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0例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以及5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50例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5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并且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以及特点进行记录,在纪录后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同时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症状严重情况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因此需要技术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同时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沈珏  胡兴越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101-102
目的比较抑郁患者、冠心病患者、抑郁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07年2月邵逸夫医院健康成人组、抑郁患者组、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组和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组的相关资料及hsCRP值,计算每两组间hsCRP值的统计学差异。结果2006年7月~2007年2月共收集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8例合并抑郁,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hsCRP值较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hsCRP值较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明显升高,应重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冠心病患者社会、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评估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了解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实施治疗方案、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提高了康复依从性。结论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案,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心脏康复信念,提高疾病感知。同时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林辉  杨旭然  王凯忠 《吉林医学》2007,28(9):1106-1106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1例发生猝死冠心病患者、24例非猝死性死亡冠心病患者和25例存活冠心病患者入院后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患者和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猝死患者的QT值显著增大(P<0.01);而非猝死性心脏病死亡患者与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QT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T离散度增大对冠心病猝死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海华  施斯  朱丽霞 《中外医疗》2010,29(32):104-105,107
目的评估与家人共居和独居的冠心病患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情况表对3所三级以上医院23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独居的冠心病患者SCL-90总均分及各症状因子(除敌对外)均分明显高于与家人共居的冠心病患者,表明独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独居的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社会支持度明显低于与家人共居的冠心病患者。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关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尤其应该关注独居的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6.
张月强 《中外医疗》2009,28(11):80-80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4例发生冠心病患者,18例非猝死心脏性死亡冠心患者和28例存活冠心病患者入院后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的分析。结果QT离散度与冠心病患者和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猝死患者的QT值显著增大(P〈0.01);而非猝死性心脏性死亡患者与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QT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T离散度增大对冠心病猝死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干部科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1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初步掌握了冠心病病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用药的注意事项及简单的自救方法,患者基本了解了与冠心病有关的护理及预防保健知识,提高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保健和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纯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单独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方法:①选择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44例为冠心病组,男78例,女66例,年龄均大于65岁。②根据是否单独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分为3组,单纯冠心病组4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⑧同期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④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采用散射浊度法;血糖测定采用酶法i,⑤计量资料采用11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44例患者,非冠心病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高。在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中、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浓度较单纯冠·,72病患者高。提示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姜英 《中外医疗》2009,28(13):98-9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治疗体会。方法 对确诊的门诊冠心病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的门诊冠心病患者38例,其中隐匿型冠心病12例,心绞痛冠心病26例。结论 通过对38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保证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使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是有利冠心病患者的康复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与血尿酸(BUA)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71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即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对数值与BUA。由ROC曲线得到血浆NT-pro BNP诊断冠心病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BUA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女性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B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非冠心病组。血浆NT-pro BNP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511(95%CI:0.421~0.600),最佳界值为121.4pg/m L。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BUA水平多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在女性患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血浆NT-pro BNP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月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35例,女性组133例,男性组30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详细病史、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糖、血脂、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岁女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肥胖发生率高于相同年龄段的男性患者,≥55岁女性冠心病患者受累血管以左前降支为最常见,冠状动脉狭窄Ⅱ~Ⅲ级病变在≥55岁女性冠心病患者高于同年龄男性冠心病患者。结论中老年男女冠心病患者之间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女性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男性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成早发冠心病组与迟发冠心病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男性早发冠心病组有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明显高于迟发冠心病组,而有高血压史者则低于迟发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迟发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主要累及左前降支,侧支循环的形成较少(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与年龄有明显的关系,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与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血脂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析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6例及非冠心病患者81例的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而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HDL)均低于非冠心病患者。结论:高尿酸、低胆红素及高水平LDL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访谈的方式对2009年9~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74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总体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来源广泛,但是70%的患者是通过医务人员获得相关知识。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与文化程度、年龄、人均收入有关。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冠心病临床路径模式,在冠心病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制订健康教育路径表单。采用自行编制的冠心病健康相关知识问卷,对我院心内科进入临床路径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得分为(59.53±13.26)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后得分为(73.38±19.12)分,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冠心病健康相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成集落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EPC的数量变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分析冠心病患者各种危险因素与EPC细胞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细胞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②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EPC的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龄、吸烟、高血压及LDL升高与EPC的数量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集25例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以及2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25例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并且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以及特点进行记录,在纪录后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同时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高于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症状严重情况明显高于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因此需要技术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同时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观志  谢思阳  钟国强 《广西医学》1999,21(6):1083-1085
目的;旨在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方法: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下降程度比后者更明显。结论:提示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可发生低T3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为患者在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发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晚发冠心病组,每组各40例患者,分析和探讨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传统危险因素中无明显差异,但早发冠心病组患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于晚发冠心病组,且早发冠心病组在血浆三酰甘油、血红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方面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传统危险因素与晚发冠心病者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且血浆三酰甘油、血红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方面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因此,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应密切关注血浆三酰甘油、血红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以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侯相慧  郎小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93-229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空腹及餐后血糖监测。结果冠心病患者中49%4~-在糖代谢异常。结论应加强门诊及住院冠心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尤其是餐后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