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治疗 (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诊断、处理和结果。方法 分析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连续进行的 63 0 6例PCI病例资料。结果 63 0 6例PCI患者发生心脏压塞 10例 (0 16% ) ,其中 3例 (3 0 % )在导管室诊断 (早发心脏压塞 ) ;7例 (70 % )延迟发生 (迟发心脏压塞 ,平均发生在PCI术后 2 6h)。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无该并发症的PCI者 [(66 8± 9 3 )岁对 (55 4± 13 3 )岁 ,P <0 0 1]。多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合并心脏压塞的患者为多支和复杂血管病变。 3例早发心脏压塞表现为术中血压突然下降和左前斜位X线透视下心影外缘出现透亮环。 7例迟发心脏压塞患者早期表现为心率、血压突然下降 ,经阿托品和多巴胺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但血压不能恢复至原水平。急诊超声心动图示 8例有大量或中量心包积液。 2例早发心脏压塞直接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8例行心包穿刺引流 ,仅 1例引流后仍需外科处理。 5例患者静脉应用鱼精蛋白 ,4例患者心包腔内应用了鱼精蛋白。 10例均成功治愈。结论强化诊断意识、识别心脏压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快速诊断的关键。经及时行心包穿刺引流、应用鱼精蛋白和外科处理后 ,PCI并发心脏压塞可取得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患儿共10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3~14岁,体质量为21.4(12.5~36)kg,病程为1~36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7例,Ⅲ级3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8例)、浮肿(6例)、气促(5例)、腹痛(3例)等;超声心动图提示为缩窄性心包炎9例,双心房扩大8例,腔静脉扩张5例,心包膜增厚4例,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10例,心包增厚10例,心包钙化4例。手术方式均为心包剥脱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心功能分级I级6例,Ⅱ级3例,Ⅲ级1例。患儿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2~14年,复发1例(10%);无死亡患者。结论儿童缩窄性心包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符合率高,心包剥脱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疑诊患者,心包开窗术可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武民  赵宏  王培祥 《山东医药》2001,41(24):53-54
体外循环手术中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是一项重要措施 ,但其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 1990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行体外循环手术 35 0例 ,其中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 2 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9例 ,女 17例。年龄 4~ 2 7岁 ,平均 34岁 ;体重 2 0~ 75 kg,平均 2 3.5 kg。瓣膜病 3例 ,先天性心脏病 2 0例 ,冠心病、心脏粘液瘤各 1例。全组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应用国产肝素抗凝 (3mg/kg) ,保持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 (ACT)为 480~ 6 0 0 S;停机后用鱼精蛋白经主动脉根部或中心静脉缓慢推注中和肝素。…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报告我院近六年期间发生的两类少见术后心包填塞各1例,一是心脏直视术后延期心包填塞(特指发生于心脏手术后7天),发生率0.9%(1/109);另一是心包外手术术后心包填塞,发生率0.2%(1/438),均经超声导引下心包穿刺抽液治愈。  相似文献   

5.
心脏介入性治疗致急性心脏压塞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开展心脏介入性治疗10余年,共发生急性心脏压塞4例。例1男,54岁,反复胸痛3年,糖尿病史6年。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LAD)近段次全闭塞。行LAD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操作导丝至LAD远端,2.5mm球囊导管至LAD近中段后不能通过,就地扩张后患者诉胸闷,血压降低为85/50mmHg(1mmHg=0.133kPa),给升压药处理。X线观察心影搏动减弱。立即心包穿刺,心包腔留置猪尾造影管,2h引流血性积液280ml,术中给予鱼精蛋白50mg,输血300ml,第2天无引流液,拔除引流管,术后第7天出院。例2男,74岁,劳力…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45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 ,检测术前、术后 1天、3天、7天和 14天的血清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 T淋巴细胞总数 )、CD4(辅助 T淋巴细胞 )、CD8(抑制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 NK)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术后第 1、3天血清 CD3、CD4、CD8活性明显降低 ,CD4/ CD8比值下降 ,NK细胞活性增强 ;免疫球蛋白均较术前降低。术后 7至 14天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不良影响 ,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 ,改善术后病人免疫机能 ,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7.
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收集了1981~1987年发生的25例(先心病16例、瓣膜置换术8例、冠状动脉架桥术1例)总结诊断及处理经验。诊断由于心包内被血液或血块填塞压迫心脏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患者不同酸碱度对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对352例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手术,麻醉后即测正常活化凝血时间(ACT)值,在打开心包后按2.5 mg/kg从中心静脉给予肝素,在体外循环结束时,鱼精蛋白的剂量从肝素的1.5倍开始在升主动脉根部给药,测量中和后的ACT值,并依此作为追加鱼精蛋白量的参考。按体外循环结束时其酸碱度不同分为3组,观察比较各组肝素与鱼精蛋白总量之比、中和后ACT值,并观测3组术后6 h、12 h及24 h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结果:在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剂量及术后引流量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1.63∶1;在pH<7.31或剩余碱(BE)<-6时,鱼精蛋白的用量显著增加,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2.33∶1。结论:不同酸碱度对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有较大影响,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的中和作用会减弱,鱼精蛋白用量增加,术后引流量也会增多。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测得pH<7.31或BE<-6时,建议纠正酸碱平衡的同时适量追加鱼精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心脏不停跳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于该院2015-01~2015-11 53例行心内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预防的护理实践经验。结果全组术后患者死亡2例,顺利出院51例;全组术后均立即恢复窦性心律(100.00%),但术后第1~3天32例(60.4%)出现心律失常;48例(90.6%)出院时为窦性心律,3例仍为房颤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心内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心脏不停跳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心外科住院的心内直视术患者65例,男31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5例,心脏瓣膜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24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打开心包时取未稀释心包液4 ml,同时取桡动脉血4 ml,离心后-80℃冰箱保存.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包液和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心钠素(ANP)及内皮素-1(ET-1).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对照组(C组)、鱼精蛋白升主动脉给药组(A组)和远隔缺血时处理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组(R组)。R组于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患者右下肢实施3个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3组脱离CPB后10 min时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在10 min内输注,C组及R组经右颈内静脉给药,A组经主动脉根部给药。给予鱼精蛋白前1 min(T1)和给药后15 min(T2)时取左房血样,进行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检测血清补体C3a、C5a浓度;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e)、肺动脉压(PAP)和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结果与T1比较,C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 DO2、RI、Ppeak、PAP显著升高,OI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R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 DO2、RI、Ppeak、PAP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降低,OI显著升高(P0.05);R组和A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其效果与经主动脉途径给予鱼精蛋白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7月间60岁以上85例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9例,黏液样病变11例,老年退行性瓣膜钙化病变7例,冠心病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动脉瘤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缺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单瓣置换术61例(其中MVR39例,AVR21例,TVR1例)。双瓣置换术14例,CABG+MVR2例,CABG+AVR4例,Bentall术4例。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3.5%)。手术主要并发症是呼吸功能不全13例,肺部感染9例,心律失常25例,心包积液4例,术后肾功能损害5例,低心排4例。结论只要严格手术指征,加强围术期管理,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鱼精蛋白过敏致死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 - 0 4~ 2 0 0 0 - 0 4本院共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6 2例 ,其中发生鱼精蛋白过敏致死 2例 ,占 5 .5‰。1 临床资料 例 1:男 ,5 2岁 ,主动脉瓣中 -重度关闭不全 ,心功能 - 级 ,心胸比例 6 0 % ,有先锋、磺胺类等药物过敏史。 ECG示 :窦性心律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入院后第 5天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3 # St.jude双叶瓣 ) ,术后自动复跳 ,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 ,运用多巴胺 5 μg· kg- 1· min- 1 ,查血钾 4.2 mmol/ L,拔除上下腔插管 ,鱼精蛋白 (1.5∶ 1)稀释至 5 0 ml,缓慢推注约 3m in出现血压下降 ,心肌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并直视射频消融术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方法。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分为2组,A组(60例)行瓣膜置换并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服用胺碘酮治疗6个月,同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B组(70例)单纯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6个月,A、B组死亡各1例,均为非抗凝相关死亡。A组出现抗凝所致轻度出血5例、血栓栓塞0例,INR异常升高4例;B组分别为3、3、1例。两组比较,P均>0.05。达抗凝稳态时,两组不同术式患者华法林剂量比较,P均>0.05。达到抗凝稳态时,A组华法林剂量为(2.43±0.58)mg/d,INR为1.83±0.5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应加强抗凝监测,根据INR适度减少华法林用量,避免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致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诊断、临床特征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行PCI并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心包填塞早期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4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均为冠状动脉(冠状)穿孔,穿孔的冠脉血管包括前降支2例、右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1例;穿孔原因为导丝穿出血管3例,高压球囊后扩张致血管破裂1例。1例PCI术中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3例术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伴全身大汗、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心音低钝,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静推并泵入无效。4例经X线检查、床旁心包B超检查发现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发现心包积血而确诊。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其中1例予鱼精蛋白+心包穿刺+猪尾导管留置,1例给予带膜支架覆盖冠脉穿孔处+心包穿刺。患者均抢救成功,好转出院。随访半个月~3年,患者均存活,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急性心包填塞是PCI的严重并发症,患者术中或术后如出现恶心、烦躁、胸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状态应考虑心包填塞,确诊依靠心脏彩超或X线检查,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引流等积极处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 ,我院在 2 116例心脏介入术过程中发生 8例心脏压塞病人 ,均经成功抢救 ,无一例死亡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1~ 70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4例 ,风湿性心脏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 4例。术中发生心脏压塞 5例 ,术后发生 3例。主要临床表现 :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多汗、血压下降、心率缓慢 ,X线透视呈现心影扩大 ,床边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 ,试行心包穿刺抽出血液。治疗措施 :7例给予心包穿刺抽液 ,抽液量 2 5 0~ 4 0 0ml,均为血性。 1例患者症状不明显 ,血压 95 /6 0…  相似文献   

17.
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9例巨大风湿性心脏患者 ,心胸比 >0 7。根据心脏大小分为四型 :Ⅰ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 11例 ;Ⅱ型全心扩大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EVDd) 4 5~ 6 9mm 14例 ;Ⅲ型双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 ,小左心室 ,LEVDd <4 4mm 19例 ;Ⅳ型左心房扩大或 加右心扩大及大左心室 (LVEDd≥ 70mm) 35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5 4例 ,Ⅳ级 2 5例。二尖瓣置换术 (MVR) +三尖瓣成形术 (TVP) 32例 ,MVR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TVP 4 7例。结果 :早期死亡率为 5 1%。发生低心排 39例 ,心律失常 4 1例。术后随访 3个月~ 4年 ,长期生存 75例 ,心功能Ⅰ级 2 1例 ,Ⅱ级 32例 ,Ⅲ级 19例 ,Ⅳ级 3例。晚期死亡 3例。Ⅲ型术后早期低心排发生率高 (P <0 0 2 )。Ⅳ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P <0 0 0 1)。大左室远期效果较差。结论 :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 ,但是小左室 (Ⅲ型 )和大左室 (Ⅳ型 )手术风险大 ,应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置换适宜的人工瓣。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当发生瓣膜性心肌病者 ,是否换瓣手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以了解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按12ku/kg体重计算乌司他丁用量,分别在麻醉诱导和心肺转流开始时按6ku/kg静注乌司他丁共两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用法同乌司他丁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30min,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抽取桡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同时测定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等时间点的肺死腔率和血浆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体表面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心肺功能,病种,总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类别和手术时间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至循环后6h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均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达高峰。循环后1h至6h至两组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肺死腔率在体外循环后1h达高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体外循环后3h达高峰。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30min至体外循环后6h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循环后1h至6h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释放,减轻术后早期肺死腔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对改善肺氧合保护肺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补片延长二尖瓣后瓣技术治疗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中心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延长二尖瓣后瓣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2个月,平均5.9个月;体质量4.7~9kg,平均(6.7±1.6)kg。术前心脏彩超评估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例,中重度关闭不全3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Williams综合征伴左心室室壁瘤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7例患儿术中均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延长后瓣叶,其他修复技术包括交界环缩、瓣叶楔形切除。术中同时矫治合并畸形。结果: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5例无明显反流,2例轻度反流。7例患儿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2年,7例患儿二尖瓣反流程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延长后瓣叶技术治疗以后瓣叶发育不良为主的婴幼儿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近期效果满意,中远期效果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心脏疾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于心脏直视手术前行颈动脉支架术预防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心脏疾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于心脏直视手术前行颈动脉支架术,评估颈动脉支架术至心脏直视术后30 d的终点事件(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研究共连续入选42例患者.颈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远端栓塞防护装置使用率为97.6%(41/42).心脏直视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6例(85.7%),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瓣膜置换术5例(11.9%),瓣膜置换术1例(2.4%).自颈动脉支架术至心脏直视术后30 d的卒中率为2.4%(1/42),心肌梗死率为0%,死亡率为0%.结论 这一小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心脏直视手术前行颈动脉支架术预防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优于文献报告的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结果,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