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调查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收取我院2000例健康体检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12日直至2017年1月10日,对健康体检者中脂肪肝患病率进行研究和调查,再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在2000例健康体检者中,脂肪肝患者病率为25.70%,男性患病率25.00%,女性患病率18.83%,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实施调查后,对脂肪肝患者实施应对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患病率,还能降低高脂血脂风慢性病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定安县某医院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及体检结果收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脂肪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8 763名体检者问卷资料及体检项目的数据,男女性别比为1∶0.94,年龄20~60岁,以41~50岁的所占比例较高,为44.07%。体检者中共检出2 262例脂肪肝,检出率为2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3.766)、脂代谢异常(OR=3.967)、高尿酸(OR=2.252)、高血糖(OR=2.694)、高血压(OR=1.285)、维生素D缺乏(OR=2.512)、吸烟(OR=1.523)、饮酒(OR=4.170)者脂肪肝检出风险增加。结论 定安县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肥胖、脂代谢异常、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维生素D缺乏。因此针对存在以上情况者需进行重点健康指导,适量运动、调节饮食、控制体重、稳定血压、血糖及血脂等,以减少脂肪肝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714名教师的血糖、血脂和脂肪肝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检出高血糖47名,占6.58%;高血脂166名,占23.24%;脂肪肝134名,检出率为18.77%。对不同性别中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男性体检者的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体检者(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随着BMI的增加,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发生与血压异常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脂和脂肪肝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及体重密切相关,为了保持健康,应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对于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药物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中青年男性健康体检的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CT成像(CTA)结果。方法在北京军区总医院VIP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金融从业者中,筛选出无症状中青年男性共80例,均进行冠状动脉CTA、颈动脉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脂的测定。结果 80例体检者中,采用CTA共检出冠状动脉病变19例,占总例数23.75%。颈动脉超声检出一侧以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或斑块形成者41例,其中17例冠状动脉CT同时检出冠状动脉病变,亦即41.5%颈动脉超声下有异常发现者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阳性与阴性之间进行比较,仅年龄和颈动脉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创、可靠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尤其对中青年男性亚健康高危人群,凡颈动脉超声提示异常者,无论血脂异常否,均有必要进一步行冠状动脉CTA筛查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冠心病症状人群使用超声波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l生。方法选择25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冠状动脉CTA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未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0例(无斑块组)和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斑块组)。同时采用高频超声波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IMT。结果ANOVAs分析显示年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x2检验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将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标记物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无冠心病症状人群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CTA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1597例,其中发现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382例,分别比较1支、2支、3支以及4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无狭窄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者的PAT体积。同时比较了存在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与无冠心病者的PAT体积。结果: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CP、NCP、MP及多支病变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分别为(211.4±93.6)cm3、(233.2±95)cm3、(257.3±82.1)cm3及(261.5±101.7)cm3,与无斑块者(173.7±98.1)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7.11,t=9.66,t=11.65;P〈0.05)。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危害比=4.79(2.03-13.16)(95%CI),P〈0.001)。结论:PAT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AT体积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ibroTouch定量评估某体检人群脂肪肝和显著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FibroTouch检测的538名体检者,将499名检测成功且信息完整的体检者纳入本研究,收集体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采用FibroTouch检测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斑块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诊断脂肪肝患者111例(观察组)和选择同期临床和腹部超声排除脂肪肝者306例(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进行空腹血糖(FPG)、血脂(TG、TCH、HDLC、VLDL)及尿酸(uA)检测,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超声检查,分析脂肪肝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斑块的关系。结果(1)脂肪肝组年龄及HDLC值低于对照组(P〈0.01),BMI、DBP、左、右颈动脉IMT、FPG、HbAlc、TG及TCH值高于对照组(P〈0.01,P〈0.05),SBP、UA及LDLC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均为脂肪肝患病的影响因素(P〈0.01,P〈0.05)。结论对于腹部超声检测到脂肪肝者,应及时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患者预期的血管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海燕  张丰焕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29-2431
[目的]探讨济南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到山东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9 825名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血压、体格检查、生物化学指标、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结果.[结果]济南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达26.06%.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4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不同职业工作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增高与脂肪肝患病率的密切相关.[结论]济南市脂肪肝患病率高,患病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针对性的开展生活方式方面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与胆囊息肉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胆囊息肉(PLG)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12月到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员进行空腹肝功能、血脂的测定,B超检查肝、胆状况。按不同年龄、性别及PLG的发生等情况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72119人参加健康体检,检出PLG3660例,发生率为5.07%;其中男性PLG发生率6.61%(2554/38629).女性PLG发生率为3.30%(1106/33490)。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的PLG者的脂肪肝、总胆固醇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PLG者(均P〈0.01)。结论深圳市部分健康体检者PLG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PLG者的脂肪肝、总胆固醇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PLG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正常糖调节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2019年1—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者资料,选取40~79岁正常糖调节体检者902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对照组530例,IMT增厚组150例,斑块组222例。分别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石碣镇居民健康体检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抽取2008年4月-2009年12月石碣镇成人健康体检资料共计3796例,分别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检查及腹部B超检测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96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患者733例,检出率19.31%。其中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字2=4.97,P〈0.05);40岁以上人群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字2=6.82,P〈0.05)。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BMI、饮酒、DBP、FBG、TG、HDL-C、ALT7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吸烟、TG、HDL-C、FBG及ALT是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B超可作为筛选脂肪肝的首选检查;脂肪肝人群防治应以吸烟、肥胖、糖脂代谢功能紊乱人群为重点,加强对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济南地区铁路系统在职职工脂肪肝患病率的变动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脂肪肝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2010年济南地区铁路系统在职职工55 938人次的健康体检数据,采用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济南地区铁路系统在职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8.10%、25.73%、28.76%、33.82%、3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患病率为30.61%.男性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为36.14%,55~65岁体检者为37.94%,车务段职工为34.10%,肥胖人群为70.1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工种、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主要包含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肝功能[主要包含丙氨酸转氨酶(ALT)]是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工种、高年龄、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TG、高TC和高ALT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97、1.360、2.275、20.397、72.983、1.348、2.412、2.422、1.359、2.689,P<0.01).结论 济南地区铁路系统在职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脂肪肝患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浙江省武义县熟溪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的健康体检,依据诊断标准检出参合人员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分析脂肪肝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有7462人参加体检,其中腹部B超共检出脂肪肝2195例,占29.42%;脂肪肝组文化程度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而居住地等指标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50岁以后男性(30.01%)脂肪肝患病率低于女性(31.74%)。结论2012年武义县熟溪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存在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脂正常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未见颈动脉斑块者作为对照组,并进一步分别根据斑块稳定性和血管狭窄程度将观察组分类,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结果:观察组TC、T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ApoA-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斑块性质越硬、宫腔越狭窄,LDL、ApoB水平越高,HDL、ApoA-Ⅰ水平越低。结论:脂蛋白、载脂蛋白可以更敏感的反应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LDL、ApoB水平升高、HDL、ApoA-Ⅰ水平降低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某机关干部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发病特点及致病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58名某机关干部(包括120名离退休干部)进行调查。[结果]渊查458人.检出脂肪肝者128例,脂肪肝患病率27.95%。其中,男性患病率32.96%,女性患病率9.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肥胖者分别为58.59%和6.97%;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嗜酒者分别占38.28%和6.06%;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血脂增高率分别为47.66%和9.09%;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合并高血压者分别为42.19%和9.09%;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合并糖尿病者分别占17.19%和2.12%。[结论]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肥胖、嗜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率较正常人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CA)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能力,对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112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比较不同组的斑块类型,结合斑块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并随访。结果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前者以稳定斑块为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发生无直接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于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68例体检者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转氨酶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结果 668例体检者中共检出171例脂肪肝患者,检出率为25.60%,其中361例男性检出者中脂肪肝患者146例,检出率为40.44%;307例女性检查者中脂肪肝患者29例,检出率为9.45%.与非脂肪肝检测者的转氨酶异常情况相比,脂肪肝患者的转氨酶异常情况偏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大多情况下没有症状,多数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的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根据转氨酶水平来判断体检者是否出现脂肪肝,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分析2015-2016年梅州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检出情况,对该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662例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人员健康体检报告,体检项目包括 体格、肝脏B超和代谢指标检查,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662 例体检报告中脂肪肝患病率为 25.51% (424/1662),男性30.83% (362/1174),女性12.70% (62/4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 2= 2.653,犘<0.05)。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40~ 岁患病率高达37.61% (123/327),60 岁 以上有所降低;女性50~岁患病率最高,60岁以上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185,犘>0.05)。脂肪 肝组的年龄、腰围、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 C)都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脂肪肝危险因素依次为TG、腰围、空腹血 糖、BMI、舒张压、LDL C、年龄、TC、性别(男性)和HDL C。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较高,男性 高于女性,高血脂、肥胖、高血压、年龄、性别(男性)、糖代谢异常都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在防治脂肪 肝疾病时应重点宣传影响因素的危害性,从而降低患病率。 关键词:患病率;脂肪肝;危险因素;胆固醇;甘油三酯 中图分类号:R18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5 0395 03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300例,以及冠脉造影正常者60例,按照术中斑块形态分为Ⅰ型斑块组85例,Ⅱ型斑块组139例,Ⅲ型斑块组76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测定血清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Ⅱ型斑块组与对照组、Ⅰ型斑块组和Ⅲ型斑块组相比,Cys C、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ys C、hs-CRP、LDL-C是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759、1.453和1.708;在Ⅱ型斑块组中Cys C及hs-CRP呈正相关(r=0.635,P<0.01),而肌酐和hs-CR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血清中Cys C水平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