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黄连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saxicola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1)、黄连碱(coptisine,2)、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刺檗碱(oxyacanthin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白桦脂醇(betulin,8)、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9)、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11)、小檗碱(berberine,12)、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13)、巴马汀(palmatine,14)。结论化合物3~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岩黄连中的一个新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舍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和质谱)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其中一个新生物碱命名为岩黄连灵碱cavidilinine(Ⅰ)。结论: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4、5、10—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岩黄连提取物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600ng/g),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15.0、30.0、60.0μg/g)。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0d后,除正常组外,余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以及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肝脏指数及脾脏指数,观察岩黄连提取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SOD降低,MDA升高,肝脏指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岩黄连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含量降低,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ST含量降低,岩黄连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SOD升高、MDA降低,肝脏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岩黄连中剂量组ALT含量及岩黄连高剂量组AS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岩黄连各剂量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黄连提取物对CCl。引起的小鼠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岩黄连药材中岩黄连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乙腈:水(50:50,内含0.34%磷酸二氢钾和0.17%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47nm,柱温20℃,进样量为20μl,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岩黄连碱在0.1404~2.808μg内峰面积与对照品的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2×10~6X-5 639.1(r=0.999 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9.4%,99.3%,RSD分别为1.27%。1.11%,1.06%。结论所建立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为控制药材岩黄连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蒋伟哲  莫长林  黄兴振  凌玲 《中草药》2006,37(7):1017-1019
目的采用制备色谱系统从岩黄连中分离纯化其活性单体岩黄连碱,建立其纯化工艺和技术。方法用醇-酸水-氯仿的方法从岩黄连中提取出总生物碱,然后采用制备色谱系统AKTA Exp lorer 100从中分离出岩黄连碱。结果产品经HPLC检测质量分数达99%以上。结论该方法先进,重复性好,可用于分离纯化岩黄连碱。  相似文献   

6.
岩黄连与黄连的薄层色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黄连系罂粟科岩黄连 Corgdalis thohctrforinFranch的全草 ,生于岩山上 ,贵州有产 ,性凉 ,味微苦 ,能清热解毒、利湿 [1]、止痛止血 ,用于治疗火眼、翳子、痔疮出血、红痢、急性腹痛等。当地农村把它作为黄连药用。因岩黄连作用与黄连相似 ,故以黄连作对照 ,对岩黄连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研究。1 实验材料1 .1 药材 黄连 :购自当地药材公司 ,经鉴定为Coptischinensis Franch(C.teeta Wall.var.chinensisFin.et Gagn.) ;岩黄连 :购自当地农民 ,经鉴定学名为 Corgdalis thohctrfokin Franch.1 .2 试剂 薄层层析用硅胶 G板为自制 ;对…  相似文献   

7.
岩黄连与黄连的薄层色谱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岩黄连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岩黄连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腹腔注射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岩黄连的抗炎作用.结果:岩黄连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岩黄连对多种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岩黄连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黄连具有抗肝炎病毒、抗菌、止痛镇静、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及其他肿瘤的辅助治疗。临床使用岩黄连注射剂时应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监测,同时预防过敏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何志超  王冬梅  李国成  伍俊妍 《中草药》2014,45(11):1526-1531
目的 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岩黄连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卡维汀(1)、刺罂粟碱(2)、氢化小檗碱(3)、四氢巴马汀(4)、碎叶紫堇碱(5)、斯氏紫堇碱(6)、原阿片碱(7)、去氢碎叶紫堇碱(8)、脱氢异阿朴卡维汀(9)、小檗碱(10)、去氢分离木瓣树胺(11)、白屈菜红碱(12)、脱氢卡维汀(13)、黄堇碱(14)、异紫堇定碱(15)、深山黄堇碱(16)。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岩黄连生物碱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较强,抗氧化活性显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化合物3581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6抗氧化活性高,可能是该植物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生物碱中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岩黄连总生物碱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HepG 2.2.15细胞株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从岩黄连总生物碱中分离鉴定了16个生物碱,分别为二氢血根碱(1)、d-紫堇碱(2)、旋卡文定碱(3)、stylopine(4)、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5)、二氢白屈菜红碱(6)、四氢巴马汀(7)、adlumidine(8)、(-)-salutaridine(9)、巴马汀(10)、原阿片碱(11)、小檗碱(12)、coptisine(13)、thalifaurine(14)、dehydroapocavidine(15)和木兰花碱(16)。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5、6、8~11、13、16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8活性一般,化合物11、16活性较弱,化合物6对HBV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9次之。结论化合物1、4~6、8、9、13、14和16均为首次从该药用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0的质量分数较高,是该植物的主要成分,化合物6对HBV抑制活性较强,可能是该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岩黄连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岩黄连的资源与鉴定研究 中药岩黄连全草清热利湿,民间用于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区疼痛、腹痛等。自然生长于岩石峭壁或高山岩洞,生长温度在15—25℃之间。由于其生长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因而地区分布较窄,多见于桂西及桂西北等地,以广西东兰、巴马、都安、靖西、德保较多;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等省。  相似文献   

13.
黄连标准提取物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化黄连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黄连标准提取物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标准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黄连碱的含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提取物得率25.47%;标准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黄连碱的含量分别为23.02%,5.63%,5.72%。盐酸小檗碱在8.5~271.2 mg·L-1呈良好线性,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4%(RSD 1.92%);盐酸巴马汀在4.2~133.2 mg·L-1呈良好线性,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52%(RSD 1.65%);盐酸黄连碱在3.1~97.2 mg·L-1呈良好线性,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80%(RSD 1.45%)。结论:乙醇回流是制备黄连标准提取物的有效方法。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可用于黄连标准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黄连肉桂药对配伍对黄连总碱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黄连总碱大鼠小肠吸收特性及黄连肉桂配伍对黄连总碱小肠吸收的影响,探讨黄连肉桂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体外小肠吸收模型,考察时间、浓度及转运方向对黄连总碱大鼠小肠摄取和转运的影响;同时考察黄连与肉桂不同比例配伍后,黄连总碱的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变化规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连肉桂水煎液、小肠浆膜液、组织匀浆液中的总碱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连水煎液中总碱成分具有与小檗碱类似的P-糖蛋白底物转运特性:总碱在大鼠小肠的摄取和转运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总生物碱的转运明显受到转运方向的影响,从浆膜面到黏膜面的转运明显大于从黏膜面到浆膜面。黄连与肉桂在一定配比范围内,黄连总碱的小肠吸收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以黄连总碱为指标,二者配伍对黄连总碱的吸收存在最佳配比关系。黄连各生物碱成分经小肠吸收和转运特性相似。结论:小肠吸收和药物间的化学反应共同影响了黄连肉桂药对的配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连提取物在大鼠肠外翻实验中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用肠外翻模型研究黄连提取物不同剂量在大鼠不同肠段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以小檗碱(berberine,BER)和巴马汀(palmatine,PAL)为黄连提取物中代表成分,用HPLC对其进行检测,计算BER和PAL的吸收参数来分析其在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不同剂量时黄连提取物中BER和PAL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BER和PAL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黄连提取物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空肠对BER和PAL吸收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次为回肠和结肠。结论:不同剂量黄连提取物中的BER和PAL在肠道不同部位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其吸收形式可能为被动吸收。  相似文献   

16.
黄丽容  韦莹  雷明  张占江  檀龙颜  李翠 《中药材》2022,(12):2817-2821
目的:研究钙胁迫对瑶药岩黄连生长、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幼苗为实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4、30、100、300、400 mmol/L的CaCl_(2)溶液处理1个月苗龄的岩黄连幼苗,25 d后检测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并测定其生长指标、可溶性糖及内源钙离子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岩黄连碱含量。结果:在钙离子浓度为4 mmol/L时根冠比达到最大值,100 mmol/L时株高、茎粗和地上干重达到最大值,且增加钙离子处理浓度,能够有效提高岩黄连的折干率;岩黄连净光合速率(Pn)在CaCl_(2)浓度为40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钙离子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内源钙离子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外源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岩黄连碱含量随着钙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通过提高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内源钙含量,岩黄连对高钙环境表现较强的耐受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岩黄连生物总碱予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0 d,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光镜下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岩黄连生物总碱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注射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所致的ALT和AST的升高,同时能升高肝组织中SOD的含量,并能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 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连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ER)、盐酸药根碱(jatrorrhizine,JAT)在大鼠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回流实验,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两方面对黄连提取物中BER和JAT的肠段吸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黄连提取物中BER和JAT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54 0,0.116 0,0.979 3,0.679 5 h-1和0.074 3,0.056 4,0.045 6,0.023 4 h-1;BER和JAT在肠道中的吸收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小肠中上部对BER和JAT的吸收具有明显的优势;黄连提取物在22~88 mg.L-1,BER和JAT的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Ka值基本保持不变。结论: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肠道中均有吸收,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9.
岩黄连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岩黄连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mm×6.0mm,5μm),乙腈-缓冲溶液(1∶1)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mL/min,检测波长285nm。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的操作规范(版本2004A)计算。结果13批岩黄连注射液的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确定了12个共有峰,建立了该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结论本法可作为岩黄连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崔祥  陶金华  江曙  魏晓燕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8,49(9):2103-2107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