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重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在同 1次检查中T1W动态增强成像之后进行重T2 W (T 2 W )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的可行性 ,以及后者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2 9例乳腺病患者在T1W动态增强后进一步行病灶局部的T 2 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 ,分别根据病灶T1W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程度和T 2 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的早期信号丢失程度判定病灶的良恶性 ,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 ,以进行两方法间的比较。结果 应用T1W动态增强成像序列 ,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增加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 5 6 3,P =0 0 16 ) ,但两者的早期增强程度范围有很大的重叠 ;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度为 94 % ,特异度仅为 2 5 %。应用T 2 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序列 ,良、恶性病变之间的T2 信号强度丢失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4 777,P <0 0 0 1) ,良、恶性病变的早期信号丢失率之间重叠很少 ;早期信号丢失率诊断的敏感度为 88% ,特异度为 75 %。结论 T 2 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在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特异度 ;在同一患者中 ,T 2 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结合T1W动态增强成像检查是可行的 ,可以提高乳腺MR成像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在单次乳腺MRI中,结合T1WI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DCE-T1WI)与T2*W首过灌注成像(T2*-weighted first-pass perfusion imaging,PWI-T2* 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患者在一次乳腺MRI中,先进行DCE-T1WI,随后进行PWI-T2* WI.结果 DCE-T1WI如果将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作为诊断病灶恶性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88.9%.良、恶性病灶早期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如果将病灶早期强化率90%作为诊断恶性病灶的阈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3.9%、77.8%;PWI-T2* WI将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20%作为诊断恶性的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3%、92.9%.良、恶性病灶在PWI-T2* WI早期信号丢失率的重叠范围小于DCE-T1WI早期强化率的重叠范围.就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而言,PWI-T2* WI中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高于DCE-T1WI病灶早期强化率(A值分别为0.910 vs 0.791,P=0.000).结论 PWI-T2* WI在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方面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单次乳腺MRI中联合DCE-T1WI与PWI-T2*WI,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单次乳腺MRI中,结合T1WI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DCE-T1WI)与T2*W首过灌注成像(T2*-weighted first-pass perfusion imaging,PWI-T2*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患者在一次乳腺MRI中,先进行DCE-T1WI,随后进行PWI-T2*WI。结果DCE-T1WI如果将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作为诊断病灶恶性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88.9%。良、恶性病灶早期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如果将病灶早期强化率90%作为诊断恶性病灶的阈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3.9%、77.8%;PWI-T2*WI将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20%作为诊断恶性的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3%、92.9%。良、恶性病灶在PWI-T2*WI早期信号丢失率的重叠范围小于DCE-T1WI早期强化率的重叠范围。就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而言,PWI-T2*WI中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高于DCE-T1WI病灶早期强化率(A值分别为0.910 vs 0.791,P=0.000)。结论 PWI-T2*WI在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方面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单次乳腺MRI中联合DCE-T1WI与PWI-T2*WI,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朱斌  袁蕾  张冰  李茗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158-1161
目的:探讨同一次检查中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的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其相关性。方法:37例乳腺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后进一步行T1WI动态增强成像,对灌注及动态增强各参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图像及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肿块37例,乳腺癌21例,乳腺良性病灶16例,应用T2WI首过灌注成像,良恶性组早期信号强度丢失率之间重叠很少,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较T1WI动态增强组(敏感性47.6%,特异性为68.7%)提高;恶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与微血管密度MVD有明显正相关性(r=0.502,P〈0.05),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良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T2WI灌注成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相符,在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联合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MRT2*WI首次通过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现及其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绘制T2*WI首次通过灌注TIC及T1WI动态增强TIC。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判定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及灌注TIC的差异。结果良、恶性病灶灌注TIC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00);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TI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11),但在平台型曲线类型中良恶性病灶有较大重叠。结论乳腺MR灌注TIC在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差别,恶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信号快速下降后缓慢回升(A型)与快速下降后不回升(B型);良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平直型(C型)及缓慢上升后平台型(D型)。灌注TIC与病灶形态学结合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乳腺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术前MR扩散、T2*W首过灌注及动态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MRI表现,分析比较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具有显著差异,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89.19%、79.38%;恶性病变T2*W首过灌注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2%、83.78%、82.61%;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36%、83.78%、79.35%;三者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3%,91.89%、92.39%。结论乳腺MR扩散、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并对其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其微血管密度,分析乳腺癌灌注成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26例浸润性导管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最大信号强度丢失率及T2*弛豫率(△R2*Peak)与肿瘤微血管密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695,P=0.003;r=0.689,P=0.003).结论 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相关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2*加权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3.0T MRI系统对64例乳腺病变患者依次行常规的MRI平扫、T2*-PWI、DCE-MRI和DWI检查.通过统计学分别评价DCE-MRI,DCE-MRI及DWI,T2*-PWI及DCE-MRI,T2*-PWI、DCE-MRI及DWI 4种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DWI、T2*PWI及DCE-MRI组合模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7.8%、88%、94.2%、0.929.结论:T2*-PWI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T2*-PWI联合DCE-MRI、DWI该种组合模式可明显提高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种检查序列和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乳腺肿块病灶分别行常规横断位平扫:SE T1WI序列、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脂肪抑制T1WI SPGR(扰相梯度回波)序列;注射 Gd-DTPA后使用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增强前后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强化速率和强化峰值出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的类型.结果 良性病变38例,恶性肿瘤24例.良性病变信号均匀35例, T1WI多为等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或高亮信号.动态增强后绘制病灶感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无强化型28例、缓慢上升型9例.恶性病变信号不均23例,T1WI多呈低信号,T2WI为高和低信号混杂存在,动态增强后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快进快出型22例、快进平台型1例、快进慢升型1例.结论 MRI多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应满  袁利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2):1685-1687
目的 评价MRI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女性乳腺(包括40例恶性和20例良性病变)进行MRI检查,选用频率饱和法压脂或反转恢复成像,30例行压脂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并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动态曲线.结果 MRI脂肪抑制的乳腺图像显示40例46个良性病灶,20例22个恶性病灶.增强扫描MRI 30例显示38个病灶,20个良性,18个恶性.18个恶性病灶对比强化程度较病灶平扫时信号明显增高.乳腺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流出型14例恶性、2例良性;平台型3例恶性、2例良性;单相型1例恶性、16例良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相型提示良性,平台型提示可疑恶性,流出型提示恶性.结论 MRI脂肪抑制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乳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