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室管膜下区Foxg1基因与p21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第3、7、14、21、28天处死,取其左侧大脑半球,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HIBD模型组与对照组新生大鼠Foxg1基因与p21基因在脑室管膜下区(SVZ)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结果 1.HIBD后SVZ区Foxg1基因3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已明显升高(P<0.05),7 d时表达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高(Pa<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Foxg1表达水平变化不大.2.HIBD后p21基因3 d时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7 d时表达水平最低,此后又逐渐升高,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高(Pa<0.05),假手术组也有升高趋势.3.二组p21基因与Foxg1基因均呈负相关.结论 HIBD可以促进新生大鼠脑组织SVZ区Foxg1基因表达,HIBD 后SVZ区细胞凋亡增加,p21基因表达上调.Foxg1基因可能是p21基因的上游调节基因.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损伤对未成熟脑脑室下区神经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3日龄新生大鼠脑缺血后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变化,了解未成熟脑缺血性损伤后SVZ的自身修复作用。方法:3日龄新生Sparug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腹腔注射标记新生细胞,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SVZ新生细胞(BrdU+)、新生神经干细胞(BrdU+/Nestin+)及新生少突胶质细胞(BrdU+/O4+)的变化。结果:①神经干细胞增殖变化:实验组缺血后SVZ BrdU+细胞增多,术后4 d达高峰(253.1±49.3),与同时间点对照组(133.5±17.7)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双标结果显示SVZ BrdU+细胞大多为神经干细胞(Nestin+细胞)。②神经干细胞分化变化:实验组缺血后35 d新生少突胶质细胞(BrdU+/O4+阳性细胞)数目增加,主要分布在胼胝体(56.0±7.2)、隔核(45.0±11.9)、纹状体(34.5±4.2)、嗅球(46.5±6.6),与对照组(17.0±6.4,20.5±5.0,14.5±5.8,23.5±8.4)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缺血性损伤可激活SVZ神经干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②未成熟脑SVZ具有损伤后自身修复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97-4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A和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Wist ar新生大鼠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通过正常生后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检测VEGF A和VEGF 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和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c,HI)后不同时间点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 A和VEGF 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脑组织中即有表达,生后第8天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并呈低水平表达,持续至生后第35天(HI后28d);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VEGF A和VEGF CmRNA于HI后2h左右开始表达增强,HI后12h左右达高峰,其中VEGF CmRNA持续至HI后72h,而VEGF AmRNA持续至HI后14d。结论VEGF A和VEGF CmRNA在正常生后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和HIBD后新生大鼠的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都以VEGF AmRNA的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在缺血缺氧致新生鼠脑白质发生、发展中,脑白质损伤超微结构变化,以及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4基因及蛋白表达动态变化和对髓鞘化的影响.方法 3日龄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共15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脑白质损伤组(n=76)和对照组(n=76).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伴低氧(8%O2 92%N2)方法制备脑白质损伤模型,分别于手术后3d、7d、14d及21d采集标本.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髓鞘形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MP4和髓鞘化标志物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MP4和MBP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方法分析BMP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的脑白质中细胞结构清晰,纤维走行紧密有序,脑白质损伤组大鼠脑白质细胞稀疏,白质疏松呈筛网状,纤维走向紊乱.电镜下可见对照组髓鞘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厚度一致,而脑白质损伤组髓鞘疏松、变薄,板层分离,边界不清.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结果均提示,对照组内BMP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随日龄增大无明显变化,脑白质损伤组内随缺血时间延长BMP4表达迅速增加.两组间比较,从手术后3d起,脑白质损伤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多(P<0.05),随缺血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MBP蛋白表达,发现两组内MBP蛋白表达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两组间比较,14d和21d时脑白质损伤组MBP蛋白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缺氧致新生鼠脑白质损伤发生时存在髓鞘化障碍,而此过程中BMP4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BMP4可能参与脑白质损伤时髓鞘化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血管新生情况,探讨HIBD时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新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17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n=88)和对照组(n=88),两组分别在缺氧缺血(HI)后0、4、8、12、24、48、72h及7、14、21、28d(每个时间点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正常7日龄Wistar大鼠于脑组织多种细胞的胞浆中可见VEGF表达,9日龄时达高峰;HIBD后VEGF蛋白于HI后4h表达逐渐增加,于48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并且于HI后4h~14d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正常新生大鼠脑皮质中新生毛细血管数各时间点平均为3~8条/HP;而实验组于HI后3~28d的新生血管数为10~12条/HP,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并于HI后4~72hVEGF表达程度与新血管形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8,P〈0.05)。结论正常7~35日龄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VEGF蛋白表达。HI可诱导VEGF表达增加:VEGF参与了HIRD后腩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转移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构建Ad-VEGF腺病毒重组载体。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n=20)、HIBD组(n=25)、病毒缓冲液移植组(Buffer组,n=20),Ad-VEGF移植组(Ad-VEGF组,n=25)。使用Rice法制成HIBD模型,Ad-VEGF移植组和Buffer组在HIBD后3 d于大鼠左侧感觉运动皮层区分别立体定位注射2 μL重组体腺病毒悬液或病毒缓冲液;移植后7 d采用RT-PCR法检测鼠脑VEGF165 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VEGF蛋白表达及CD34表达计数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30日龄时采用放射型迷宫觅水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35日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鼠脑组织病理学。结果:Ad-VEGF组VEGF165基因表达较HIBD组及Buffer组明显增高(P<0.05);Ad-VEGF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及Buffer组减少(P<0.05);Ad-VEGF组平均大脑皮质微血管数及VEGF蛋白表达较HIBD组及Buffer组明显增多(P<0.05); Ad-VEGF组行为学测试成绩较HIBD组及Buffer组改善(P<0.05); Ad-VEGF组鼠脑皮层神经元变性坏死较HIBD组及Buffer组减轻。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165基因转移可增加新生鼠脑组织VEGF165 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增加新生脑血管形成,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改善远期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氧诱导视网膜异常新生血管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150只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氧诱导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5只。氧诱导模型组大鼠吸入浓度(80±2)% 7 d,随后在正常空气环境。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改变;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判断建模成功。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反映视网膜VEGF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氧诱导模型组7日龄时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阻塞,出现大片无灌注区;14日龄见新生血管形成;苏木精-伊红染色见模型组14日龄大鼠视网膜出现较多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RT-PCR结果显示,氧诱导模型组7 d时VEGF m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停氧后逐渐增强。VEGF mRNA的表达在新生血管发生前升高,随新生血管退行逐渐下降。结论:未成熟视网膜VEGF mRNA的转录水平与组织氧状态呈密切负性相关关系;停氧后视网膜的相对缺氧导致VEGF mRNA转录上调,促使视网膜血管病理性增生。VEGF的异常表达在ROP的新生血管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71-374]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cl-2基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探讨新生大鼠HmD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氮气和8%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另q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HIBD1h内未见凋亡细胞出现,3h开始出现,并在4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bcl-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 HIBD后bd-2基因表达在脑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bcl-2基因表达与脑神经细胞凋亡呈负相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外源性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作用下,TGF -β1在新生SD大鼠高浓度氧(高氧,>95%O2)致肺纤维化中的表达,了解不同剂量的外源性抗TGF -β1抗体在高氧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足月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气对照组(Ⅰ组),高氧组(Ⅱ组),高氧+抗TGF -β1抗体 0.1 mg·kg-1组(Ⅲ组),高氧+抗TGF -β1抗体 0.2 mg·kg-1组(Ⅳ组),高氧+抗TGF -β1抗体 0.4 mg·kg-1组(Ⅴ组),高氧+抗TGF -β1抗体 0.8 mg·kg1组(Ⅵ组),每组20只。观察及检测高氧暴露3、7、14和28 d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Ⅱ、Ⅲ、Ⅳ组3和7 d时表现为明显的急性炎症改变,肺组织水肿、渗出、出血和肺泡间隔轻度增厚,14 d时急性炎症减轻,而肺组织中TGF -β1表达呈强阳性;28 d时出现明显的胶原沉积,形成纤维化。Ⅴ、Ⅵ组3、7、14和28 d时相点TGF -β1的表达明显减弱,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改变示早期有轻度炎症反应, 14和28 d无明显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生成,未形成肺纤维化。结论 新生SD大鼠连续吸入高氧后可导致急、慢性肺损伤。高氧暴露可刺激肺部产生过量的TGF -β1,TGF -β1是与纤维化关系最密切的TGF-β亚型,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化、生长和增殖。高氧暴露时给予适当剂量外源性抗TGF -β1抗体可减轻新生SD大鼠急性肺损伤,从而减轻肺纤维化。应用外源性抗TGF -β1抗体干预对高氧致肺纤维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内毒素致7日龄新生大鼠肺出血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剂(PAI-1)mRNA表达的变化及可能作用。采用脂多糖(LPS)诱发7日龄新生大鼠肺出血模型,用RT-PCR方法观察肺组织t-PA,PAI-lmRNA表达的变化。发现正常新生大鼠肺组织表达较低水平的t-PA,PAI-1mRNA在肺出血新生儿大鼠肺组织中,t-PA,PAI-1mRNA表达存在逐渐上升趋势,t-PAmRNA表达高峰为给药后2小时,之后表达逐渐下降。PAI-1mRNA表达高峰为给药后2小时至8小时,24小时存活大鼠t-PA,PAI-lmRNA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结果提示:正常新生大鼠肺组织表达较低水平的t-PA,PAI-1mRNA,t-PA,PAI-lmRNA可能参与新生大鼠肺出血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损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性脑损伤动物可有TGF-β1的高表达。本文探讨急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缺血模型组。通过结扎小鼠左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脑组织中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程度较高,其中8例为Ⅲ级,2例为Ⅱ级;而在正常对照组小鼠脑组织中基本不表达TGF-β1,仅1例表达为Ⅰ级。结论:TGF-β1可能与动物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纤维化通路中TGF-β1、P-Smad3等通路蛋白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7月我们收治的胆管扩张症肝活检病例10例,为胆扩组;BA肝活检病例19例,为Kasai组;BA晚期肝移植患者自体肝活检病例11例,为移植组11例。进行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标本纤维化评价其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TGF-β1、Smad2-4、P-Smad2-3及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合BA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标准探讨TGF-β1等通路蛋白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结果 HE及Masson:胆扩组偶见纤维细胞增生,Kasai组胶原纤维增生、桥接纤维化现象显著,移植组假小叶显著。免疫组化:①定性分析:胆扩组肝内Smad 2、Smad 4、PAI-1为阳性表达,其余为弱阳性;Kasai组TGF-β1等蛋白均在肝细胞胞质阳性表达,P-Smad 2、P-Smad 3、Smad4在胞核亦呈阳性表达;移植组患儿肝内TGF-β1等蛋白皆为弱阳性表达。②半定量分析:三组中Kasai组TGF-β1、Smad 3、P-Smad 3及PAI-1含量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随着TGF-β1、Smad3、P-Smad3及PAI-1逐渐升高肝纤维化逐渐加重;PSmad3与PAI-1含量大小及变化幅度密切相关,促肝纤维化作用显著;Smad2、P-Smad2、Smad4组间无差异,在通路中连接相关蛋白。移植组TGF-β1等通路蛋白含量均少于Kasai组,随着肝硬化加重而逐渐减少。结论 BA肝内TGF-β1促纤维化通路中TGF-β1、Smad3显著促进肝纤维化,P-Smad3与肝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fosinopril,FO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Ⅰ型胶原(ColⅠ)蛋白分泌和Smad2、Smad7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GMC,鉴定后3~10代用于实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加5ng/L TGF-β1和5%的胎牛血清)和FOS组(加5ng/L TGF-β1、10μmol/L FOS和5%的胎牛血清)3组,分别于6、24和48h后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olⅠ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ad2、Smad7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均有一定量的ColⅠ蛋白表达;TGF-β1刺激组在各时间点ColⅠ蛋白分泌均高于对照组(P<0.01),FOS各组ColⅠ蛋白分泌均低于TGF-β1刺激组(P<0.05)。②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可表达一定量Smad2、Smad7 mRNA,TGF-β1刺激组在各时间点Smad2、Smad7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FOS治疗组Smad2 mRNA表达量均低于TGF-β1刺激组;Smad7 ...  相似文献   

14.
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A)患儿肝脏组织中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胚胎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激活.旨在探讨BA肝脏纤维化等系列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经手术证实为BA患儿的8例肝活检组织(年龄2~3个月),以无消化道疾病尸检婴儿8例肝脏组织做正常对照(年龄0~2个月),RT-PCR半定量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特异性因子CK19,纤维化早期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发育相关基因Notch基因受体HES1,TGF-β及其阳性信号分子Smad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BA患儿肝脏组织中CK-19,COL1A1、HES1、TGF-β及Smad3等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BA患儿肝脏组织胶原组织增生,同时有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胚胎期肝脏组织发育相关基因Notch信号通路系统重新激活,TGF-β及其阳性信号分子Smad3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icro RNA-145(miR-145)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miR-145基因序列,构建真核重组质粒p CMVmiR-145。以未处理HK-2细胞为对照组;以TGF-β1处理HK-2细胞为TGF-β1组;以p CMV-myc空白质粒转染后经TGF-β1处理HK-2细胞为TGF-β1空白质粒组;以p CMV-miR-145质粒转染后经TGF-β1处理HK-2细胞为TGF-β1+miR-145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5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信号传导蛋白TGF-β1、Smad3、Smad2/3、p-Smad2/3,以及EMT生物标记物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FN和Col I的含量。结果miR-145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有效转染TGF-β1诱导HK-2细胞。与对照组比较,TGF-β1+miR-145组细胞中miR-145表达上调(P0.01);与对照组和TGF-β1+miR-145组比较,TGF-β1组和TGF-β1空白质粒组细胞中miR-145表达均下降(P0.01)。与TGF-β1组和TGF-β1空白质粒组比较,TGF-β1+miR-145组细胞内TGF-β1、Smad3、Smad2/3和p-Smad2/3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α-SMA、FN、ColⅠ蛋白表达亦明显减少(P0.05);TGF-β1+miR-145组培养液上清中FN、ColⅠ含量减少(P0.05)。结论 miR-145参与TGF-β1处理HK-2细胞EMT的调控。miR-145可能通过抑制TGF-β依赖的Smad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抑制肾小管EM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许多研究已证实成年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增加,但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如何尚不太清楚。本文旨在调查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再生情况。方法:24只7日龄新生鼠分为对照组(n= 8)和缺氧缺血组(n=16),缺氧缺血组于缺氧后24h行MR扫描以证实脑梗塞灶产生。术后或缺氧后第2~6天每日腹腔注射1次BrdU标记新生的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缺血缺氧后1周和4周时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缺氧缺血后1周或4周时缺血侧脑室管膜下区(SVZ)明显增宽。缺血侧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1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缺血侧(P<0.05),缺氧缺血后4周时较1周时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GZ)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1周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缺氧缺血后4周时较1周时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缺血后1周或4周时在皮质和纹状体梗塞坏死灶周围可见散在分布的BrdU阳性细胞。结论:新生鼠与成鼠类似,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再生增强,提示不成熟脑具有一定自身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暴露早产新生大鼠肺纤维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80只早产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40只;每组又随机分为3、7、14、21 d4个亚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亚组早产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与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亚组早产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Ⅰ型与Ⅲ型胶原表达与分布;并用图像分析方法 检测各亚组早产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及其蛋白与Ⅰ型、Ⅲ型胶原阳性表达的PU值.结果 高氧第3天,肺组织TGF-β1mRNA及其蛋白呈现弱阳性表达,第7、14、21天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量于第7天开始增高,第14天达高峰;肺组织TGF-β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的Pu值在第7、14、21天均高于空气组(Pa<0.01).Ⅰ型胶原在第3、7天时呈弱阳性表达,第14、21天时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量从第14天开始增加,第21天时达高峰;Ⅲ型胶原表达强度在第3天时呈弱阳性,第7天时开始增强呈中等阳性表达,第14、21天时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量在第7天时开始增加,第14天时达高峰,表达量高于Ⅰ型胶原;肺组织Ⅰ型、Ⅲ型胶原阳性表达的PU值在第14、21天时均明显高于空气组(Pa<0.01).高氧组肺组织TGF-β1 mRNA及其蛋白与Ⅰ型、Ⅲ型胶原阳性表达均分布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肺间质中;在第14、21天高氧组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与Ⅰ型胶原呈显著正相关(r=0.881,0.793 P.<0.01),与Ⅲ型胶原亦呈显著正相关(r=0.866,0.891 Pa<0.01).结论 TGF-β1过度表达而介导的细胞外基质(ECM)过度合成是肺纤维化发生的重要机制,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TGF-β1对Ⅰ型、Ⅲ型胶原等ECM的沉积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LeftyA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纤维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基因转染及药物筛选构建LeftyA蛋白稳定表达HK-2细胞系;TGF-β1(10ng/ml)刺激此细胞系,于0、6、12、24、48h通过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p-Smad2/3的表达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24 h后HK-2细胞内E-eadherin、α-SMA蛋白的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而当TGF-β1浓度达到10ng/ml时,α-SMA蛋白合成达到平台期(P>0.01),因此本实验中以10ng/ml的TGF-β1作为刺激剂量;TGF-β1(10 ng/ml)刺激HK-2细胞6 h可引起E-cadherin表达下降(P<0.01),刺激24 h后可诱导其合成表达α-SMA(P<0.05),同时细胞内ColⅠ基因转录增加(P<0.01);正常HK-2细胞内没有p-Smad2/3的表达,TGF-β1(10 ng/ml)刺激30min即可诱导其激活表达,并在1 h时迅速达到高峰,其后开始下降;高表达LeftyA蛋白能够减轻TGF-β1所致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及纤维化的程度,降低p-Smad2/3的表达高峰,并抑制CTGF的表达(P<0.01).结论 LeftyA蛋白能够通过抑制TGF-β1所致Smad2/3磷酸化及CTGF表达发挥抗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Acute rheumatic fever (ARF) is a delayed immunologically mediated sequela of throat infection by 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i. Inflammatory cytokines may play a pathogenic role in ARF.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s between interferon (IFN)-γ, interleukin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 and IL-10 gene polymorphisms and childhood ARF. Thirty-eight ARF patients and 40 age- and sex-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analyzed for eight polymorphisms in five different cytokine genes [IFN-γ (+874), IL-6 (-174), TNF-α (-308), TGF-β1 (+10, +25), and IL-10 (-1082, -819, -592)]. Cytokine genotyping was perform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primer methods. Patients with ARF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ies of IFN-γ (+874) polymorphism in both TT genotype (p=0.0002) and T allele (p=0.0004).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genotypes, haplotypes, and allele frequencies of IL-6, TNF-α, TGF-β1, and IL-10 genes between ARF and control groups (p>0.05). GG genotype frequency of TNF-α gene (low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ho had previous ARF history (p=0.006). High expression of TGF-β1 (TT/GG, TC/GG) was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CRP positivity (p=0.034). IL-6 CC genotype (low expression) frequency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tricuspid valve insufficiency (p=0.002), while IFN-γ TT genotype (high expression) frequency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valve prolapse (p=0.049). Conclusion: High expression of the IFN-γ gene may carry a higher risk for ARF in Turkish children, while IL-6, TNF-α, and TGF-β1 may have an impact in mediating som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 能够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的增殖,并且发现Wnt 信号途径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故本课题将探讨 HBO 对 HIBD 新生大鼠脑内源性 NSCs 增殖分化过程中 Wnt-3 蛋白的变化的影响及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及高压氧组(HBO)。采用经典的 Rice 法制成 HIBD 模型,HBO 组在 HIBD 后 3 h 内进行 HBO 治疗(压力为 2 个绝对大气压,稳压 1 h,每日 1 次,连续 7 d)。采用 BrdU/nestin, Wnt-3/ nestin 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 HIBD 后 6 h,24 h,3 d,7 d,14 d,缺血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增殖的 NSCs 及 Wnt-3 蛋白的动态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 510,Zeiss)分析细胞内 nestin 蛋白与 Wnt-3 蛋白的荧光强度,统计学分析二者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半球nestin、Wnt-3 总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 :SVZ 区 BrdU+ nestin+ 细胞于 HBO 治疗后 3 h 开始增加,7 d 达最高水平,显著高于 CON 组与 HIBD组(P<0.01),14 d 时 BrdU+ nestin+ 细胞数开始下降,但仍多于CON 和 HIBD 两组(P<0.05);NSCs 细胞膜表面 Wnt-3 蛋白于 HBO 治疗后 3 h 开始增加,3 d 时达最高水平,并维持较高水平至 14 d 时开始下降;直线回归分析示细胞内 Wnt-3 蛋白与 nestin 蛋白呈直线相关(r = 0.893, P<0.05);Western blotting 分析示缺血侧大脑半球Wnt-3 蛋白于 HBO 后 3 d,7 d 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至 14 d 时表达开始下降;nestin 总蛋白水平于 HBO 治疗后 21 h 开始增加(P<0.05),7 d 达最高水平,后下降。结论:高压氧可以促进 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 NSCs 的增殖,其机制与 Wnt 信号活化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3):241-2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