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芍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笔者在配方时常会看到白芍在很多方子中频频出现,如果能从医师开的方子中清楚知道白芍的用药特点,就能避免错配,不会把白芍配成赤芍,还可正确知道患者用药.原来最早的用药中不分白芍和赤芍,但从其功效作用和临床实践证明,二者应该区分开.白芍有敛阴和营之功,赤芍有散瘀行血之功,各有所主,不能混为一谈.正式将二药分开,始于唐代,唐《图经本草》正式将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书中阐述了二药的功效差异.《伤寒杂病论》中,第一次有了运用芍药的丰富记载,经后世二千余年的临床反复验证研究,确认其所说芍药即为白芍.因此现在医师在处方中开具芍药,中药房均配以白芍.下面笔者通过对几个方剂的分析来进一步说明白芍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2.
白芍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上应用的白芍均经过去外皮和水煮处理,同时在使用上又有生白芍,炒白芍和酒白芍之分。本文实验结果表明白芍所除去的外皮中仍含有芍药甙,其含量为2.27%;经水煮处理者其芍药甙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水煮者,而带皮者中芍药甙的含量仅略高于去皮者;白芍经炒制和酒炙后其芍药甙含量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白芍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芍为毛茛科芍药PaeonialacttifloraPall.的干燥根。药材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河南、贵州、山东等地也有栽培[1] 。其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能[2 ] 。据报道,白芍根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和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苷类成分。目前,多用芍药苷这单一成分作为白芍的质控指标,难于全面的控制白芍的内在质量,不能对其真伪优劣做出判断。本实验通过用R....  相似文献   

4.
芍药性味辨     
毛莨科植物芍药属芍药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长期以来,芍药依据产地、炮制方法及功效不同又分为白芍和赤芍。但是在药材认定、功效等诸多方面仍有不甚明晰之处。因此,试图从芍药的历史源流、赤白芍之鉴别以及芍药性味功用基础等方面加以阐述,以冀明确赤白芍药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伤寒杂病论》中的芍药见解不一,或认为芍药当为白芍,或为赤芍。本文通过研究各医家的观点,结合《伤寒杂病论》条文,从第12、13、95条,第21条,第279条,第316条来追溯探求张机用芍药的本意。古代人药物的使用大多为野生动植物,随着野生芍药的减少,培植芍药入药的增多及炮制方法的改变,不能直接将汉朝时期的芍药等同于今日的白芍或者赤芍。张机当年并未有赤、白芍之分,赤、白芍功效之分为后世医家临床所发现。《伤寒杂病论》中芍药之意应该本于《神农本草经》的认识,临床运用时也是赤、白芍混用;张机并不认为芍药具有酸收敛阴,芍药酸甘之性为后世医家临床所认识补充。  相似文献   

6.
芍药苷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芍药有白芍和赤芍之分,为中医常用药,均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芍药苷(paeoniflorin)是白芍和赤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一般多以其作为鉴别、含量测定及工艺研究考察的指标成分。笔者统计,在以药典规定白芍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计,赤芍不得少于1·8%计[1],药典中含芍药的成药,制备工艺中有提取浓缩干燥过程,其中多数芍药苷保留率(保留率=成品中芍药苷最低总量/处方中芍药苷最低总量(100)很低,只有20....  相似文献   

7.
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巧凤  严云良  楼小红 《中成药》2006,28(9):1379-1380
白芍(RadixpaeoniaeAlba)系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其中,杭白芍为浙江省的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是白芍药材中的佳品,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1],亳白芍是安徽“四大”名贵道地药材之一,临床广泛用之。目前评价白芍质量的主要化学指标为芍药苷的含量[2],有关白芍中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报道很多,芍药苷的含量除与药材的产地、生长年限有关外,提取工艺条件的不同和测定方法的不科学都会影响芍药苷的含量,从而直接影响白芍的质量评价,因此很有必要制定一个芍药苷含量的下限。故…  相似文献   

8.
药用芍药的栽培与白芍道地产区形成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栽培品的根,经水煮去皮加工为白芍.白芍的形成与芍药的栽培密切相关,栽培芍药的药用并逐渐形成单独一味中药白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与同物种野生品为基源的赤芍完全不同的中药一白芍.道地药材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药物出产辩>.探讨白芍的形成及其道地药材的形成,对于研究芍药野生变家种时性状和药效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阳虚之证,而有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似表证者,误服桂枝汤后的变证所设。乃一酸甘化阴缓急之剂。考芍药有赤、白两种,原方中芍药未分赤、白,根据药用不同,此方应指白芍药。李时珍在白芍一药的解释中引刘完素言云.  相似文献   

10.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广泛应用于《伤寒杂病论》,《本草经集注》首次提到芍药的赤白之分。主流本草著作多认为芍药是平或微寒之品,药味记载以酸、苦两味为主。至于经方中应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历代医家见解不一。作者基于临床实践,发现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作用明显。文章遂以此为例,从《黄帝内经》药性理论出发,探讨芍药的药味及芍药甘草汤中所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并追溯古代文献,结合现代实验研究,分析芍药及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作用的理论根据。依据《内经》药性理论及文献记载,如果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选用赤芍或白芍均有一定道理:从五味功效、五行系统归属方面来看,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应为酸味、收敛缓急,选用白芍为宜;从升降浮沉理论分析,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应为苦味、走泄活血,选用赤芍为宜。如果拓展芍药甘草汤应用,用以治疗咳喘、疼痛类疾病,取其止咳、止痛、缓解挛急等作用,则选用白芍配伍为佳。  相似文献   

1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芍中芍药苷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晓玉  尚诚  王雅亮  张彬  曲海波 《中成药》2005,27(3):350-351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作用;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1].白芍中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通称为白芍总苷(TGP).白芍总苷中芍药苷含量较多.目前大孔树脂吸附已成功用于芍药苷的纯化.金曙光[2]利用DA201树脂、硅胶及乙酸乙酯等多种载体及试剂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提取物白芍总苷含量为70%.本文试验中利用X型树脂一次吸附与解吸附过程,提取物中的芍药苷即可在30%以上,白芍总苷在70%以上,整个工艺流程短,污染少,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2.
吴爱萍 《陕西中医》2009,30(7):858-858
中药赤芍和白芍原本不分,统称“芍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赤、白之分始于梁武帝时之陶弘景,并日:“今出白山、蒋山、茅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从此,由根之赤,白而分为赤芍和白芍。《本草纲目》中亦称“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还指出,从色泽上看“白补而收,赤散而泻。”然而现代中药赤、白芍虽均来自同一种植物,但白芍来源于栽培的芍药根,赤芍来源于野生的芍药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软化方法对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优选白芍的最佳加工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白芍原药材及经过蒸、煮、润三种软化方法炮制的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结果 蒸、煮、润三种不同加工方法制得的饮片芍药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润>蒸>煮.结论 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浸润法为最佳白芍的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包括不同地方白芍药材和浙江不同类型白芍药材。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浙江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都比较高,除了紫红花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为2.600%,其他4个浙江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都高于3.0%,其中"浙芍1号"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为最高,达到3.572%。亳芍和江西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较低,但亳芍和江西白芍样品中另一化学成分含量比较高。结论:不同白芍样品中芍药苷含量有一些差异,除了芍药苷含量,还应该综合其他化学成分来综合评价白芍药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品在煎煮过程当中对芍药苷浸出的释放规律。方法:单独煎煮芍药炮制品饮片。HPLC测定煎煮液与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结果:白芍经炮制后其芍药苷含量均下降,焦白芍和白芍炭下降最多。30 min内,焦白芍释放最快,芍药苷煎出量,以生白芍与焦白芍为高。结论:各种炙法炮制芍药,均会造成芍药苷含量下降,以白芍炭和焦白芍下降最显著;炮制对煎煮过程中芍药苷的释放有明显促进作用,焦白芍释放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白芍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不同产地及引种栽培白芍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方法,测定了44批白芍样品(含2批赤芍药材和5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0.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l,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分析时间60 min,平衡时间14min.结果 确定了白芍药材中的14个共有峰,经相似度分析,可将白芍药材分成3类.不同质量等级白芍样品色谱指纹图谱中两个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如下:优质品在(5-10):1左右;一般品在(3.0~3.5):1之间;劣质品在(1.0~3.0):1之间.4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与其他主产地白芍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之上,且其共有峰的LC-MS测定结果与其它白芍药材一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面积比为(5-10):1.结论 引种栽培的白芍药材与主产地白芍药材质量一致,且更加稳定可控,因此可以作为白芍药材的新来源;建立的白芍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可应用于全面控制白芍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芍药为临床常用药,古方中常用之,仲景《金匮要略》载方205首中就芍药一味用方40首.芍药有白芍与赤芍之别,而在古方中常赤白不分,均以芍药称之,《金匮要略》中亦未明确分之.1 赤白之分芍药之名初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将其列为中品,“芍药,一名白木,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该书首述功效和产地,却未明确其炮制方法,故而无法区分芍药之赤白.梁·陶弘景始所著《本草经集注》中记载“(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进行考究,明确其具体内涵,为后学者研读和应用含芍药之“经方”提供参考。方法从药物源流,植物学,赤芍、白芍的实际药性功能以及在经方中的应用讨论。结果汤方中芍药古今有别。结论对于《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抑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应将其绝对化。  相似文献   

19.
芍药举隅     
芍药古无赤白之分、自宋苏顷《图经本草》始分之,以后各家成以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各异其治.现就白芍一药,略举其隅.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苦主降、酸主收,微寒为凉能清.入肝经,具有敛阴养血,柔肝止痛之效.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374方中用芍药者、竞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贮藏条件对白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白芍的最佳贮藏条件.方法 对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白芍饮片和未切片白芍根茎进行芍药苷含量、含水量、霉变率监测,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并观测不同包装材料对白芍贮藏的影响.结果 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芍药苷含量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温度、湿度越低芍药苷含量降低越少.白芍含水量、霉变率与湿度关系密切.塑料袋和真空包装防潮效果好.结论 白芍贮藏以低温、低湿,塑料袋或真空包装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