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氟代柠檬酸(FC)和米诺四环素(MC)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脊髓背角突触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CCD模型,48只鞘内置管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sham组(假手术组),CCD组,PBS(溶剂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组(molmmol/L PBS20μl,i.t.),Fc组(1μmol/LFC20μl,i.t.),MC组(5g/LM C20μl,i.t.),FC+MC组(1μmol/L FC和5μ/L,MC混合液20μl,i.t.)。术后每天给药1次,第14天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目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的变化。结果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和米诺四环素第14天,大鼠脊髓背角P38阳性表达FC+MC组明显抑制(P〈0.01),sham组次之(P〈0.05),余下四组差异无显著性;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CD组、PBS组、FC组、MC组脊髓背角突触结构明显增厚,sham组有增厚不明显(P〈0.05),FC+MC组增厚不明显(P〈0.01)。结论鞘内给药后,在本实验剂量下,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四环素比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更好地抑制了大鼠的慢性疼痛。鞘内同时注射氟代柠檬酸和米诺四环素可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突触结构的增厚。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以及PKCε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CCD后神经病理性疼痛。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6组,每组大鼠8只:假手术组、CCD7天组、CCD14天组、CCD7天+BIM I组、CCD+DMSO组、CCD+PDBu组,分别通过鞘内注射不同药物,或对正常大鼠鞘注DMSO/PDBu后,测量大鼠机械刺激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脊髓背角PKCε和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激活情况。 结果:CCD术后第4天,鞘内注射PKCε的激动剂PDBu 1—4h,明显降低CCD大鼠PWMT(P<0.05),而给予BIM I 1—4h,可升高CCD大鼠PWMT(P<0.05)。从CCD术后第4天起,连续3天鞘注BIM I,可明显缓解大鼠的机械痛敏(4天,P<0.05),但从停止注射后镇痛作用消失(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CD后7天和14天,手术侧背角PKCε和GFAP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而注射BIM I可明显抑制PKCε和GFAP表达(P<0.05)和星型胶质细胞激活。PDBu可导致正常大鼠PWMT明显降低(P<0.05),GFAP蛋白质表达量增加(P<0.05),促进星型胶质细胞激活。 结论: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机械痛阈下降的同时,手术侧脊髓背角内PKCε和GFAP蛋白表达上调,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增加。PKCε可能通过调节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参与CCD后病理性神经痛的中枢敏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期吗啡治疗引起胶质细胞的应答。方法采用吗啡鞘内注射和氟代柠檬酸鞘内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特殊标记物GFAP。结果通过星形胶质细胞的特殊标记物GFAP在免疫组织化学中进行检测,连续9天,每日1次吗啡全身给药(50mg/kg,i.p.)引起脊髓、后部扣带回皮质和海马的GFAP免疫染色密度的明显增加,而在丘脑没有变化。这种增加主要是星形胶质细胞的肥大而不是增殖或者移行。吗啡鞘内注射(20μg/2μl,i.t.)和氟代柠檬酸(1nmol/μl,i.t.)——星形胶质细胞特异可逆性抑制剂,同时鞘内给药,通过行为学测试,吗啡脊髓止痛耐受只是部分而不是明显减弱,脊髓GFAP免疫染色密度增加也是部分被阻滞。结论目前研究为在体吗啡耐受形成中胶质细胞的作用提供了第一手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单关节炎大鼠颈、胸、腰、骶段脊髓背角的活化.方法: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关节炎组(n=8).左侧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 s adjuvant,CFA)建立单关节炎模型.分别采用Hargreaves’法和von Frey纤毛测定单关节炎大鼠双侧后爪致炎前及致炎后3d的热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机械刺激抬腿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行为学测定结束后,每组取4只大鼠,灌注后取脊髓颈、胸、腰、骶段,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Iba-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GFAP(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在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情况.结果:单关节炎组大鼠致炎侧后爪的PWL和PWT值在致炎3d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侧后爪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关节炎组大鼠致炎3d后,Iba-1和GFAP的荧光强度在颈、胸、腰段脊髓的双侧背角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P<0.01),而在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明显增加趋势.致炎侧和对侧脊髓背角Iba-1和GFAP的荧光强度在颈、胸、腰、骶各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关节致炎导致大鼠患侧后爪出现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并诱导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颈、胸、腰段双侧脊髓背角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成星形胶质细胞(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4,FGFR1~4)的表达变化。方法:体重180~200g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n=20),分别制作模型: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SNI)。术后1,3,5,7天使用von Frey纤维针测量大鼠术侧机械痛域值(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MPT),并在相应的时间点取各组大鼠L4~L6脊髓,使用激光共聚焦检测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水平以及激活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FAP mRNA、FGFR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大鼠痛域值随时间下降明显,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数和GFAP mRNA表达从术后3天起逐渐升高。FGFRs家族成员间mRNA变化存在差异:与sham组相比SNI大鼠FGFR1 mRNA表达术后第1天高。SNI组和sham组大鼠FGFR2~4 mRNA在术后5天之内维持在低水平,而SNI组大鼠在第7天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NP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改变以及不同FGFRs mRNA的变化可能对于NP的发生与维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在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鞘内置管并筛选出痛阈值合格的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配伍的方法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用隔日腹腔注射长春新碱(125μg/kg)的方法建立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米诺环素组从建立化疗痛模型前1天起每日鞘内注射工具药米诺环素(100μg/rat,10μL),其他各组同步注射生理盐水。分别用Electronic von Frey测痛仪和热刺痛仪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标志物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相对升高(P<0.05),脊髓背角Iba1蛋白、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可能参与了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对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1Hz)、高频rTMS组(20Hz),每组7只。假手术组仅暴露游离大鼠坐骨神经,不予结扎;其余3组经手术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rTMS治疗,连续10d,刺激疼痛对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并于造模前、rTMS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疼痛行为学表现、机械痛觉和热痛觉,并于治疗结束后测定腰段脊髓内GFAP的表达。 结果造模后3d,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疼痛行为学表现,热痛潜伏时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rTMS治疗后,高频rTMS组热痛潜伏时较假治疗组升高(P<0.05),而低频rTMS组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假治疗组和低频rTMS组损伤侧脊髓背角内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假治疗组比较,高频rTMS组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低频rTMS无此改变。高频rTMS组大鼠疼痛改善程度与脊髓背角中GFAP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增殖;高频rTMS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而缓解疼痛,低频rTMS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清  朱涛  刘菊英  许先成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64-136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3dWistar大鼠T12~L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7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加入Hanks液;乳剂对照组(L组)加入乳剂0.2mL/L;谷氨酸组(G组)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异丙酚组(P组)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50μmol/L;GP1、GP2、GP3组先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10min后分别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5、25、50μmol/L。培养30min后取各组细胞检测犤Ca2+犦i,再培养24h取各组细胞检测细胞凋亡、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G组和GP1组细胞凋亡增加(P<0.01),犤Ca2+犦i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G组与GP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比较,GP2组和GP3组凋亡细胞减少(P<0.01),犤Ca2+犦i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其中GP2组P<0.05,GP3组P<0.01)。C组与L组比较各指标差异...  相似文献   

9.
孙怡  田玉科  项红兵 《中国康复》2004,19(4):206-208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Ⅰ组为正常对照 ;Ⅱ、Ⅲ、Ⅳ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 ,术后第 7天 ,Ⅰ、Ⅱ组腹腔均注射生理盐水 5 0ml·kg 1,Ⅲ、Ⅳ组腹腔分别注射丙泊酚 5 0、75mg·kg 1( 1mgoml 1) ,共 7d ;术后第 6、10和 13天 ,使用VonFrey纤维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触诱发痛阈 ,观察丙泊酚对其影响 ;随后取脊髓切片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的分布。结果 :①与Ⅰ组比较 ,Ⅱ组双侧的 5 0 %缩足阈值 (PWTs)在术后第 6、10和 13d均较低 (P <0 .0 5 ) ;与Ⅱ组比较 ,Ⅲ、Ⅳ组双侧的PWTs在术后第 10、13天升高 (P <0 .0 5 )。②Ⅱ组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的分布密度 (AD)、平均光密度 (AOD)和积分光密度 (IOD)值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 ,Ⅲ、Ⅳ组低于Ⅱ组 (P <0 .0 5和P <0 .0 1)。③与Ⅱ组比较 ,Ⅲ、Ⅳ组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数量、体积依次减少。结论 :慢性神经痛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 ,丙泊酚可抑制激活 ,抑制程度与剂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注射Ⅶ型胶原酶制备脑出血模型大鼠,同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7 d,行神经功能评分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取脑出血模型大鼠和假手术大鼠,行SP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EGFR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分离新生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干扰EGFR表达对细胞的影响,实验分4组:(1)对照组:不处理;(2)重组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组:加入20μg/L CNTF;(3)阴性组:加入20μg/L CNTF,并转染EGFR siRNA阴性对照;(4)EGFR组:加入20μg/L CNTF,并转染EGFR 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EGFR、GFAP、磷酸化酪胺酸激酶JAK1(p-JAK1)、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造模成功率89.5%(17/19)。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EGFR和GFAP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EGFR组EGF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NTF组和阴性组(P0.05)。CNTF组和阴性组GFAP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EGFR组(P0.05),而对照组和EGF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NTF组和阴性组p-JAK1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EGFR组(P0.05),而对照组和EGF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EGFR和GFAP表达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干扰EGFR表达可抑制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阻滞JAK1和STAT3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20.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