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医学对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药及其复方自身的特殊属性,导致了方剂量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从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自身特点、不同剂量的中药及复方对疗效的影响和不同医家对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方剂剂量与疗效相关性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肤敏膏”的研发探析中药复方研究中的量效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生  李静平 《中药材》2008,31(1):111-112
"量效关系"是药物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的关键之一.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中药复方研究中的"量效关系"不易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本文从"肤敏膏"的相关研发实验入手,探析中药复方研究中的量效关系问题,以期深化中药复方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黄芪单味药及复方的研究2方面入手探讨近年黄芪量效关系研究进展,指出中药的量效关系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其中影响量效关系的因素很多,而中医药基础理论是中药量效关系的核心和关键,目前中药及复方量效关系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完整系统的体系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4.
于淼  韩佳瑞  焦拥政  赵林华 《中医杂志》2011,(20):1793-1794
通过分析中药及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及其复方剂量阈、治疗窗的概念,以及加强剂量阈、治疗窗研究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实验研究量效关系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中药复方实验研究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复方剂量比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复方时间量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拆方合方与疗效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中药复方实验研究的量效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剂量阈、治疗窗阈的概念,建议中药复方实验从研究载体,剂量标准,量比,参照指标,时间量效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剂量阈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0.5),最佳剂量阈范围([D]0.8~[D]0.2),剂量阈([D]0.2)。当病、证、方、药确定后,中药复方药的效仍然是个复杂性问题。中药复方效应有整体效、器官效、分子效等,并有其相应的剂量阈。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多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动力学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方法:分析中医药学科与网络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结果:与单成分有效性研究相比,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问题分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是指中药复方入口前的原成分群与某一时间点固定的网络关系,如中药复方采用指纹图谱表达,亦为网络谱效学问题;动态的网络药理学问题是指入口后中药动态代谢后血样中成分群与各时间点的网络药效动力学问题,与指纹图谱结合后者为网络谱效动力学,后者包括前者,因此中药复方网络谱效动力学问题是量-比、量-时、量-效三者的有机统一整体;结论: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的关键而又基础的科学问题是基于网络平衡常数表征的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测算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药量效关系指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用量与其作用于生物体时所产生的效应间的关系。中药量效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中医药学科最为基本的,也是最具特殊性的科学问题之一。1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意义1.1保证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深入开展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有助于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目前对于大部分中药的量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谈中药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兰秀  顿宝生 《陕西中医》2008,29(4):492-493
目的:探讨中药药效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针对复方量效关系中的量值辨证、动量原理、量势结合三个特点,从评价参数和数学模型两方面,对水闸门法、总分法,加和法及矩阵法等中药综合评价方法予以分析。结果:矩阵法更能表现出复方不同指标的综合作用,更能反映试验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历来重视对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在中医经典古籍中多有论述.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包括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提出和不断拓展为中药复方的时效关系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于血清药理学的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病-证-方-量-时-效”理论体系,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瑞  花宝金  李杰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181-4184
中药作为我国治疗肿瘤的特色,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客观认识、分析和评价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对于肿瘤安全用药的科学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经成为影响国际交流的关键性问题。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分为临床前、临床试验(微剂量试验和传统临床试验)、临床上市后再评价等3个阶段,在评价中要区分不同阶段、不同中药类型(经典方剂、中药提取物等)的评价重点,口服类中药注重慢性毒性反应,注射剂应关注微剂量试验与质量控制,有毒中药要重视抗肿瘤的量-效、量-时以及中药毒性分级研究,并且要不断完善各阶段抗肿瘤中药的安全评价方法,如引入证候分类理论的评价理念、引入与中医治疗疾病理念相似的代谢组学和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并且在借鉴国外安全性评价理念的同时要注重中医理论的自身特色。积极探索抗肿瘤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策略对于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为中药国际交流提供保障性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药剂量与量效关系存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中药量效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应该以临床疗效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从而有可能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量效关系的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剂量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阳长明  林丹  郑天骄  王玲玲  顾杰  宋菊  李慧  唐溱 《中草药》2019,50(16):3741-3746
中成药剂量是决定其临床有效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中成药剂量的分析研究较少。通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919个中成药及其药味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典收载中成药处方中大部分药味日服饮片量小于药典单味饮片用量,且无论是其处方中单味药的日服剂量还是处方日服总剂量,均远小于中医临床汤剂常用剂量。对中药有效方剂成药化过程中影响中成药剂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由临床有效方剂转化为中成药的新药研究中,应充分重视临床有效方剂的药味剂量,注重量效关系研究,以"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研制高质量中成药,以体现、发挥原有方剂的疗效。如何在原临床有效剂量的基础上制定新药剂量,是中药临床有效方剂成药化研究中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九种护肝中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蒋惠娣  黄夏琴 《中药材》1997,20(12):624-626
本文测定了丹参、田基黄、过路黄、野菊花、白芍、黄芩、女贞子、华紫珠、败酱草九种护肝中药对大鼠离体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发现受试药物均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该组中药是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它们护肝及其他功效的现代药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药性科学内涵与性效规律研究,本文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具有某类传统功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药性组合为切入点,通过药性组合间的研究结果对比,在整体层次上发现传统功用与药性组合的客观规律,在单味药层次上明确药性的药效特点与代谢特征,在分子水平层次上揭示药性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其效应的组织分布,从而建立中药“证候-功效-药性”系统网络,阐释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胜  聂安政  王笑  张冰 《中草药》2019,50(7):1708-1712
量效关系是确定中药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瓶颈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建议将谱效关系理论引入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为推动中药量效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功效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对中药复方临床作用的总结,是复杂化学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通过对传统中药复方功效发展,中药复方对症功效,复方功效与药理效应关系,复方功效相关物质基础研究及评价等不同方面问题的探讨,分析和总结了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旨在为中药复方新药功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析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物质基础层面诠释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筛选《中国药典》第一部明确有主要有效成分记载的植物类中药共计334种,中药主要成分280种,计算每种成分的分子描述符(包括一维、二维、三维及半经验量化计算分子描述符),通过广义规则归纳算法(Generalized Rule Induction,GRI)筛选强相关的分子描述符。结果: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性较强的主要成分分子结构描述符多与分子的能量状态有关系,分子能量状态越高,与中药热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分子能量越低,与中药寒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平性中药不明显。除分子能量状态外,中药药性还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碳、氢、氧原子数,氢键供体数目等分子结构描述符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结论:中药药性确实与中药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分子描述符是三维分子描述符中的分子能量,提示中药药性作用可能与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子能量状态以及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而产生的综合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中药中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为开发新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株BGC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体外培养法,鉴定受试的40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伞形花内酯刘寄奴酸酯、木桔素、环氧酸橙皮油素、酸橙皮油素、前胡酮、芸香苦素、牛防风素和异香柑内酯对人胃癌细胞株BGC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效应关系;伞形花内酯刘寄奴酸酯、异虎耳草素、前胡素和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效应关系。结论:香豆素类化合物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中的宝贵财富,多成分、多靶点是其优势和特色所在。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与该复方临床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药理活性成分。随着有效成分组概念的提出,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基本原理和近几年开展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化合物群分析法,指纹图谱分析,药代动力学,高通量药物筛选等技术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研究中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药物的继承和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思路和技术上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并最终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