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顾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97-1598
目的调查研究痛风患者饮食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治疗的24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不同文化程度及病程患者的饮食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将其生存质量及疾病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文化程度较高及病程较长者的饮食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均好于文化程度较低及病程较短者,生存质量及疾病控制效果也优于文化程度较低及病程较短者,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病程对其饮食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其疾病控制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ZWINT在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据库分析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ZWINT在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数据库进一步分析ZWINT表达与黑色素瘤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而后构建慢病毒干涉ZWINT表达;最后分别通过凋亡实验及Celigo划痕实验检测ZWINT对A375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ZWINT在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高表达的ZWINT与黑色素瘤转移期及预后不良相关。敲降ZWINT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结论 ZWINT在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内高表达并通过抑制凋亡及促进迁移能力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静  莫育芹  磨勇 《西部医学》2013,(12):1835-1836,1839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浓度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其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OPN及CEA浓度,分析两种标志物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病例组的OPN浓度为(78.3±24.2)ng/ml,CEA浓度为(36.2±24.6)ng/ml;对照组的OPN浓度为(42.8±14.8)ng/ml,CEA浓度为(2.4±0.8)ng/ml;单项检测OPN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60.0%及75.0%,单项检测CE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58.3%及73.3%,联合检测OPN及CEA的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7%及91.6%.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OPN及CEA可提高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检测方法简便,可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多次发生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8例反复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瘢痕体质、穿刺及按压不当均是血管通路狭窄及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针对各种高危因素,早期预防、给予心理及营养支持、穿刺中注意防护,可以降低血管通路狭窄及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宝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898-899
目的探讨前不均倾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发生前不均倾位的50例产妇给予正确的产程处理及护理。结果通过采取正确的产科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了难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结论前不均倾位的发生,会给孕妇及胎儿带来极大危害,正确的产程处理及护理,可提高产程中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性,降低难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及研究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6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6例体检示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血清及组织VEGF及MMP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宫颈癌分期患者的血清及组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及组织VEGF及MMP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妇女,同时观察组中宫颈癌分期较高患者的血清及组织检测结果均高于宫颈癌分期较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VEGF及MMP表达均相对较高,且其表达情况受疾病分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曼月乐避孕作用及对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保守手术后减少复发的疗效观察。方法:对于正常健康要求避孕的妇女1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要求避孕及治疗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小于3cm)要求避孕及治疗11例,子宫腺肌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要求避孕及减少复发的分别为10例,适时放置曼月乐,定期随访及复查,观察避孕、月经及痛经情况,子宫及卵巢囊肿大小变化。结果:曼月乐带器妊娠率为0%,放置曼月乐后12个月,所有妇女的月经量均较放置前明显较少,子宫腺肌症患者及内异症患者痛经明显缓解,子宫缩小,CA125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曼月乐在避孕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保守手术后减少复发方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对常见传染病感染风险认知状况,以减少感染及交叉感染。方法抽取感染科住院患者及陪护各100人进行感染风险认知状况调查。结果60.5%住院患者及61.2%的陪护不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感染风险及相关知识。不同年龄、学历、职业的患者及陪护对传染疾病的感染风险及相关知识知晓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树立患者及家属的无陪护的理念,减少陪护是降低感染科患者及陪护人员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力图寻找神经胶质细胞及相关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影响,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及相关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及损伤修复过程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腰椎滑脱的原因,滑脱程度,及滑脱类型的评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等处理后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图像对腰椎滑脱的病因的分析及滑脱程度的评估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对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89例(89眼)孔源性视网膜病例施行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治疗,随访4个月~4年,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89例中一次手术成功80例,二次手术成功3例,总治愈率为93.3%;手术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术中裂孔定位不准导致裂孔未能封闭。结论: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的有效手段,查找并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眼内注气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治愈6例,好转2例,失败3例,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复发。手术失败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地切除视网膜前膜及玻璃体周边部的增殖条索。手术成功率的高低与PVR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BVI倍频532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和分析用BV153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用法国BVI53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患眼200眼,结果 视网膜周边于性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激光治疗76眼。成功72眼,占94.21%,失败4例是因玻璃体有牵引。结合局部垫压后成功;不放液巩膜外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68眼,一次激光封孔成功56眼,占82.4% ,12例因视网膜下液较多失败,后经使用中药,脱水剂等治疗后,8例二次光凝成功。4例失败;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成功18例。失败4例;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12眼100%手术成功;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及术后激光封闭裂孔26眼,成功100%。结论 BVI53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成功率高,创伤小,周边视网膜裂孔和变性激光治疗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激光可根据病情在术中,术后选择,作为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玻璃体手术均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4.
何静 《四川医学》2012,33(8):1374-1375
目的对近年来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52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采用CO2冷凝,部分视网膜下放液,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部分球内注气术的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8%,90.3%的患者视力提高。结论 CO2冷凝,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球内注气术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共7只眼行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4~19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治愈(100%),7例患眼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眼于扣带术后37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可避免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作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28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手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提高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28眼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访结果 表明26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2眼视力不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2.9%.结论 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进行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能使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A组,52例52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B组,63例63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logMAR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8)min和(70±19)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A组为2眼,B组为3眼。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复位49眼(复位率942%),logMAR视力提高0.337±0.046;B组视网膜复位59眼(复位率93.7%),logMAR视力提高0.367±0.052;两组间视网膜复位率和视力提高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各种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应用V-R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网脱)54眼,其中孔源性网脱伴PVR(C3级以上)18眼,外伤玻璃体积血并牵拉网脱14眼,复发性网脱9眼,合并晶体混浊6眼,血管性并牵拉网脱3眼,后极裂孔3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网脱1眼。结果: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及残留少量视网膜下液)44眼,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9眼,下降6眼。结论:通过玻璃体手术,切除混浊屈光间质后,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视网膜复位术,为视网膜复位创造条件,促进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3-13,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玻璃体牵拉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所有病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处理,如玻璃体腔内填充消毒空气、C3F8、硅油等,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9只眼中后极部裂孔呈裂隙状12只眼(63.2%),小马蹄形3只眼(15.8%),小圆形4只眼(21.0%)。其中<1/4 PD者10眼(52.6%),1/2~1/4 PD者7眼(36.9%),1~1/2 PD者2眼(10.5%)。裂孔位于下方血管弓旁9只眼(占47.4%),上方血管弓旁4只眼(占21.1%),视盘下方1-4个视盘直径距离5只眼(占26.3%),视盘上方2个视盘直径距离1只眼(占5.2%)。后巩膜葡萄肿18只眼(占94.7%),其中Ⅰ型(宽基底黄斑型)11只眼(占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