰腺解剖学和胰腺癌生物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胰腺癌早期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远处转移,加以早期无明显和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缺乏简单、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多属晚期,因此预后极差,其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或第5位.  相似文献   

9.
应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ng SY  Mou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21-2022
与普通外科其他领域相比,我国胰腺外科起步较晚,尽管近十年来某些胰腺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手术方法有了显著进步,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得到很大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胰腺外科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胰腺癌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初,《自然》杂志发表重要研究,通过对7年中456份胰腺癌样本基因组测序分析,最终确定正常胰腺组织恶化过程关键的10条信号通路和32个基因,揭示四种胰腺癌亚型,即鳞型(Squamous)、胰腺祖细胞型(Panreatic Progenitor)、免疫源性(Immunogenic)和内外分泌异常分化型(ADEX)。研究提示胰腺癌可能是四种独立疾病,拥有不同的生存率、治疗方法和遗传学特征,鉴定不同的胰腺癌类型为胰腺癌精准医疗提供了依据,遗传机制的鉴定也为抗癌药研发提供了良好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各种外科术式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治疗胰腺癌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并总结相关经济。方法:讨论目前治疗胰腺癌的各种手术方法,包括Whuipple手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次全和栓切术、区域性胰腺切除术以及广泛的淋巴结清扫等。结果:尚无任何其它术式能改善患者生存时间、死亡率和可切除率。结论:尽管外科手术治疗胰腺癌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总的预后仍难以令人满意。对于治疗胰腺癌,外科医生很可能仍保持原有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应加大胰腺癌诊治研究的力度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近年来 ,我国胰腺癌诊治研究已逐渐形成新的临床探索热点。在治疗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改变了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仅为 15 %的落后局面 ,5年生存率有望提高 ,然而胰腺癌早期诊断和复发仍是当今国际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胰腺癌诊治研究的力度。一、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 ,因此 ,部分患者尽管接受了治愈性根治性手术 ,但 5年生存期仍在5 %左右。由此人们不断寻求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 ,希望尽可能发现小于 2cm ,且局限于胰实质内 ,无胰腺外浸润及淋巴转移的胰腺癌。但迄今临床的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以及进行MSCT动脉期、胰腺期、门静脉期扫描的47例胰腺肿块,其中胰腺癌30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1例,胰腺囊性肿瘤6例,比较它们在各期的CT表现并且运用容积重建(VR)技术对胰腺癌的胰周血管受累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在MSCT多期扫描过程中显示各自的特点,MSCT能显示胰腺癌的CT征象。VR技术能显示胰腺癌周围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MSCT对胰腺癌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CT联合MRI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胰腺癌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患者82例,均采用128层CT联合MRI检查,观察CT和MRI结果。结果胰腺癌与胰腺炎在128层CT检查中胰腺形态、胰腺密度和胰腺的强化特点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在胰腺体积、钙化情况、囊肿和淋巴结改变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管扩张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28层CT联合MRI能够对胰腺癌及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郭仁德  李强  谷川 《医学综述》2009,15(5):683-685
神经侵袭是胰腺癌的特殊转移途径,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胰腺癌神经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GDN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对于胰腺癌细胞的化学趋化作用及促增殖分化作用以及与神经侵袭有关的其他因子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指出胰腺癌神经侵袭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成像中诊断价值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包括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平扫、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对比分析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检测值。结果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胰腺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最高,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平扫、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P0.05);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期的CT差值显著大于动脉期、门脉期(P0.05);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T灌注成像中,胰腺癌组织的BF、BV及PS的检测值小于正常胰腺组织,MTT的检测值大于正常胰腺组织;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BV、MTT及PS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胰腺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但传统的诊疗方法在胰腺疾病的诊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如对早期胰腺癌诊断困难,往往使病人失去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进展期胰腺癌对放疗、化疗等传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ABCG2和MR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肿瘤筛查、抗癌药物选择及MDR抑制剂因子药物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98例胰腺组织中ABCG2、MRP-1的表达,应用SPSS软件分析二者表达与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BCG2在胰腺癌、胰腺良性肿瘤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62%、18.18%、16.67%,其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两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MRP-1在胰腺癌、胰腺良性肿瘤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32%,18.18%,27.78%,其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两对照组差异同样存在计学意义(P<0.05);二者表达均与肿瘤大小相关,而MRP-1表达尚与肿瘤分化相关;在胰腺癌组织中ABCG2与MRP-1表达呈正相关(rs=0.489,P=0.044)。结论 ABCG2与MRP-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生长与分期相关,其表达对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与肿瘤在两期增强中的对比情况,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组织和器官的受侵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对比在胰腺期34例中对比明显32例,对比较明显2例;门脉期对比明显10例,对比较明显14例,对比不明显10例。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其中胰周血管中断6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3例。术前认为可以切除21例,术中切除20例。结论: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比门脉期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并有利于胰腺癌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由于其隐匿性强、预后差、复发率高以及治疗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耐药性,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同时也促进了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基于二代测序开展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技术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就目前胰腺癌在精准医学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以期能为胰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