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对47例面肌痉挛患者手术,Teflon棉球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责任血管为迂曲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单纯静脉。47例患者术后经过12~24个月随访,治愈37例,治愈率78.7%,有效47例,有效率100%,术后7例患者患侧出现听力严重减退。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对24例偏侧面肌痉挛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并对其手术要点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总结。结果:24例偏侧面肌痉挛术后23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好转。无l例死亡,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随访16例,15例效果满意,l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年人,目前认为面神经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的搏动冲击性血管压迫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日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组患者行耳后小切口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后98%的患者疼痛及面肌抽搐得到缓解,疗效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观察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HFS)的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太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2015年6月采用MVD治疗原发性HFS患者的57例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5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占98.2%,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责任血管为1支血管或为多支血管。1例术中未见明显责任血管。术中见面神经根部有明显血管压迹12例,其中8例术后抽搐即刻消失,4例抽搐明显缓解。57例患者中术后症状即刻消失51例,明显缓解6例,缓解病例在6个月内症状逐步消失。术后同侧轻度面瘫6例,5例在6个月内逐步恢复,1例随访2年仍有轻度面瘫。同侧听力下降5例,随访6个月~2年改善不明显。1例同侧听力永久性丧失。耳鸣2例,3个月内均自行恢复。眩晕、共济失调2例,1个月内恢复。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病例,无致残和死亡病例。随访1~4年(平均2.5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MVD是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老年HFS患者MVD疗效满意,年龄不是MVD的禁忌。MVD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应该作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无痛性、间歇性、不自主的、无规律的同侧面神经所支配区域内的肌肉强直或阵挛发作。目前关于HFS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法较多。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由于疗效好、创伤及不良反应小,已成为治疗HFS的最有效方式。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采用MVD治疗20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面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微血管减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2 a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术后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16例(44.4%),小脑后下动脉14例(38.9%),椎动脉6例(16.7%)。全部病例经1~20个月随访,抽搐症状完全消失33例(91.6%),症状减轻2例(5.6%),手术有效35例(97.2%),手术无效1例(2.8%),复发2例(5.6%)。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中精心操作,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n,REZ)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将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30例接受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随访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随访中面肌痉挛改变情况较好、复发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112例,术前患者面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分,手术治疗后进行随访及术后评估,统计分析患者手术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来源于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的责任血管有85例,占75.89%,来源于椎动脉的责任血管有14例,占12.50%,来源于其它血管的责任血管有13例,占11.61%,责任血管来源于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的患者数明显高于来源于椎动脉、其它血管的患者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肌痉挛患者术后1周内完全消失81例,占72.32%,改善12例,占10.71%,无效19例,占16.97%,复发0例;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92例,占82.14%,改善10例,占8.93%,无效10例,占8.93%,复发0例;术后12个月内完全消失103例,占91.96%,改善4例,占3.57%,无效2例,占1.79%,复发3例,占2.68%.面肌痉挛患者术后1周内耳鸣8例,占7.14%,面瘫7例,占6.25%,听力下降14例,占12.50%,总并发症发生29例,占25.89%;术后12个月内耳鸣5例,占4.46%,面瘫1例,占0.89%,听力下降9例,占8.04%,总并发症发生15例,占13.39%;术后12个月内面肌痉挛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1周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其手术技术成熟,手术部位明确,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临床借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我科采用围套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0例,术后抽搐停止47例,占94%,抽搐逐渐停止2例(4%),无效1例(2%)。 相似文献
16.
郑霁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9):2868-2869
目的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2例经验及疗效。结果30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延迟治愈,治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可靠、有效的方法,手术技巧的改良可以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其发病原因、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5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7例,无法判定责任血管名称3例。面肌痉挛抽搐停止30例,明显减轻2例,1例改善不明显,无效2例。术后12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3例出现不完全性面瘫,6例患侧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面肌痉挛病人手术治疗的资料,改进责任血管的隔离技术。结果:53例术后即缓解,4例延迟治愈,1例部分缓解。总并发症9例,其中神经并发症7例(12.1%),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微血管减压术是微创技术在功能神经外科应用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民医院就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面肌痉挛治疗的患者400例,以65岁年龄为分界线,≥65岁的120例为观察组,<65岁2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2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9.17%、96.0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是2组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率分别为0.83%、3.93%,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属于效果最好的一种治疗方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对57例特发性面肌痉挛(idiopathic hemifacial spasm,IHFS)(其中4例为占位引起的继发性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