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微生态学作为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边缘学科,正在发展壮大,并已自成体系,探讨在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中,以适当的方式和内容形式开展中医药微生态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星宇  张国成 《陕西中医》2006,27(10):1249-1250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的关系与应用。方法:参阅微生态学、中医相关理论,对两者的内涵进行对照研究,找出内在联系。结论: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微生态学中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观点,有着深刻的卓越预见。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和失调,是人的内气正邪交争的过程。微生态的失衡,是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的中医观。  相似文献   

3.
4.
通过阐述浊毒理论及人体微生态学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医学浊毒理论与微生态学共同的核心理念,由此对浊毒理论提出了新的解析,即"浊毒-微生态"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探索口腔、胃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模式。从人体微生态学方面诠释浊毒理论,既是对现有浊毒理论及微生态学的有益补充和扩展,也是将现代微生物生态学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冬季感冒患者及健康人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冬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正常人群上呼吸道菌群状况,从微观层面部分揭示冬季时令外邪的致病特点和发病机理;初步分析菌群与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昆明市盘龙区江岸小区医院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61例作为疾病组,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并进行上呼吸道微生态指标的检测,设社区内健康人作对照组。实验结果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冬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上呼吸道菌群密集度显著增高;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风寒、风热两证型患者的上呼吸道微生态差异显著(P〈0.05),主要表现在厌氧菌群密集度和优势菌两个方面;风热型组和风寒型组之间存在不同的上呼吸道菌群紊乱。结论:上呼吸道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和不同证型实质研究的参考指标,可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微观实质上证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良铎  焦扬  张喆 《陕西中医》2006,27(8):970-971
目的探讨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生物生态规律诠释中医正邪理论。结论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最具相通之处的是中医学的正邪理论。他们在理论上和观念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微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微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具有“自净”机制,这也是机体“正气”的重要内容;微生态失衡时微生物的一些作用由生理转变为病理性,形成微生物致病机制,微生态系统由“正气”向“邪气”转化。此项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应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丰富和发展中医临床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生态学从细胞水平和分了水平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宿主,其作用在于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本质等方面。中医学的传统理论内核与微生态学在一些基本理论观点上具有同一性,借助微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和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经》处处都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其理论指导基础是精、气、神和阴阳五行。书中十分注重整体观念,不仅从脏腑、经络、气血、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全面关注,从疾病发生发展势态上也注意得十分详尽。动变制化力求理法方药清清楚楚、丝丝入扣,提出人之有生全凭乎火,而人之病惟火十居八九,并细腻的将火分为君火与相火,阴火与阳火,  相似文献   

9.
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六淫气象因素的变化以及大气污染产生的有毒因子可导致人体呼吸道微生态失平衡,对呼吸道菌群的定植具有明显影响,使免疫功能受到损害,致使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增高。就当前对六淫气象因素与人体免疫及呼吸道微生态平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从微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其是否发病不仅取于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还取决于人体的微生态平衡以及免疫机能的状态,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直接与人体的“正气”相关,病原微生物则属于“邪气”的范畴,人体的免疫状态与病原微生物的关系,也就是“正气”与“邪气”的关系,人体微生态平衡与中医“邪正”相争机理的相关性,体现于人体内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平衡和非平衡关系中,通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中医邪正发病学说,可以从微观层面揭示“邪正”发病学说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规律,进而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从三个层次上开展:一是医院应具有的医院文化,二是中医院应有的特色文化,三是个性突出的鲜活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医院要发展,首先离不开党的中医政策,更要有热爱中医、献身中医药事业的精神。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专业人才素质,继承发扬传统医学,是中医院发展的关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是县级中医院不断发展的传家宝,“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只有抓住机遇,奋发图强,才能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中医药在医疗、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根据《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神,结合医院发展实际,决定在年内开展"提升能力、深化内涵、加强中医药服务建设"为主题的中医药振兴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概念的界定谈中医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应分为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中医的现状是继承不力、发展缓慢,其中自圆其说的理论框架已成为束缚中医发展的瓶颈。中医药要发展,一要打破自圆其说,二要向西医学习,三要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开发与应用”课程建设的思路、方法及意义所在。方法:通过概述当前中医药科技与高校教育的发展动态以及“中药开发与应用”课程建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目标与要求。结果:总结“中药开发与应用”课程建设的意义。结论:“中药开发与应用”课程建设在高校中医药教育中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对医学的影响日渐深远,将促进中医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的意义、建设原则、建设内容等方面论述中医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以突出中医院中医药诊疗环境特色,进一步弘扬和普及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药功效相关的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之间组成了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发现这一复杂网络的内在联系,揭示各成分间相互协同的机理,明确这一复杂作用关系的整体效应,对于基本清楚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是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融合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的基本概念,提出中药功效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中药功效的分子网络、模块网络和概念网络。提出中药功效网络构建的三种基本途径,分别为基于中药作用靶点辨识、基于药理指标相关作用环节和基于中医理论与中药基本信息的网络构建,并以活血化瘀功效网络为例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可能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功效相关的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之间组成了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发现这一复杂网络的内在联系,揭示各成分间相互协同的机理,明确这一复杂作用关系的整体效应,对于基本清楚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是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融合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的基本概念,提出中药功效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中药功效的分子网络、模块网络和概念网络。提出中药功效网络构建的三种基本途径,分别为基于中药作用靶点辨识、基于药理指标相关作用环节和基于中医理论与中药基本信息的网络构建,并以活血化瘀功效网络为例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可能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