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王雪苔研究员考证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多年,曾绘制1幅五行格局组方图,该研究继续王雪苔的研究,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绘制"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并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还可以借此探索亡佚已久的《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国中医科学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总结《辅行诀》的组方用药规律,结合经络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将《辅行诀》的脏腑补泻规律应用于针灸临床,为针灸临床辨证取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吴茂林 《中医杂志》2012,53(22):1902-1905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摘录于失传的经方之祖——《汤液经法》,继承了《汤液经法》的学术思想,并与《伤寒杂病论》也有共同的学术渊源.重点探讨《辅行诀》中的古代经方的制方法则及制方思想,探讨以五味为基础来遣方用药的以昧成方的理论基础以及中药五行五味互含的内涵,以大小补肝汤、大小泻肝汤为例分析以味成方的经方制方法则,并提出更为深层的制方思想和法则是五行制方,深入探讨五行制方的理念,对于理解古代经方的制方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创制新的方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学界普遍认为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即为《汉书·艺文志》所载《汤液经法》,《辅行诀》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以五行体用制化图为核心,融合阴阳五行学说,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经方的组织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临床诊疗方法。《辅行诀》所载外感天行疾病用方有阴旦、阳旦、青龙、朱鸟、白虎、玄武六名,且各有大、小汤之分。阴阳二旦与四神不同,二旦补体即为助用,助用即可补体,而四神补体即为泻用,泻用即可补体,此阴阳调和,阴平阳秘之妙要也。  相似文献   

5.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撰.《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问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相似文献   

6.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一卷,于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旧题梁代陶弘景撰。通过考证《辅行诀》中出现的"神识""默契"这两个佛教词汇,对《辅行诀》的成书年代提出了新的观点。《辅行诀》中的泻肺汤、调中补心汤出现了"神识"这一佛教词汇,书中指出这两个汤方抄录于《汤液经法》。《汤液经法》见于《汉书·艺文志》,当时佛教尚未兴盛,所以,泻肺汤、调中补心汤是否源于《汤液经法》,可疑。另外,"默契"是佛教禅宗词汇,根据禅宗兴盛于唐末以后这一事实,确认此必非梁代陶弘景之言,当为宋以后人所补入。最后,通过结合道教、佛教的发展史,解释了"辅行诀"取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由梁代陶弘景所著,继承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以及《汤液经法》的学术思想,提出了依据五脏体用划分疾病虚实以及药物五味五行互含的理论,成为了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巨著,其中对情感性心境障碍的治疗亦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思路,本文将从心、肝、肾三脏的生理、病理,以及基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学术思想提出的治疗原则,阐述情感性心境障碍的中医治疗,并附一典型医案,来论证其对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贾懿新 《河南中医》2014,(3):544-545
肝气亏虚可致气机疏泄不利,阴阳失于调和,导致失眠。大补肝汤源于陶弘景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从“肝气虚”入手治疗失眠症,遵循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五脏同调,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传承了《内经》"藏象"理论的精髓,彰显了五行学说,体现了《汤液经法》严谨的组方原则,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治疗理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医学文献,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中记载的五脏病证下大小补泻诸方,具有非常严谨的组方规则,而其中辨心脏病下所列的8首方则不完全符合其中组方规律。另书中留存的“汤液经法图”为汉以前已失传《汤液经法》的关键组方原理图,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五脏虚实辨证体系与中药五味补泻化合配伍规则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本文主要运用“汤液经法图”解构《辅行诀》中辨心脏病文下诸方法式,从五味补泻配伍和病因病机角度分析心病的证治原理,通过研究心病治疗五味化合组方的原义和深义,发现大小补心汤虽形式与一般大小补泻汤存在差异,但其原理仍符合五味化合理论,可能为后人对“汤液经法图”的发挥与应用,属一脉相承。并运用该理论解析心病经典方两首,为该理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经典方剂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将五行互藏理论引入针灸五输穴之中,从汤液经法图组方思想的角度形成了六腑五输穴组成的大小补泻方,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输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方组方配伍严谨,药简力宏,是中医传世瑰宝,然而后世对其组方原义较难窥测,尚未形成理论突破。《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保存《汤液经法》方60首,书中以辞析理,以图解方,对研究经方组方法则有重要价值。五行互藏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下的组方用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使纷繁复杂的药物易于掌握。文章基于五行互藏理论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经方组方法则进行探讨,认为其总的组方法则是在五行互藏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并以五味五行互藏的25味中药为组方基础,以体味补、用味泻、化味平为组方特点,以复脏气和平为组方目标。旨在探究经方组方思路,为现代经方研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开阖枢"理论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载大小玄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真武汤类方有新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志刚  柴程芝 《中医研究》2008,21(11):59-6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复出,对于中医学,尤其是经方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辅行诀》及《伤寒杂病论》均源于古《汤液经法》。两书的用药、组方多有一致之处。但近年的研究多集中在该书的历史源流及其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方面,对于《辅行诀》中的药物应用及配伍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5.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据传为陶弘景及其门人辑录伊尹《汤液经法》,并增补或整合《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而成,书中药物五味理论与《内经》有相承的部分和不一致的部分,其特点是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以五味功用为鉴药基础,以"苦""欲""急食"为五行补泻目标,通过增加的药物"体""用""化"味,扩展了五行药物的应用功能,同时在汤液经法图中融入进退和数理理论,对于本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0)
《辅行诀》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法国传教士伯希和到敦煌盗掠经卷,而《辅行诀》幸免于难,被守洞道士王园箓转移他处,1918年被河北省威县张偓南先生以高价购得,后传其子张耸云,耸云又传其子张大昌。该书与《伤寒论》渊源颇深,对其解读一直是国内外中医界一大难题。此文从《辅行诀》辨病用药体系,汤液经法图,该书作者考及"伤寒、金匮"4个方面,对该书作一分析,为认识和了解这一医籍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运用开阖枢理论的"少阳为枢"思想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小阴、阳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桂枝汤、黄芩汤有新的理论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病诸方的组方规律,而体、用、化味理论可以解析救误治诸五脏泻方的组方规律。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方及救误大小泻方凡30首,临床应用广泛而行之有效,但其组方用药易于混淆。本文根据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内在规律,将相关方剂凡25味中药以五行互藏理论定位于手指,形成在手指上通过掐指推导组方配伍的简易方法,以期为有效推广和应用敦煌《辅行诀》凡30方提供新的掌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气味为中药最本质特征,梁朝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系统阐述了其完备的以味成方体系,成方体系中应用了阴阳和五行两者哲学方法,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并将其中方剂——大补肝汤应用于肝气虚型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