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细菌计数、膀胱容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细菌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尿路感染,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时间为2014年8月-2017年8月,其均为脊髓损伤所致,根据其就诊时间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灸与康复护理联合干预,对比2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恢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神经性膀胱患者干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均较干预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护理联合干预,可更好促进其疾病的恢复,将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对其膀胱功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3.
张鸥  宋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03-103,105
目的 探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脊髓损伤而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均来自2009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诊治病人,随机分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管理,观察组行间歇性导尿术.两组均给予规律饮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感染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且残余尿量(97.16±8.35)少于对照组(328.38±18.53).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极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开始-结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照组39例患者,研究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比其观察指标: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及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以降低医疗及护理成本,避免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储留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结合自我间歇性导尿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进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测定、实验室尿沉渣测定以及细菌计数评价。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指导,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自制评分量表。从两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的角度,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尿管护理,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教育。结果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h尿沉渣检查、细菌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WBC数量、细菌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十分有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曾利琴 《医疗装备》2023,(8):128-13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功能、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可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间歇导尿和膀胱管理方案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膀胱管理方案,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以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导尿和膀胱管理方案具有十分优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膀胱管理方案。护理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恢复到Ⅰ级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恢复到Ⅲ级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应用膀胱管理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易于操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法行间歇性导尿,在预防神经源性膀胱相关泌尿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脊髓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间歇性导尿,导尿频率依据残余尿量确定。干预组予以间歇性导尿,导尿频率依据膀胱安全容量确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细菌菌落计数及菌种构成、不良反应、残余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及逼尿肌厚度。结果 共纳入120例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过程中干预组有1例因不能完成疗程而脱落。干预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10.17%)低于对照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5,P=0.012);干预组尿培养细菌菌落数为(4.71±0.13) lg CFU/mL,低于对照组的(4.99±0.25) lg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P=0.019);两组患者尿培养检出细菌均以G-菌为主。8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残余尿量、逼尿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3、3.412,均P<0.05);干预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P=0.01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性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个性化护理对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膀胱全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个性化护理对于膀胱全切患者有积极作用,其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施定时定量饮水及定时导尿的护理,从而减少患者间歇导尿次数,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方法将6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人,对观察组实施我科制定的饮水计划饮水,对照组按照常规制定的饮水计划饮水。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施定时定量饮水及定时导尿,比以往的普通饮水法及间歇导尿恢复膀胱功能更迅速,患者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更高,实施饮水计划对恢复膀胱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病人永久性膀胱造瘘术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永久性膀胱造瘘术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永久性膀胱造瘘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8.87±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6.54±1.21)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永久性膀胱造瘘术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电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80例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分析对象,遵循单盲随机方式将患者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饮水计划、清洁间歇导尿,对照组单纯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下24h尿失禁次数、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24h尿失禁频率、24h排尿频率、每次排尿量以及残余尿量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收治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常规干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辅以电针干预,对于改善尿失禁、尿量状态有积极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排尿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24小时排尿次数、留置导尿时间、膀胱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升高,其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24小时排尿次数均降低,而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者住院天数明显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贾秀萍  李甜  莫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04-3705,3707
目的探讨使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实验组在膀胱再训练基础上采用1 d 1次的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建立膀胱冲洗日记,训练4周后统计训练成功病人膀胱训练的天数和人数以及每次膀胱冲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膀胱训练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在减少训练天数上优于对照组(P﹤0.05),但膀胱冲洗过程中,冲洗前、中、后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的方法,效果优于以往的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刘会明  周文 《医疗装备》2020,(2):152-15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膀胱冲洗器冲洗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时间与护理方法分别筛选出42例患者组成对照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给予膀胱冲洗器冲洗联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给予膀胱冲洗器冲洗联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联合膀胱冲洗器冲洗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秩边透水道针法应用于脊髓圆锥以上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31例脊髓圆锥以上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6)与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间隙导尿法、经皮膀胱电刺激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及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日平均单次尿量均多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膀胱逼尿肌压力及最大尿道闭合压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膀胱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间隙导尿、经皮膀胱电刺激的基础上采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脊髓圆锥以上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优于仅用间隙导尿及经皮膀胱电刺激,其可增加日平均单次尿量、增加膀胱最大容量、降低膀胱逼尿肌压力,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说明秩边透水道针法可显著改善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以及膀胱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密集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进行治疗的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138例,按照患者入院ID号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体针联合密集型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治疗40天后,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临床疗效和排尿日志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日间歇导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和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袁蓉  吕荣 《医疗装备》2010,23(10):84-85
膀胱神经性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于脊柱所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断裂,可导致一个阶段的膀胱失张力,呈弛缓状态。膀胱神经性损伤发生后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产生功能障碍,以至发生尿潴留。临床工作中,如不及时解决尿潴留将导致患者因高压排尿而致尿液返流,肾积水和肾功能的减退。临床上膀胱神经性损伤多由脊髓损伤(spinal aord injury,SCI)引起。本文探讨患者膀胱神经损伤后尿失禁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生理性膀胱冲洗与被动性膀胱冲洗对脊柱损伤患者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收集骨科2010年3-12月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共83例,将主动增加饮水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生理性膀胱冲洗),未增加饮水量者作为对照组(被动性膀胱冲洗),对各组尿路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63.0%,观察组感染率为32.4%,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饮水量2000ml组,感染率为61.5%,2500ml组为28.6%,3000ml组为10.0%,结果显示,每日保持饮水>2000ml对预防尿路感染有重要意义。结论对于住院脊髓损伤留置导尿患者,积极地增加每日饮水量,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比被动性膀胱冲洗法预防尿路感染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