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60例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结果,对不同类型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的联系进行初步对比分析。结果提示冠脉造影和临床诊断有密切联系。临床诊断明确的冠心病86.1%冠脉有病变,临床诊断非特异性胸痛者91.7%冠脉造影正常。慢性劳累型心绞痛多支弥漫性病变多,自发型病变轻。无胸痛史的AMI常见单支闭塞性病变。左室节段性运动消失、反常运动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常反映冠状动脉多支或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临床确诊AMI的135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5~59岁,59例)、老年组(年龄60~ 74岁,29例)和高龄老年组(年龄75 ~ 87岁,47例);分析各组患者冠心病(CHD)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中,中青年组吸烟史和CHD阳性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高龄老年组,而高龄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脂谱分析显示中青年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B(Apo B)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患者(P<0.05).3组AMI患者检出率最高的血脂异常为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中青年组单支病变(23.7%)显著多于高龄老年组(4.2%).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Gensini积分比较,高龄老年组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论 高脂血症是各年龄组AMI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HDL-C降低.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血脂检测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年龄分为3组:①组1,年龄<60岁,114例;②组2,年龄60~75岁,279例;③组3,年龄≥75岁,204例.应用目测法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法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①3组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3支血管发生病变的概率相似(P>0.05),但≥75岁组左主干(LM)受累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积分无差异,分别为7.58±2.71,7.66±2.98,8.72±3.30,P>0.05;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89±0.86,2.00±0.83,2.32±0.92,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年龄组梗死相关动脉在LM、LAD、LCX和RCA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60岁组、60~74岁组和≥75岁组梗死相关动脉"罪犯"病变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临界病变(50%~75%狭窄)在各组中分布比率分别为2.6%、9.7%和2.9%;重度狭窄(76%~95%狭窄)的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8.4%、36.5%和45.6%;次全闭塞和完全闭塞病变的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分别为79%、53.8%、51.5%.低危"罪犯"病变比率在年龄<60岁组、60~74岁组和≥75岁组中分别为53%、40%和35%,P<0.05;中危"罪犯"病变比例各年龄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高危"罪犯"病变比率组2和组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即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3%、96.8%和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病变更加复杂,但并不影响罪犯冠状动脉急诊手术即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圪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大于等于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 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加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内科接受PCI治疗的1428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组血压、血脂、血糖及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合并及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60岁以下的青、中年患者占47.7%;在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女性在青、中年年龄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前期及老年组。2.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有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均较低,而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3.青年(45岁以下)、中年(45~59岁)、老年前期(60~74岁)和老年(75~89岁)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4.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血压、血糖及血清胆固醇的控制状况均较差。结论:目前住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青、中年患者占了近50%,并且大部分患者血压、血糖和血清胆固醇均在正常范围,因此,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除了控制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应研究和预防其它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比分析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48例锡伯族、57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结果 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内膜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者(1.1±0.3 mm和1.0±0.1 mm比0.6±0.2 mm、88.3%和77.2%比38.0%,P<0.05),但锡伯族与汉族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锡伯族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于汉族(1.82±0.24比2.54±0.31, P<0.05),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也明显低于汉族(8.23±1.35比15.84±2.68,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结论 锡伯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均重于正常对照者,但锡伯族和汉族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锡伯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存在差异,且锡伯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低于汉族;通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伊犁地区维族、锡伯族及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比较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的110例维吾尔族、100例锡伯族及105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Gensini积分。结果: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13.52±1.85)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64±0.53)均明显高于锡伯族及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7.92±1.35)vs.(8.21±1.65),P>0.05〕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24±0.52)支vs.(2.32±0.63)支,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存在差异,且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明显高于锡伯族及汉族冠心病患者,而锡伯族与汉族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及早期治疗的机会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变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别以及冠脉病变类型的不同.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青年、中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家族史以及冠心病病变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青年冠心病患者较多伴有冠心病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病变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同时较多伴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程度相差不大,多有吸烟史.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甘油三酯水平较其他组低,肌酐水平较高.中年组患者介于二者之间,高血压以舒张期压升高为主.多有饮酒史.结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家族史和病变类型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作者观察冠心病(CAG)及(或)CAD并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其冠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并追踪观察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4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心病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早发组,发病年龄<65岁,共155例)和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非早发组,发病年龄≥65岁,共194例),分析早发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比较,早发组中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vs.18.6%,P<0.05),糖尿病的患病比例低于非早发组(29.7%vs.41.2%,P<0.05),早发组患者TG、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水平较高,肌酐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的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47.1%),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35.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钙化病变的发生率低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3%vs.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则高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5.5%vs.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水平增高是早发女性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观察冠心病(CAG)及(或)CAD并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其冠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并追踪观察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79例,根据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非早发冠心病组.统计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TG水平显著高于非早发冠心病组(P<0.05).与非早发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二者在受累冠状动脉部位上并无差别.非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平均Gensini积分高于早发冠心病组(1.97±0.82比1.66±0.93,P=0.003;8.72±6.21比48.65±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95%CI:2.342~10.420,P=0.000)、吸烟(95%CI:9.468~31.220,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95%CI:8.120~23.480,P=0.001)、TG(95%CI:1.224~5.465,P=0.001)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TG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戒烟、降低TG能够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主诉有胸痛的中青年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有冠状动脉病变的2l例作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中青年女性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前降支病变多见。结论对有胸痛症状的中青年女性,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冠心病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接受连续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发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 255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中年组(45岁≤年龄65岁,n=847)和老年组(≥65岁,n=314)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特征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进行前后对比,评价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情况。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中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10%以上或轻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30%以上或病变进展至完全闭塞。如患者有2处及以上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其中任一非靶病变出现快速进展,即认为该患者存在快速进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2年内完成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14.8个月。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男性和吸烟者比例更高,而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既往介入治疗的比例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病变水平,青年组中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0.7%(24/116)vs. 15.6%(175/1 124)vs. 12.1%(52/430),P=0.048]。在患者水平,青年组中有病变快速进展者的比例也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5.5%(24/94) vs. 19.4%(164/847) vs. 16.2%(51/314),P=0.121]。三组患者在非靶病变血运重建、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及全部心肌梗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0.984,95%CI:0.970~0.997,P=0.019)、高血压(HR=0.747,95%CI:0.570~0.981,P=0.036)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1.422,95%CI:1.003~2.016,P=0.048)为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老年组患者出现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显著低于青年组患者(HR=0.593,95%CI:0.354~0.993,P=0.047)。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更高,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警惕病变快速进展所引起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类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成功进行择期PCI手术的1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单支组(n=79)、双支组(n=60)及多支组(n=48)。分别于PCI前及PCI后3 d,检测血清中斑块稳定性指标[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组织蛋白酶K(Cat K)、五聚素3(PTX3)]、细胞凋亡相关分子[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 Fas)及其配体(s Fas L)、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炎症反应指标[hs-CRP、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栓素2(TXB2)、内皮素(ET)]。结果:PCI后3 d,单支组Lp-PLA2、Lox-1、Cat K、PTX3、s Fas、s Fas L、hs-CRP、IL-6、MMP-9、TXB2、ET均显著低于双支组、多支组,且双支组亦显著低于多支组(P<0.05);单支组Bcl-2、NO均显著高于双支组、多支组,且双支组亦显著高于多支组(P<0.05)。结论:择期PCI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引发炎性反应,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致使斑块稳定性降低,且病变支数越多内皮损伤程度、炎性反应越强,心肌损伤越严重,不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602例,其中老年女性207例(老年女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23例,中青年女性129例(中青年女性组),老年男性266例(老年男性组)。对比分析老年女性组与中青年女性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女性组(77.3%vs57.7%,95.8%vs66.7%,P<0.01),两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统计学差异((78.2%vs76.5%,95.0%vs100.0%,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女性组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54±7)分vs(46±5)分,(78±9)分vs(68±4)分,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高于中青年女性,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老年男性患者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QRS波群时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不稳定心肌痛(UAP)患者3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患者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29例,均给予12同步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NSTEMI和STEMI患者QRS波群时限100 ms比例分别为40.00%和41.38%,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5);冠心病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男性比例为71.79%,明显高于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P0.05);冠心病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Gensini评分分别为(51.90±7.20)mm和(81.24±31.11)分,明显高于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9.87±8.10)%,明显低于QRS波群时限≤100 ms患者(P0.05);冠心病不同QRS波群时限患者冠脉病变支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RS波群时限可能与冠心病患者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Gensini评分以及性别有一定关系,而心肌梗塞时,发生QRS波群时限延长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的患者共344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7例设为实验组,其余257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实验组、对照组中分别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根据评分数值分为低危组(1~22分)、中高危组(≥23分)两个亚组。各组均记录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实验室相关检验(包括血脂、肝功、肌酐、血常规、空腹血糖等),对比各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WBC、Neut、GLU、Cr、ALT、AST、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Neut水平、高AST水平是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亚组间比较,中高危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者均为对照组亚组中病变程度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Neut水平、高AST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