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引导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5月—2018年5月入院早产儿行PICC置管的20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5月—2015年4月行PICC置管的回顾性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无导丝PICC置管,术后常规X线胸片定位确定导管位置.观察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痛技术在肿瘤患儿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行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的肿瘤患儿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配合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前期准备工作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73例需要行PICC置管患者,男性38例,女性35例,年龄15~92岁,患者由于血管条件极差,如老年患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使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的患者,使得常规PICC穿刺无法实施。结果:7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2例见回血后送导丝受阻,经调整方向等措施无效后拔出重新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结论:B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放疗模拟定位机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导管位置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接受PICC的患者用模拟定位机观察导管的位置,并实施跟踪。结果:23例患者PICC置管患者中,16例在腔静脉内的不同位置,3例在心腔内,2例在头静脉内,2例在腋静脉内。其中有14例在预定的位置,其余9例通过测量,准确的放到了规定的位置。使放置管成功率达100%。结论:放疗模拟定位机可对PICC导管位置进行验证,直观、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模拟定位机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进行位置验证的研究。方法:用模拟定位机观察比较85例接受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的导管位置,并据此建议护士对PICC导管进行校位。结果: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9例(10.59%),上腔静脉中段43例(50.59%),上腔静脉下段24例(28.24%),右心房2例(2.35%),颈外静脉3例(3.52%),其他部位4例(4.70%)。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41%。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利用模拟定位机对PICC导管进行位置校证可以观察导管位置,并建议护士及时对导管进行校位,还可以对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位置进行跟踪观察,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能够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其置管简单安全,穿刺率高,维护方便,患者可自由活动[1,2]。我科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对30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加强了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传统PICC置管中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5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172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11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220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肘下置管的方法,干预组在传统粗针穿刺的基础上应用超声定位进行肘上置管。结果干预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性静脉炎、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超声定位进行传统PICC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三向瓣膜式PICC是一种经肘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用于输液、输血、取血等多种静脉治疗,最长可留置1年,无需使用肝素封管。治疗间歇期只需每7天维护1次,大大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它的头端有三向瓣膜专利设计,可有效防止回血、进气,使用安全,效果良好,操作快捷,维护方便。可以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52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抑制肿瘤化学药物的应用,使大部分肿瘤获得了有效地控制,少部分肿瘤有了治愈的可能。然而,局部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皮下渗漏后,常导致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硬结、溃疡、坏死和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因此,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刺激和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美芬 《吉林医学》2013,(36):7785-7785
目的:分析并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置管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在盲穿引导下置管的方式,然后再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和局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局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盲穿置管的局限性,超声技术可以做到有效地克制,而且,超声技术可以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大大提升,降低了患者局部组织损伤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霍晓菁 《吉林医学》2013,34(10):1914-1916
<正>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长期静脉输液等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传统PICC置管法置管部位选择在肘窝处或肘窝下2 cm,通过可视或可触摸的方法对预穿血管进行判断穿刺。但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解剖标志引导的穿刺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与穿刺点的选择、操作者的经验和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彩超导引下行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在长期住院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和彩超技术人员在血管彩超下对高龄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并穿刺置管。结果:提高了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作为可视化操作减少对穿刺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静脉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P波大小与PICC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位置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NICU治疗的经上肢PICC置管新生儿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测量和术后胸部X线片定位,观察组应用腔内心电图P波比例和胸部X线片定位,比较2组一次置管到位率及置管用时,并分析不同P波对应的导管尖端位置。结果:观察组新生儿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为95.65%(8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2%(75/92)(P<0.01);观察组置管用时和穿刺点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2~2/3 R波的导管尖端主要到达指南推荐位置,1/3~1/2 R波时导管尖端主要到达上腔静脉上2/3处,2/3~4/5 R波时导管尖端到达指南推荐位置或右心房,不同波段到达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腔内心电图P波比例有助于新生儿PICC尖端位置定位。  相似文献   

15.
蒋新玲  杨雪  田立娟 《吉林医学》2012,(35):7803-7804
目的:评估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穿刺置入PICC置管共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于置管前、中、后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安全、简便、可靠的输液方法,减轻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给护理人员减轻了工作量并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结论: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的应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班锦青  梁静林  陈隽  李丽霞 《微创医学》2023,(6):715-717+771
目的 探讨改良心电图P/R波比值腔内定位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1组(40例)、观察2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监护仪模拟导联,当P波为R波振幅的1/2~2/3时,停止送管。观察1组采用改良心电监护仪模拟导联,出现负向P波,随后又产生双峰P波时,停止送管。观察2组采用改良心电图机模拟导联,出现负向P波,随后又产生双峰P波时,停止送管。置管后进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确定导管尖端的具体位置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1组(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导管尖端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距离为2.5(1.38,3.13)cm,观察1组距离为1.5(1,2.5)cm,观察2组距离为0(0,0.13)cm,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心电图机腔内定位法进...  相似文献   

17.
于美娜  于水  于国双 《吉林医学》2013,34(1):169-171
目的:通过对80例需要行中心静脉的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对PICC与经颈静脉置管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将80名需要通过中心静脉通路输注对周围血管刺激明显的药物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PICC组(P组)和经颈静脉置管组(C组),每组40人分别记录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带管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给予统计学处理后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ICC组的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带管时间均明显优于颈静脉置管组,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与经颈静脉置管相比各具优缺点,两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对于输注液体单一,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建议选择PICC,而对于输注液体多样,尤其是需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等剂量要求精细的药物,并且不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建议选择经颈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规范化管理在保障PICC置管安全、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住院患者374例,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251例)和对照组(123例),研究组患者由护士从PICC穿刺、维护、健康教育、出院管理、相关文书签署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目前PICC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248例(98.8%),发生静脉炎11例(4.38%),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1.20%,0.23/1000个导管留置日),导管阻塞3例(1.20%);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85例(69.1%),发生静脉炎12例(9.76%),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1.63%,0.83/1000个导管留置日),导管阻塞2例(1.63%)。结论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而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ICC护理规范化管理起到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盘婧婧 《中外医疗》2012,(20):72-72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管超声引导下施行PICC置管和盲插置管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6例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老年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盲插置管,治疗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实施PICC置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出血量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管超声引导下实施PICC置管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出血量,使老年病人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超声引导下观察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间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3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65例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穿刺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导管意外脱落、置管部位及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21%、3.64%、3.64%、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10.91%、9.09%、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脱落、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既保证PICC置管后续治疗的实施,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达到和谐医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