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为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特异性强的细胞内标记。此酶最先山 Bullum 等在正常胸腺细胞内测得,随后 Coleman 等发现正常骨髓的少量淋巴细胞内亦有此酶的活性,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则缺乏。自1979年 McCaffrey 等首次在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外周血  相似文献   

2.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是一种DNA聚合酶,在引物寡-或多聚脱氧核苷酸存在下,催化3-OH末端添加脱氧核苷酸残基.McCaffery等人于1973年首先在小儿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的白细胞中析出很高水平的,TdT活性.其后在一部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变病例(主要是出现淋巴母细胞危象的病例)中,也见到同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指标和染色体组型的基因研究来作为鉴别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的依据.通常大多数急淋(ALL)具有一种或多种阳性的 B 淋巴细胞限制性抗原,普通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cALLA)和原始细胞核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符合以上特征者,可确定为前 B 细胞。而急非淋(ANLL)TdT 往往阴性,缺乏 B 淋巴细胞标记。作者报导两例女性 ANLL 病例,具有淋巴细胞的表现型。例1,10岁,肝肿大4cm,脾肿大14cm,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Hb4g/dl,白细胞438000  相似文献   

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_3型、Burkitt淋巴瘤和未分化淋巴瘤均起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相似的肿瘤发生过程和细胞遗传学异常。作者对其细胞动力学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并与过去报道的总体ALL、ALL—L_1、ALL—L_2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2例]诱导治疗前后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初诊白血病各组CD3~+、CD3~+CD4~+、CD3~+CD8~+、NK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初诊白血病各组患者Treg细胞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L和ALL治疗组完全缓解患者Treg细胞阳性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AML初诊组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初诊组CD3-CD19~+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L组缓解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高于治疗前(P0.05),ALL组缓解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LL治疗后未缓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LL治疗后未缓解者的其余各项指标及AML治疗后未缓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初诊白血病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明显,完全缓解组的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严重程度、疗效及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何杰金氏病相关的T细胞急淋白血病(ALL)(2例)和B细胞ALL(1例)曾有报道,而合并普通型ALL系罕见的首次报道病例。患者男性,17岁,因何杰金氏病ⅡE期、结节硬化型于1984年4月入院。两肺纵膈及颈部淋巴结受累。经COPP方案(每疗程包含环磷酰胺600mg/m~2×2.长春新碱2mg,甲基苄肼100mg/m~2×14、强的松60mg×14)10个疗程,未行放疗,患者反应良好。化疗后5年出现疲乏、发热、衰弱等症状。血红蛋白6.3g/dl,白细胞3.3×10~9/L,原始淋巴细胞36%,成熟淋巴细胞63%,血小板4×10~9/L。骨髓原始细胞96%,此类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α-萘酚酯酶、过氧化物酶染色等均阴性。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示CD-19、CD-9、CD-7及CD-10,分别有97%、77%、75%及67%的细胞阳性;HLA-DR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96%细胞阳性,诊断为前B型ALL(普通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常见的淋巴细胞肿瘤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高危淋巴细胞肿瘤患者包括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状态包括起病时白细胞增高、伴有融合基因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处于急变期或加速期、淋巴瘤高危病理类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B/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文献报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儿童高危及复发ALL患者安全、有效【1-2】。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测定了2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19例其它造血系统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中腺嘌呤脱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的活性,并与63名正常人的白细胞进行了对照。20例人ML患者中,18例未接受过细胞抑制剂的治疗;2例接受过此类药物的治疗,但处于复发期。19例其它造血系统肿瘤患者中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0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多发性骨髓瘤(ML)3例。ML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正常对照组63人,年龄21~90岁,无恶性肿瘤证据,外周血白细胞数及分类正常。AML患者与对照组相比,ADA活性明显升高(P<0.01)。ADA活性升高与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的  相似文献   

9.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活性已在儿童急淋白血病和某些慢粒急变患者的原始细胞中被发现,通常认为T-细胞系的TdT活性要比B-细胞系高几倍。作者报导1例16岁男性急淋白血病患者,临床合并纵膈肿块,免疫电泳显示IgG单克隆高峰,证实为合并IgG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B-细胞白血病。但治疗前患者周围血白细胞TdT活性(以氚-脱氧鸟便嘌呤核苷酸——~3H-dGMP渗入量计算)为261毫微克分子/小时/10~9细胞,皇中等度升高。该患者治疗前的周围血白细胞数为17,500,原  相似文献   

10.
对白血病细胞的广泛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当于正常淋巴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在儿童ALL,常有ALL共同抗原(CALLA )的ALL细胞可能是B前体细胞。作者研究了7例儿童和3例成人ALL细胞T细胞生长因子(TCGF)的生成及其对TCGF的反应。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流式细胞光度计(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FACS)分析细胞表型,证明在这些儿童ALL中有5例子-ALL,4例非T非B型(儿童和成人ALL各2例),裸细胞-ALL 1例(成人)。3例成人白血病细胞均为TdT阳性。正常或病人细胞的TCGF生成,按Gillis法测定;ALL细胞对TCGF的反应则以加入外源性TCGF培养3天后测定~3H-TdR的掺入率为指标。结果表明:不论表型如何,儿童ALL细胞均不能产生TCGF;相反,所有3例成人ALL的细胞都可以生成显著活性的TCGF。提示,TCGF的产生只限于  相似文献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其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根据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依次分为早前B型、普通B型、前B型、成熟B细胞型,患者在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异质性,对治疗反应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某些慢粒急性变白血病(CML-BC)病人的细胞常有与急淋白血病(ALL)相关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和酶特征,患者对治疗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主要有效药物如强的松、长春新碱有反应。这些发现,以及在某些CML-BC和1例可能为急性粒单白血病(AMML)的细胞上检出了通常存在于胸腺淋巴细胞上的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都说明类淋巴细胞可能与病情有关。作者用猴抗白血病相关抗元(LAA)和抗正常T和B淋巴细胞血清来测定AMML和CML-BC病人的细胞膜抗元,并研究了AMML和CML-BC细胞的玫瑰花结形成和对PHA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鼠单克隆抗体YB5·B8(CD117)识别位于染色体4q21上人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作者对不同类型白血病CD117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该抗体对髓细胞或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c-kit表达与AML FAB亚型及其他标记物表达间的关系。 115例急性白血病,其中AML62例,ALL23例(B细胞型15例、T细胞型8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5例,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AUL)2例,CML急性期、MDS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3例。获得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后。除YB5·B8外,还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进  相似文献   

14.
慢性白血病     
129 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CML-BC)患者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 [英]/Saikia T…//Leuk Res·—1988 12, (6)·—499 作者用一组单抗,结合用糖原染色,髓过氧化物酶,苏丹B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对60例CML-BC患者原始细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例(31.6%)患者表达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系表型(cALL~+,Ia~+,TdT~-),另1例为髓外淋巴结急性变,其细胞表达T细胞表型。30例(50%)患者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 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 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 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 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 MAL)13例。56例Ph 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 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 8等。Ph ALL组和Ph MAL组缓解率为57.0%,Ph 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 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 ALL、Ph 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Ph AML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NK细胞受体NKG2D和NKG2A在初发ALL和AML患者NK细胞、CD3+T细胞的表达其及相应配体MHC-I A/B和HLA-E在白血病细胞表达差异性和免疫学意义.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细胞对8种白血病细胞系的杀伤效率,并检测6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ALL和AML各30例)骨髓中NKG2D和NKG2A在NK和CD3+T细胞的表达及其相应配体MHC-I A/B和HLA-E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NK92对不同白血病细胞系的杀伤效率存在差异.ALL患者NK细胞和CD3+T细胞的NKG2D及NKG2A阳性表达率与AML患者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ALL患者白血病细胞MHC-I A/B和HLA-E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AML患者(p<0.05).结论:ALL与AML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差异性可能与白血病细胞配体表达的不同有关,而与本身NK及T细胞表达的杀伤和抑制性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HIT基因位于染色体 3p14 .2 ,实验室的研究证实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FHIT基因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出现在多种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采用巢式RT PCR法对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骨髓瘤 (MM )等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检测 ,并对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序列测定。 98份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AML 38例 ,ALL16例 ,CML 34例 ,其它恶性血液病 10例。全部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诊断符合FAB诊断标准。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 2 - 3ml,分离单个核细胞 ,取 5× 10 7个细胞 ,用RTIZOL 试剂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行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回收目的片段 ,克隆到PGEM T载体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在 5 5 / 98(5 6 % )的被检测病例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在AML、ALL和CML异常表达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 38(5 8% ) ,9/ 16(5 6 % )和 19/ 34(5 6 %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未见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4 3/ 98(44 % )的患者表达正常转录本 (Ⅰ型 ) ,4 0 / 98(41% )的患者同时表达正常转录本和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受体CXCR7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株和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细胞)、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和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分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抽取新鲜骨髓2 ml/(人)份,分为ALL组、AML组和正常组,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CXCR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CXCR7表达水平:THP-1细胞为(69.05±3.04)%,HL-60细胞为(20.17±1.53)%,Jurkat细胞为(3.41±2.46)%,THP-1细胞表达高于HL-60细胞(P0.01),而HL-60细胞表达又明显高于Jurkat细胞(P0.01)。2)CXCR7表达水平:AML组为(19.03±3.84)%,ALL组为(3.34±1.71)%,正常组为(2.40±1.27)%,AML组与正常组、ALL组相比,CXCR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ALL组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和HL-60细胞的CXCR7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其在AM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1种新的血液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9.
作者测定了112例患者的骨髓或末梢血细胞终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的水平,对象是未经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组(40例)及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的非T非B型ALL组(8例)、未经治疗的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AML)  相似文献   

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起源于定向B或T系列发育的原始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