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三阴性乳腺癌病人133例,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无远处转移、未行新辅助化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R的表达情况,分析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33例病人中AR表达阳性38例,阳性率为28.6%。AR阳性与年龄(≥50岁)、绝经状态、较低的Ki-67指数和CK5/6阴性相关(P0.05),与初潮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脉管癌栓、临床分期、EGFR状态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AR阳性组病人在总生存上优于AR阴性组,无病生存无差异。结论 AR阳性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且AR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病人有更好的总生存,提示AR或许可以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新的预后指标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t)在乳腺癌中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sst和ERPR的表达。结果 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11例,其中8例sst(+);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9例,其中7例sst(+),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6,P〈0.05)。良性乳腺瘤10例;其中4例sst(+)与20例乳腺癌sst(+)相比,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9.22,P〈0.01)。结论 sst对原发性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新疆地区的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汉族与维吾尔族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提取AR表达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78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汉族127例,维吾尔族51例在178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率为21.3W0(38/178),AR阳性表达与TNBC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有关(X~2=15.196,P0.001),而与TNBC患者的民族(x~2=0.203,P=0.688)、年龄(x~2=0.221,P=0.715)、肿瘤大小(A=0.047,P=0.855)、组织学分级(AY=0.001,P=1.000)及淋巴结状态(x~2=0.874,P=0.354)均无关,且在新疆地区的维族和汉族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的TNBC患者中,AR阳性表达与Ki-67表达有关,而维族与汉族TNBC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探讨XIAP、Sma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治疗的29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49例为三阴性乳腺癌,242例为非三阴性乳腺癌。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XIAP、Smac表达。Smac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56.6%(P0.05);XIAP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8%、63.2%(P0.05)。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促凋亡因子Smac可能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受抑是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表现特殊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105例行手术治疗的TNBC患者的癌组织进行研究,另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10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病灶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BC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中STIP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 24.0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TIP1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NBC组织中STIP1蛋白阳性率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TNBC组织中STIP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预后指数及Ki-67水平显著相关(P<0.05);STIP1阳性表达组患者累积总生存期(OS)和累积无病生存期(DFS)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716、4.457,P=0.035、0.041)。 结论TNBC组织中STIP1显著阳性/高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预后指数及Ki-67水平等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疾病进展,可作为潜在TNBC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8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TNBC患者肿瘤组织中IL-8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8蛋白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例T...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临床治疗措施有限,预后极差。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TNBC患者新鲜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FAT4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TNB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T4的表达,分析FAT4的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例新鲜标本中,TNBC组织中FAT4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以癌旁组织为参考,TNBC组织中FAT4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82±0.09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37±0.082。60例石蜡标本分中,FAT4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3.33%vs.71.67%,χ^2=28.104,P<0.001);FAT4的表达与淋巴结状态(P=0.034)、肿瘤大小(P=0.001)、TNM分期(P=0.028)、组织学分级(P=0.023)和Ki-67指数(P=0.031)明显有关,而与年龄(P=0.744)和月经状态(P=0.933)无关;FAT4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明显长于FAT4阴性表达患者(42.0个月vs.34.6个月,P=0.037);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FAT4高表达是TNBC患者DF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52,95%CI=0.29~0.98,P=0.041)。结论:FAT4在TNBC组织中呈低表达,FAT4的低表达与TNBC患者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瘦素及其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乳腺癌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瘦素及其受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瘦素与瘦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瘦素mRNA及蛋白在正常乳腺及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瘦素受体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4.40%。正常乳腺组织mRNA阳性表达率7.69%;瘦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瘦素受体的表达与瘦素表达明显相关(P〈0.01)。瘦素及瘦素受体高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浸润明显相关(P〈0.01)。结论 瘦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瘦素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或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和生长抑素受体5(SSTR5)两个受体亚型在人垂体催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人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16例及4例尸检获取的正常垂体组织,采用新型特异性SSTR2和SSTR5的单克隆抗体(UMB1和UMB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收集51例三阴性乳腺癌标本,用高通量测序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CA1突变和EGFR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1突变与EGFR的表达。结果BRCA1突变患者发病年龄较小、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临床分期较晚(P<0.05);EGFR在肿块最大径>2cm、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BRCA1与EGFR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及EGFR,对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CXCR4及CD14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TNBC组织及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XCR4和CD14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XCR4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其表达与TNBC的临床分期、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D147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其表达与TNBC的临床分期、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XCR4与CD147在TNB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CXCR4、CD147可能参与TNBC的进展及转移,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SSTR和ER、PR在6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68例乳腺癌中,SSTR阳性表达44例(64.70%),ER、PR阳性表达51例(75.70%),ER、PR和SSTR同时阳性表达阳性41例(60.29%)。ER、PR和SSTR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51 6,P<0.05)。SSTR阳性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SSTR阴性者(P<0.05);SSTR阳性且ER、PR阳性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SSTR阴性ER、PR阴性患者(P<0.01)。病理分化低的有47例,SSTR阳性表达36例(P>0.05)。结论SSTR表达与ER、PR表达有明显相关性,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KiSS-1基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类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其受体hOT7T17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KiSS-1 mRNA和hOT7T175 mRNA的表达。结果 40例乳腺癌组织中,17例(42.5%)KiSS-1基因表达阳性,10例(25%)hOT7T175基因表达阳性;正常组织中29例(72.5%)KiSS-1基因表达阳性,20例(50%)hOT7T175基因表达阳性。KiSS-1基因和hOT7T175基因失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均无显著相关性,而KiSS-1基因在淋巴结阴性者表达阳性率为63.6%,阳性者仅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iSS-1基因失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该基因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中一个重要的监控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三阴性乳腺癌常表达基底样表型,临床上预后差,无病生存率低.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三阴性乳腺癌及31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是乳腺癌不良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方法检索Pub Med、Elsevier-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关于EGFR在TNBC中表达的文献,检索从建库以来至2014年的所有相关英文文献。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TNBC组1 006例和非TNBC组2 9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TNBC患者中EGFR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TNBC患者(OR=6.57,95%CI为3.42~12.61,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关于种族分层分析中,无论在白种人还是黄种人中,EGFR在TNBC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TNBC患者(白种人:OR=8.93,95%CI为4.16~19.17,P0.000 01;黄种人:OR=2.79,95%CI为0.99~7.89,P=0.05)。结论 EGFR在TNBC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非TNBC患者高,可能成为TNBC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POⅡα、Ki-67及p53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6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OPOⅡα、Ki-67及p5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26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15.47%(4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占84.53%(224例)。三阴性乳腺癌中TOPOⅡα、Ki-67及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8.05%、73.17%、65.85%,与非三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的高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级相关(P<0.05);p53的高表达与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Ki-67的高表达与组织分级和肿瘤直径相关(P<0.05)。TOPOⅡα与Ki-67及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TOPOⅡα、Ki-67及p53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医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更好的评估,也为更精准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新型微管结合蛋白Nu S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癌组织50例,与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7例(距癌灶5 cm以上)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20例,分别用免疫组化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u SAP蛋白与m RNA的表达,分析Nu SAP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u SAP蛋白与m 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P0.05);Nu SAP蛋白与m RNA的表达均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明显升高(均P0.05),而与绝经状态、年龄以及ER、PR、Ki-67的表达无关(均P0.05)。结论:Nu SA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