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2940nm点阵铒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激光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B组不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A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30d分别收集标本,B组在以上相同时间点及瘢痕自然生长后70d分别收集标本,测量A、B组每个瘢痕增生指数(SEI),HE染色观察瘢痕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结果 A组治疗后第7、14、30dSEI分别为(2.52±0.13)mm、(1.67±0.09)mm、(1.18±0.10)mm,B组分别为(2.64±0.57)mm、(2.76±0.38)mm、(2.78±0.29)mm,A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瘢痕逐渐减小,与B组相比明显下降;HE染色观察示A组治疗后第7、14、30d瘢痕组织内血管由粗大变细小,胶原纤维由排列不齐变排列整齐,B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示A组VEGF水平逐渐降低,而B组与治疗前瘢痕内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的有效性可能与其下调与增生性瘢痕相关的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兔耳瘢痕动物模型,观察兔耳腹侧创面在伤后不同时间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于38只新西兰兔的72只兔耳腹面手术切除2 cm×5 cm全层皮肤,创面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包扎至愈合,换药隔日1次。未做手术的4只兔耳作对照。术后连续8个月观察兔耳创面自然愈合情况;用光镜观察兔耳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分别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游标卡尺测量瘢痕胶原含量和瘢痕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经历从瘢痕形成、成熟到退化的演变过程;1个月的瘢痕指数0.41±0.14,胶原含量30.69±12.39,分别较3-8个月为低(P<0.05),其变化与人体增生性瘢痕增生程度的消长趋势吻合。结论兔耳腹面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该模型可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氦-氖(He-Ne)激光联合安尔碘(Ⅲ型)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试验组为He-Ne激光联合安尔碘(Ⅲ型)治疗84个皮肤溃疡创面,对照组为单独应用安尔碘(Ⅲ型)治疗83个皮肤溃疡创面。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59.0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P<0.0001);试验组的平均痊愈时间为(7.21±3.58)d,短于对照组的(11.93±3.12)d,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26,P<0.01)。结论:He-Ne激光联合安尔碘(Ⅲ型)治疗皮肤溃疡创面较单独应用安尔碘(Ⅲ型)更加有效,且溃疡愈合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由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成纤维细胞与去表皮的真皮(DED)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多步消化分离法提取hAEC,并用两步酶消化法处理健康小儿包皮,获得成纤维细胞悬液,传代培养.将体外扩增培养至第3~5代的成纤维细胞和第2代hAEC分别接种在DED真皮面和基底膜面,体外器官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取3~4周龄健康雄性裸鼠2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在所有小鼠背部正中制备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组织工程组用构建的组织工程全层皮肤覆盖创面;对照组创面仅覆盖凡士林油纱.分别于术后第7、14、21、28天对裸鼠全身及移植部位大体观察,比较两组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率,并对移植部位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hAEC具有干细胞特征,免疫荧光显示其表达结合转录因子4(0CT-4)、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4(SSEA-4).器官培养2周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形成4~9层复层表皮,且表皮的组织结构形态与正常皮肤类似.移植组织工程皮肤至裸鼠创面后肉眼观察显示,在移植后第7、14、21天,组织工程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7.49%±6.11%、92.80%±3.10%、98.83%±0.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93%±4.26%、54.57%±7.94%、91.16%±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10,t值分别为27.36、32.23、11.80,均P<0.001),组织工程组创面愈合时间[(21.51±1.51)d]明显短于对照组[(28.80±1.14)d](n=10,£=42.23,P<0.001),且在移植后第28天移植物颜色与自体皮肤颜色接近.组织学观察显示,组织工程组上皮层次清晰,角化明显,真皮层细胞生长良好;对照组移植区上皮较薄且有部分缺损,真皮层次欠佳,且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用hAEC、成纤维细胞复合DED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能在裸鼠体内存活,且创面愈合更佳,可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对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从足月分娩的人胎盘中剥离羊膜,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hAECs),并在体外使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的LG-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定向诱导等鉴定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构建兔耳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左耳创面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右耳创面注射羊膜上皮细胞悬液为实验组。结果实验中hAECs表达干细胞标志物SSEA-4和OCT-4,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1个月后,兔子右耳瘢痕比左耳瘢痕薄,HE染色示:移植干细胞组有效的抑制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纤维化面积较小。在激光共聚焦细胞仪下可发现移植的hAESCs存活。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症反应,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的形成。这可能成为瘢痕预防和治疗的新手段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强功率UVA1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UVA1对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影响情况。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耳腹面手术切除2 cm × 5 cm全层皮肤至筋膜,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兔,将每只兔左耳分别于伤后即刻、1个月、2个月开始用不同剂量大功率UVA1照射,右耳为非照射组。各照射组又分为两个剂量照射组,兔耳分别每次照射UVA1 60 J/cm2、110 J/cm2,连续30次。结果 创伤建模1个月、2个月后开始照射UVA1组,与照射前比较,高剂量组照射后瘢痕处真表皮厚度(282.32 ± 58.60;336.50 ± 98.34)和真皮胶原含量(24.91 ± 16.88;34.47 ± 8.90)均显著降低(P < 0.05);照射组与非照射组在UVA1照射前后差值的比较,高剂量组照射后瘢痕处表真皮厚度差值(-143.52 ± 42.91;-142.44 ± 49.96)和真皮胶原含量差值(-56.39 ± 15.04;-48.35 ± 10.4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照射组UVA1对瘢痕皮肤厚度(811.68 ± 79.03;659.08 ± 178.98)和胶原含量(67.80 ± 9.06;61.35 ± 12.91)的影响均存在剂量依赖性(P < 0.05)。而创伤建模的同时照射UVA1组,两种剂量的UVA1照射后瘢痕处皮肤厚度和胶原含量较非照射耳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 上皮化后开始UVA1照射可使瘢痕变软,皮肤变薄,胶原含量降低。创伤同时照射UVA1不仅不能阻止瘢痕模型的建立,反而加重瘢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红霉素软膏在激光祛斑去痣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激光祛斑去痣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红霉素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创面愈合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结痂脱落时间分别为(7.59±1.43)天、(8.63±1.68)天、(10.48±1.24)天,均短于对照组的(12.37±2.86)天、(14.05±2.93)天、(16.34±3.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红霉素软膏能够有效改善激光祛斑去痣术后创面修复效果,可有效加速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相关生长因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活化培养的婴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分为3组,强脉冲光(IPL)组(23 J/cm2,照射1次)、激光组(1 064 nm Nd:YAG激光,90 J/cm2,照射1次)和对照组(不照射激光)。照射后第1、3、7天,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VEGFR-2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和bFGF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 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后第7天,VEGF mRNA(0.363 ± 0.021比1.000 ± 0.023)、VEGFR-2 mRNA(0.483 ± 0.017比1.001 ± 0.031)、bFGF mRNA(0.402 ± 0.040比1.000 ± 0.004)表达均下降,VEGFR-2蛋白表达下降(0.332 ± 0.055比0.768 ± 0.096),VEGF[(69.389 ± 24.179) ng/L比(334.506 ± 13.084) ng/L]和bFGF[(2.386 ± 0.151) ng/L比(9.165 ± 0.232) ng/L]分泌减少,细胞凋亡率(18.413% ± 2.654%比4.300% ± 0.036%)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PL组照射后第7天VEGF mRNA(0.436 ± 0.041比1.000 ± 0.023)、VEGFR-2 mRNA(0.493 ± 0.037比1.001 ± 0.031)、bFGF mRNA(0.490 ± 0.044比1.000 ± 0.004)表达下降,VEFGR-2蛋白表达下降(0.406 ± 0.037比0.768 ± 0.096),VEGF[(128.858 ± 6.063) ng/L比(334.506 ± 13.084) ng/L]和bFGF[(2.723 ± 0.471) ng/L比(9.165 ± 0.232) ng/L]分泌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16.597% ± 1.877%比4.300% ± 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064 nm Nd:YAG激光可能通过调节VEGF/VEGFR-2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以及细胞凋亡发挥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PF级大耳兔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A型肉毒素组(A组)、复方倍他米松组(B组)和对照组(C组)。A、B两组待瘢痕增生达到高峰即伤后第30天,均瘢痕内注入药物,每个创面0.1 mL/次,2周/次,共注射2次,而C组不做任何治疗。于伤后第58天切取兔耳创面作为标本,对比3组瘢痕增生指数、胶原容积分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及神经肽P物质(neuropeptide substance P,SP)表达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的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1.20±0.15)mm、(1.17±0.10)mm和(2.64±0.34)mm;胶原容积分数为(63.67±2.25)%、(62.08±2.19)%和(79.08±4.80)%;VEGF的表达分别为(24.44±2.62)%、(23.75±2.58)%和(34.39±2.49)%;...  相似文献   

10.
多爱肤治疗Ⅲ°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爱肤治疗Ⅲ°放射性皮炎的修复效果。方法将放疗过程中皮肤发生Ⅲ°放射性皮炎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多爱肤敷料治疗,对照组42例用传统干燥疗法(松花粉等外涂创面)治疗,两组对比观察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皮肤创面治愈率86.67%,对照组35.71%,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20天,对照组为14.60天。治疗组较对照组皮肤创面平均愈合天数缩短6天,皮肤创面愈合明显加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多爱肤敷料对Ⅲ°皮肤放射性损伤的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自体表皮细胞混悬液移植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20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以1:1比例分为自体表皮细胞混悬液移植组(试验组)和常规外科换药组(对照组)。观察溃疡在两组的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0.177±0.114)cm2/d和(0.375±0.238)cm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自体表皮细胞混悬液移植是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超脉冲CO2激光除皱后应用玉红膏结合半导体激光(活血生肌法)的治疗作用.将40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超脉冲CO2激光组、超脉冲CO2激光后半导体激光组、超脉冲CO2激光后玉红膏结合半导体激光组,取大鼠背部皮肤组织,应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大鼠真皮层厚度、成纤维细胞计数和I、II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超脉冲CO2激光点阵术除皱后,皮肤轻度结痂,经过活血生肌法治疗后,结痂脱落早,愈合快,I、III型胶原纤维增生显著.活血生肌法具有明显的抗炎、改善局部微循环、调节I、III型胶原代谢的作用,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氦-氖(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对皮损愈合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将96例皮肤科门诊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照射组(n:50)和对照组(n=46),照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He—Ne激光局部照射并配合专科护理,观察其疗效及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疱疹结痂和痂皮脱落时间。结果:照射组的痊愈率(50%)和总有效率(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射组止痛时间为(1.7±1.02)天,结痂形成时间为(5.1±1.11)天和结痂脱落时间为(7.9±1.23)天,对照组分别为(3.6±1.41)天,(7.3±1.90)天,(9.8±1.53)天,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e—Ne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有明显缓解疼痛、减少皮损渗出、促进皮损干燥、结痂及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点阵超脉冲CO2激光术后外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促进创面修复的效应。方法 将20只雄性豚鼠背部皮肤脱毛后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使用点阵超脉冲CO2激光进行照射,术后4个区域分别使用rhEGF、rb-bFGF、rhEGF 与rb-bFGF联合(联合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在不同时段对4个区域分别做皮肤生理功能指标的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取皮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比较皮肤弹性变化和成纤维细胞含量的差异。结果 激光术后3 ~ 7 d,治疗组结痂完全脱落,对照组有部分痂壳未脱落;14 ~ 28 d,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均完全愈合,较之周围未照射激光区域皮肤组织鲜嫩、色红,治疗组皮肤创面较对照组缩小,颜色较之红润。在激光术后28 d,联合治疗组的皮肤弹性为262.29 ± 62.40,rhEGF治疗组为202.00 ± 65.62,rb-bFGF治疗组为188.86 ± 35.02,对照组为167.14 ± 42.4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皮肤黑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胶原纤维排列有序、致密,而对照组排列杂乱、疏松。结论 点阵超脉冲CO2激光术后联合应用rhEGF和rb-bFGF能加快创面愈合,同时提高创面皮肤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效抗菌材料联合贝复新凝胶治疗Ⅱ-Ⅲ期压疮的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Ⅱ-Ⅲ期压疮患者56例98处压疮,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长效抗菌材料联合贝复新凝胶治疗,对照组用贝复新凝胶,分别对两组疗效、细菌生长情况及PUSH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6.75±1.22)天,有效率96.49%,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1.73±4.55)天,有效率78.05%,换药14天后,试验组的PUSH评分为(5.76±2.59),对照组为(8.59±3.23),各项指标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长效抗菌材料联合贝复新凝胶能减少Ⅱ-Ⅲ期压疮创面细菌繁殖,促进肉芽组织生成,显著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He—Ne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1再分别使用半导体激光和He—Ne激光照射。结果试验组在痊愈率、总有效率及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程短,疗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激光、干扰素联合光谱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5例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碳化、α 干扰素 10 0万u基底注射 ,然后予光谱照射 ;对照组 3 4例予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结果 在治愈率、复发率、创面感染率及创面愈合时间上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分别为 91.7%、8.3 %、2 .1%、11.9± 1.3 7天。结论 治疗组疗法治愈率高 ,复发率及术后感染率低 ,创面愈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K)的表达随UVA照射后时间及其剂量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来自儿童包皮,10代以内的细胞行后续实验.先以10 J/cm2 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照射后24、48、72 h提取照射组和对照组细胞蛋白和mRNA.再以10 J/cm2、20 J/cm2、30 J/cm2 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照射后48 h收集细胞.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间CatK mRNA、蛋白的表达的差异.结果 10 J/cm2 UVA照射后1、2、3d,照射组CatKmRNA表达分别为0.351±0.038(对照组0.177±0.006)、0.510±0.017(对照组0.176±0.002)、0.313±0.012(对照组0.173±0.002).照射组CatK蛋白灰度值分别为1.76±0.27(对照组0.82±0.45)、2.97±0.36(对照组1.58±0.15)、2.23±0.14(对照组1.29±0.32),照射组CatKmRNA、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以照射后第2天表达最高.10、20、30 J/cm2UVA照射后,48 h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atK 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34、2.91、3.18倍,CatK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77、2.82、3.64倍,均随UVA剂量的升高而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K在UVA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非磨削性嫩肤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大鼠脱毛的背部皮肤,每3天1次,连续4次.照射后第14天和30天分别取大鼠皮肤测量真皮厚度并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FGF-1的表达.结果:激光照射后第14天大鼠皮肤真皮厚度明显增加,胶原纤维束粗大、密集,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FCF-1在激光照射后第14天表达明显上调.照射第30天时,真皮厚度和羟脯氨酸含量下降,:FGF-1表达下调.结论:FGF-1在激光非磨削性嫩肤治疗大鼠皮肤中表达上调,可能导致真皮内胶原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对皮肤破损大鼠创面细胞因子表达、血管生成和创口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复方黄柏液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黄柏液组、复方黄柏液+GSK组(复方黄柏液+GSK-690693 20 mg/kg),每组12只。构建皮肤缺损大鼠模型后,复方黄柏液组采用复方黄柏液冲洗创面,复方黄柏液+GSK组在用复方黄柏液冲洗创面的同时灌胃GSK-690693,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和灌胃,1次/d,连续干预21 d。在干预后第7、14和21天观察创面恢复情况,计算伤口愈合率;HE染色观察伤口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再上皮化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血管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伤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皮生长因子(EGF)、Ⅰ型胶原α2(COL1α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伤口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