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斌  冯宏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24-132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212例因膝骨性关节炎(OA)接受TKA的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持续性膝关节疼痛分成疼痛组55例和非疼痛组157例。分析2组患者TKA术前Kellgren-Lawrence分级的情况。结果:疼痛组早期OA患者发生率高于非疼痛组(P0.01)。结论:早期OA患者接受TKA治疗后可能更容易产生术后膝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两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imer)值差异,从而明确RA是否增加TKA术后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风险.方法: 对行初次TKA术的12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RA患者42例,OA患者84例.所有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0 mg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术前检测D-dimer,并于术后第1、3、5、7天行TEG及D-dimer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高凝患者比例及D-dimer值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 OA患者术后第3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较第1天降低,第3~7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RA患者术后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RA患者术前D-dimer值高于O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术后两组患者D-dimer值均先升高而后下降,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RA与OA患者TKA术后高凝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TKA术后DVT发生率在两者中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单侧TKA的2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其术后7 d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老年TKA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出现下肢DVT,DVT发生率为1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0.545 mg/L和全身麻醉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0.545 mg/L和全身麻醉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TKA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临床上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TKA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畸形、关节疼痛,并可改善膝关节功能~([1])。既往研究~([2])显示补阳还五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有一定疗效。笔者对本科收治的60例TKA患者术后在常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补阳还五汤,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4~2018.4收治的120例行TKA治疗的患者,60例术前采用硬膜外麻醉(甲组),另60例接受全身麻醉(乙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及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常规指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血小板计数与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乙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乙组,差异均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后DVT发生率为8.33%,较低于乙组26.67%(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有助于降低TKA患者术后DVT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UKA组(28例)和TKA组(49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凝血相关指标及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UKA组术后1 d、手术前后差值及比值低于TKA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T、TT、APTT、IN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KA组术后1、3 d低于UKA组(均P<0.05)。UKA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少于TKA组(均P<0.05)。UKA组DVT发生率低于TKA组(P<0.05)。结论: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患者,TKA术后24 h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正常组和血栓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L-1β和TNF-α水平差异.血栓组经治疗7 d后,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选择性单侧TKA后早期临床疗效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调查的差异.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8月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TKA的患者144例(190膝),假体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GenesisTM‖Smith & Nephew).46例(92膝)行一期双膝TKA(双膝组):男8例(16膝),女38例(76膝);年龄(66.7±8.9)岁;其中骨性关节炎(OA)44例(8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2例(4膝);同期对98例(98膝)行一期选择性单侧TKA(单膝组):男30例(30膝),女68例(68膝);年龄(68.0±4.5)岁;其中OA患者78例(78膝),RA患者20例(20膝).结果 术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双膝组44例(88膝)获随访,随访时间11~19个月,平均16个月.单膝组91例(91膝)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SF-36量表调查显示,除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双膝组及单膝组关节活动范围(ROM)分别为(123.7±16.5)°和(123.7±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分别为(91.5±8.5)分和(91.2±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1.4±0.9)分和(2.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膝组术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ROM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6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形成的全身因素、手术方法和进一步治疗措施。方法:2001年3月 ̄2004年12月对481例患者下肢手术(包括髋、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钉固定)围手术期DVT高危患者63例作筛选并预防,术后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6例,临床(有症状)发生率仅为3.3%,治疗后有并发症2例。结论:对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有DVT形成要素高危患者作筛选并早作预防,术中术后积极应对有利于减少DVT发生。  相似文献   

10.
姚江萍 《吉林医学》2011,(3):487-487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髋、膝周围手术的患者。结果:对照组中8例发生DVT,占19.6%;预防组中1例发生DVT,占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赵栋  王文良  张玲  董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405-4407
目的 探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6—12月行单侧TKA,术中及术后不使用TX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2例(常规组),以及2016年3—9月行单侧TKA,术中及术后多途径应用TX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6例(TXA组)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术中及术后不使用TXA;TXA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1 g TXA ,缝合完成后自引流管注入1 g TXA,术后6、12、24 h分别静脉滴注1 g TXA。记录两组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 TXA组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分别为(224±59)、(486±69)ml,均低于常规组的(361±70)、(633±79)ml(P<0.05)。TXA组输血率为6.5%(3/46),低于常规组的46.2%(24/52)(P<0.05)。TXA组、常规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4.3%(2/46)、7.7%(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局部联合静脉应用TXA可减少TKA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下肢DVT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妇科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MRI鉴别诊断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术(TKA)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膝RA患者36例设为RA组,并选取同时期的OA患者39例设为OA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磁共振(MRI)表现及组织病理表现特点。结果:两组髌骨关节、内侧胫股关节损伤及髌骨关节软骨下病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外侧胫股关节及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程度及内、外侧胫股关节软骨下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RI诊断可根据患者膝关节软骨及半月板损伤程度及软骨下骨病变情况鉴别RA及OA,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外科患者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为对象,依据是否出现DVT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3例DVT)与对照组(100例未出现DVT),分析DVT的影响因素。结果骨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合并慢性疾病、机械通气使用、病情等,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骨外科患者术后发生DVT的主要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有无合并慢性病等因素相关,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降低DVT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韩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32-233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45%~70%,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高达84%。DVT的后果不尽相同,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功能康复,重者可因肺栓塞而导致死亡。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22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脊柱外伤及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及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2006年3月资料完整的1094例脊柱外伤及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DVT 26例。其中2003年2月以前病例均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A组);2003年2月~2004年3月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预防措施(B组);2004年4月~2006年3采用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及低分子肝素联合预防DVT(C组)。比较3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A组病例570例,发生DVT22例;B组病例242例,发生DVT 3例。C组病例282例,发生DVT 1例。DVT发生率A组>B组>C组。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伤后或围手术期进行维生素E、FDP及低分子肝素联合预防措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重组人促红素(rhEPO)联合铁剂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拟行TKA的48例老年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试验组加用rhEPO联合铁剂治疗,余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值(Hb)、输血率、住院天数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结果试验组术后Hb明显高于对照组,输血率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DVT出现。结论 rhEPO联合铁剂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TKA术后贫血,使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更少,降低输血率,减少住院天数,是一种较好的围手术期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俊荣 《中外医疗》2013,32(9):134+136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输入白蛋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骨科手术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邹展  陈根殷 《海南医学》2004,15(6):74-74
骨性膝关节炎(OA)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形成骨赘,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三大临床症状。我科疼痛门诊近2年来顺序应用镇痛液及玻璃酸钠(SH)治疗骨性膝关节炎32例,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年龄:32例膝OA患者,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程5个月~13年不等。膝OA诊断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26例单侧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预防DVT(A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DVT(B组)。术后第15天,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发生率。结果:①DVT发生率: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引流量: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良反应率: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P=0.049<0.05)。结论:利伐沙班具有安全性好、剂量固定、治疗窗宽、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在预防TKA和THA术后DVT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