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睫状上皮撕裂并发的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脱离中的少见类型,以外伤多见,由于裂孔部位隐匿,且部分病例合并眼部复杂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常常因裂孔不明确易被误诊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贻误治疗时机。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例(6眼)外伤性睫状上皮撕裂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更有效地开展注气视网膜固定术进一步总结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5a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行注气视网膜固定术的患者手术效果。 结果:共进行32例注气视网膜固定术,20例一次手术成功(62.5%)。未成功患者为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形成致原裂孔张开或新裂孔形成以及黄斑孔未作光凝。术中未发生视网膜晶状体损伤。 结论:注气视网膜固定术对上方象限小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尤其萎缩孔效果最好,该方法简单,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早期诊断周边视网膜裂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6例(26眼)经OCT完全确诊为早期周边视网膜裂孔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单眼发生,所有患者OCT检查前均经散瞳后前置镜、三面镜或双目检眼镜检查,对周边疑似裂孔的位置进行画图、定位,然后采用OCT进行检查,观察OCT对早期视网膜周边裂孔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26眼患者中13眼OCT提示为牵拉性裂孔,其中9眼显示牵拉条索与裂孔的一端相连,4眼显示孔的盖已经完全脱离于孔的上缘;7眼OCT提示为干性裂孔;6眼OCT提示视网膜周边裂孔并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4眼提示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裂孔周围视网膜局限性脱离,未发现牵拉组织形成。结论 OCT在早期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诊断、判断裂孔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格兰视网膜脱离研究”组近期在Br J Ophthalmo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1 13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特征的研究报道。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是严重威胁视力的疾病,常有双眼视网膜病理性改变。以往研究证明,因多存在视网膜变性、裂孔等危险因素,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RRD的风险明显增加。然而,目前关于原发性RRD对侧眼病理改变特征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作者的此项研究旨在观察RRD患眼对侧眼的疾病倾向和临床特征。“苏格兰视网膜脱离研究”是为期2年的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以所有苏格兰人群原发性RRD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性RRD由一位玻璃体视网膜专家通过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后得出诊断,所有RRD患眼视网膜下液范围 >2个视盘直径(PD),术前或术中确认存在视网膜全层裂孔。记录所有患眼及对侧眼是否存在玻璃体后脱离(PVD)、眼部或头部外伤史、视网膜裂孔及变性等信息。该研究共收集原发性RRD患者1 202例,随访超过2年且对侧眼临床资料齐全者占94%(1 130例)。所有患者按是否存在PVD以及视网膜裂孔类型进行分组。存在PVD的990例(876%)患者中,985%(975例)发现单发或多发马蹄孔,其中15% 存在巨大裂孔。而未发生PVD的140例(124%)患者中,40%存在圆孔,478%存在视网膜筛状孔,121%可见视网膜劈裂。研究发现,84%(95 /1 130例)的患者对侧眼存在全层视网膜裂孔。在患眼已发生PVD的990眼的对侧眼中,85%存在着视网膜裂孔,其中894%为与PVD相关的视网膜裂孔,而另106%为圆孔,无PVD。而RRD患眼未发生PVD的140例患者中,发现10例(71%)对侧眼全层视网膜裂孔,其中7例为圆孔。所有1 130例患者中,RRD患眼、对侧眼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者分别占187%、 145%。而在RRD患眼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211例患者中,616%的对侧眼同样可见格子样变性。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最常见于因圆孔而导致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中(329%)。13%(148/1 130例)的患者对侧眼最佳矫正视力≤6/18,后者常伴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73%(88/1 202例)的患者存在双眼RRD,仅15%患者(18/1 130)双眼RRD同时被发现,其余多先后发生,两眼间RRD发病的中位数间隔时间为38年(18~64年)。双眼RRD患者与单眼RRD患者相比,年龄、性别及眼部症状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双眼RRD患者较少主诉中心视力降低,究其原因,约60%的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未脱离,而单眼RRD患者黄斑区未脱离者仅442%(P<00001)。综上所述,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孔源性病理改变发生的危险性较大,约84%的患者对侧眼存在全层视网膜裂孔,73%的患者双眼RRD,严重威胁视力及生存质量。13%的患者对侧眼最佳矫正视力≤6/18,其中约20%为RRD所致。  相似文献   

5.
氩激光治疗周边部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边部视网膜裂孔是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常见原因,治疗上以及时封闭裂孔,预防视网膜脱离为原则.我院近三年来应用氩激光封闭周边部视网膜裂孔52例(52只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2例52只眼中,男性34例,女性18离.年龄17—70岁.周边部干性裂孔不伴有视网膜脱离29例(其中有9例在裂孔附近同时伴有视网膜变性者),周边裂孔伴有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者11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裂孔封闭不全者12例.裂孔位置均在赤道部以前,以顶上方为多,预下方次之。其形状多为马蹄形,圆形及卵圆形.破孔直径均小于1.SPD,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葡萄膜视网膜炎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除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11只眼)因葡萄膜视网膜炎所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为巨大裂孔,2只眼为周边多发网状孔,3只眼无明确裂孔,PVR程度C3-D1级。患者均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术后充填硅油8只眼,充填长效气体3只眼。结果 一次手术8只眼视网膜获良好复位,2只眼二次手术成功,1只眼拒绝再手术。8只眼视力有增进(72.7%),视力在0.02以上有6只眼(54.5%)。结论 葡萄膜视网膜炎可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效果肯定,并存在的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血管病变及黄斑疤痕是限制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 选取1999年11月~2000年7月眼科超声检查视网膜脱离伴明确裂孔的连续临床病例48眼,每眼均经过各个方位的超声探测。结果 当连续性脱离视网膜光带中有明显中断,且断端间距大于1mm时,可诊断为视网膜裂孔。马蹄形裂孔中18眼在孔前缘有玻璃体牵引,4眼PVD刚好至后缘,8眼在前后缘均有牵孔;黄斑裂孔中6眼在黄斑处有玻璃体牵引,6眼有完全PVD。巨大裂孔中2眼无明显PVD,大量皮质在裂孔中;1眼后缘有明显牵引。结论 应用超声可以诊断部分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周围多有玻璃体牵引,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对此部位的处理,超声诊断对于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有帮助和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氪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将75例(78只眼)视网膜裂孔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47例(49只眼);一组随访观察28例(29只眼)。结果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49只眼,成功100%;随访组28例(29只眼),22只眼裂孔无变化。有8只眼于24个月内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两组比较P〈0.01。对失败病例立即行激光治疗,8只眼全部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结论使用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单纯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条件好时可以随访观察,但应缩短随访时间,长时间密切观察;对视网膜裂孔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试用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术  刘静 《国际眼科杂志》2004,4(3):467-469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诊断治疗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9/2003收治的92例(92眼)由玻璃体后脱离所致的视网膜裂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92例玻璃体后脱离引起视网膜裂孔的患者中,有39例视网膜裂孔发现及时,无视网膜脱离或仅有局限性的视网膜浅脱离,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53眼明确诊断时间长,发生视网膜脱离,给予手术治疗,有些患者需多次手术,术后视力只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视网膜裂孔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6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及术后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各种原因,以便 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病例。通过再次玻璃体手术观察新破孔的位置、大小及其比邻关系,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确定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26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直接原因(再网脱原因):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5例;术中遗漏视网膜裂孔(遗漏裂孔)3例;巩膜切口玻璃体嵌顿(玻璃体嵌顿)5例;下方视网膜裂孔硅油充填不足(硅油不足01例;视网膜裂孔缘翻卷(孔缘翻卷)1例;视网膜Ar激光光凝形成视网膜孔(激光孔)1例。结论:PVR是玻璃体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巩膜切口玻璃体嵌顿导致的玻璃体手术失败而引起术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的确诊时间及不同处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2年8月对95例(95眼)由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眼进行临床分析。裂孔已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干性视网膜裂孔行532激光封闭裂孔术。结果 59例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明确诊断时间长,经手术治疗(部分为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有些病人需多次手术。35例视网膜干性裂孔患者诊断及时,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及时光凝是为患眼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急性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的确诊时间及不同处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8月对95例(95只眼)由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眼进行临床分析,裂孔已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干性视网膜裂孔行532激光封闭裂孔术。结果 59例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明确诊断时间长,经手术治疗(部分为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有些病人需多次手术。35例视网膜干性裂孔患者诊断及时,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及时光凝是为患眼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源性玻璃体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自发性玻璃体出血病例23眼,玻璃体出血原因均为马蹄形视网膜裂孔伴裂孔区血管撕裂所致,2眼为单纯视网膜裂孔并发玻璃体出血,21眼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玻璃体出血;3眼行单纯激光治疗,20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或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果:经激光或手术治疗后23眼均无出血复发,裂孔封闭,22眼视力好于或等于术前,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为牵拉型视网膜脱离。结论:孔源性玻璃体出血是玻璃体积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避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直接视下经周边裂孔视网膜下液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近3年期间,因周边视网膜裂孔而入住我院,并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共43例(43只眼),对于周边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内路手术在解除了视网膜牵引,并完成人为视网膜脉络膜炎症后进行巩膜外加压直视下经周边裂孔引流视网膜下液。结果本组患者经行气-液(重水)交换后,37只眼(86.0%)眼视网膜下液引流较彻底,视网膜平伏,6只眼视网膜下液残存较多,摆放眼于正常位后,后极部视网膜脱离仍然明显。结论巩膜外加压,配合头位的直视下经周边裂孔视网膜下液引流术,避免了由视网膜造孔带来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朱晓玲 《眼科》2005,14(6):359-360
近年来老年患者视网膜裂孔的发病率有所增高,早期发现裂孔,予以激光凝固,可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笔者报告近年来门诊发现的老年患者视网膜裂孔28例(28眼),及时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形态与视网膜瓣翻转的关系、手术适应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我院收治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72例73眼,单纯型5眼,复杂型68眼.放射状撕裂38眼。手术方法基本分为五种类型。结果单纯型均为非撕裂型.撕裂型巨大裂孔易致度数扩大,视网膜后瓣翻转严重,选择玻璃体手术,结合或不结合环扎加压水,冷凝及激光封孔,总痊愈率为78.0%;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各种手术,其痊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巨大裂孔形态及巨大裂孔后瓣视网膜翻转程度有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封闭裂孔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刘瑶  倪焰 《临床眼科杂志》2001,9(2):124-125
目的:探讨国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其视网膜裂孔数目、形态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64例64眼,以40岁为界划分为两组,就两组患者其视网膜裂孔数目,形态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患者裂孔均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裂孔(圆孔比率)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结论:低年龄组患者裂孔均数明显高于高年龄组患者,高年龄组患者圆形裂孔发生的比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患者,年轻视网膜脱离患者更存在多发裂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术前三面镜下,间接检眼镜下仔细严格定位裂孔,术中肉眼下大致定位,全部行环扎并裂孔变性区外垫压,根据裂孔大小冷凝或非冷凝,尽可能安全放液,根据眼压,裂孔形态,部位选择注入气体填充物,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4眼(87.5%),视力较术前提高12只眼(75%),不变3只眼(18.75%),不完全复位少量视网膜下液吸收缓慢1眼,再次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1眼(6.25%)。最好矫正视力0.1以上10只眼(62.5%)。结论手术前的仔细检查定位裂孔,环扎术避免遗漏裂孔及变性区均为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证,为眼科医师提供新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且手术时间较短,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有明确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多裂孔视网膜脱离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复杂性,手术成功率往往低于单一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我院于1991年8月~1996年8月共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439例(445眼),其中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38例(141眼)占31.7%。手术根据视网膜裂孔的数目、形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染色剂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术的14例(14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裂孔闭合形式.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4只眼(100%)(其中1只眼为单纯注入C3F8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术后视力提高11只眼(78.6%),无变化3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式.术中不使用染色剂辅助,减少了视网膜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