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微机开发面神经电图诊断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电图是80年代以来先进的面神经功能检测手段,目前国内尚无专用测试仪器.我们用PC-286微机及APPLEⅡ微机开发成专用面神经电图仪。其硬件构成主要由记录电极、前置放大器、带通滤波器、主放大器、A/D板、微机系统及神经刺激器等组成。软件采用BASIC和汇编语言编程.仪器具有自动识别波形,自动分析及人工干预分析功能.资料可存盘,可随时查询、调用.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至少有7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被接受、分析和处理的。在视觉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过程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神经电活动。目前视觉电生理研究已拓展为神经生物学中取得长足进展的领域。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外周感受器中了解得最清楚的区域之一;而对视皮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远较大脑其它区域更为深入和清楚。随着视觉电生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如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ERG)、眼电图(Electrooculargram,  相似文献   

3.
本组病人均为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术前脑电图(EEG)检查25例(83%)异常,其中,痫样放电20例(80%),慢波改变5例(20%),皮层电图(ECoG)30例(100%)异常,均为痫样放电。术后3个月—2年随访,临床发作完全控制有24例(80%),6例临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复查EEG除4例(13.3%)异常,其余EEG均为正常。术前与术后EEG阳性率相差显著,因此,我们认为ECoG在癫痫灶切除中应用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1806例受检者的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查结果,常规心电图均诊断为窦性心津。其中正常人861例,各类心脏病患者945例。根据有无表示窦房结活动的特征性“P前波”,正常人中存在窦性心律(包括窦性心律、窦房及窦房结内游走心律)者828例,房性自主心律33例(占3.8%)。各类心脏病患者存在窦性心律者852例,房性自主心律93例(占9.8%)。正常人的窦房传导时间男女分别为44.73±15.36及43.32±13.45毫秒(P>0.05)。本研究说明,少数正常人确实存在房性自主心律,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心脏病患者出现持续性房性心律与其窦房结起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结肠压力的结肠动力性能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测压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替代的,广泛使用的评价消化道运动功能的检查手段,对消化道运动障碍型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由于测量压力均是介人性检查,实施起来很不方便,且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对结果的分析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结肠压力测量的研究更是如此。本研究对实际采集的结肠压力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采用学习矢量量化的方法进行结肠压力信号的识别。学习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将结肠压力信号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组,与初始的医疗诊断相符合,为进一步根据结肠压力信号识别肠道的动力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报告83例病变累及周围前庭神经、中枢前庭—小脑、大脑皮质病例的ENG表现。病变性质包括肿瘤、血管病、变性性疾病等。ENG对上述病变的定位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对脑干部—过性缺血性病变。在发作间期作ENG检查仍可提供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电图与瞬目反射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面神经电图(ENoG)与瞬目反射(BR)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3天(A组)和8-14天(B组)分别作面神经EnoG与BR检查。结果:BR在1-3天患侧就表现出明显异常,但1-3天及8-14天检查无明显差异。面神经ENoG在8-14天才表现明显异常。结论:对于Bell麻痹患者早期诊断作BR优于面神经ENoG,面神经ENoG在发病后8-14天对预后评价优于BR。  相似文献   

8.
脑皮层电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0例难治性癫痫在开颅手术切除致痫灶时的皮层脑电图改变。难治癫痫在进行手术时行皮层电图记录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及能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尽量避免损及重要功能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特点。方法:对31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124条、感觉神经93条及12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一过性离散(TD)测定。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58%;MCV减慢70%;SCV减慢50%;F波异常率73%;TD异常55%。EMG出现自发电位占32%。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端,近端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特点。EMG、神经电图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GBS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癫痫的发病率为4‰~6‰。Thomas(1956)及Wada(1960)报告,所有癫痫患者中有1/4药物不能控制,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方法。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长足的发展,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E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  相似文献   

11.
用IBM—PC微机与电反应测听仪联机,对耳蜗电图进行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计算各种参数和人工绘制输入-输出函数曲线.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增加信息量,对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临床诊断和听觉生理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SVM和小波包变换在动作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线性机器,广泛用于模式分类和非线性回归。对于很多低维非线性可分的模式,如果我们能够提取合适的高维特征向量,则模式往往在高维特征空间是线性可分的。本文利用小波包变换提取动作的特征向量,将各种动作信号映射到特征空间形成一定维数的特征向量,然后采用SVM进行动作识别。试验证明。当特征空间维数合适时,利用SVM进行动作识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对609例周围神经外伤肌电图与神经电图进行分析。损伤神经支配的2411块肌肉,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占98.8%,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97.6%。其中88例臂丛神经损伤,其F波传导速度减慢(41.3~45.9m/s),结合肌电图改变而确定诊断;坐骨神经损伤9例,其H反射传导速度减慢(35.0~~47.6m/s)与H/M降低(11.7~15.9%)结合肌电图改变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4.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作用潘翠玲刘钧澄刘唐彬△梁英杰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研究室、△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089临床病理常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直肠粘膜神经,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本文就如何提高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15.
面瘫患者面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比较面瘫患者瞬目反射和面神经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这些面瘫患者经过四周基础治疗和(或)针灸治疗后,进行健、患侧瞬目反射(207例)和面神经电图(205例)检查比较。结果:瞬目反射治疗前健、患侧R1值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健、患侧R1值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面神经电图患侧潜伏期延长者于治疗后均有所好转(P<0.05),波幅降低者治疗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面瘫患者治疗后瞬目反射改善非常明显,而面神经电图恢复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早期诊断(发病第一周)瞬目反射检查优于面神经电图,中后期面神经电图检查优于瞬目反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前五位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因其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我国每年新增结肠造瘘术患者<10万,累计造瘘术患者超过100万,且今后有增加趋势[1]。结肠造瘘术不仅改变了患者的体形,对自尊也是一种不良影响。现代外科治疗的发展不仅要求提高疾病治愈率,而且要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把自理学说运用于结肠造瘘患者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88例左半结肠标本上,观察了左结肠动脉。根据其行走位置不同,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按左结肠动脉分叉点的高度不同又分为高位组、中位组和低位组。左结肠动脉分支中有一种直血管,向左连于降结肠的缘动脉,这些血管在作肠修复时,对促进左半结肠的血供有重要意义。根据左结肠动脉的解剖特点,提出了裁剪左半结肠时,切断左结肠动脉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完成Miles术96例。按结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腹膜外造口组和腹膜内造口组,其中腹膜外造口组51例,腹膜内造口组4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结果 2组患者造口狭窄、回缩、坏死、黏膜脱垂的发生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腹膜内造口组多于腹膜外造口组(1.9%vs.17.8%,P0.05)。腹膜外造口组术后排便控制能力好于腹膜内造口组。结论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可降低Miles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较好,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增加明显。手术切除仍是结肠癌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但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后肠管行端端吻合术,术后并发症较多,笔者使用一次性吻合器及闭合器行端侧吻合术,效果良好,现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病例的治疗方法及结果,其中41例行二期手术,11例行一期手术,32例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比较其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 结肠灌洗组吻合口瘘发生率(3.13%),明显低于一期手术组(27.27%)(P〈0.05),和二期手术组(2.44%)无明显差别(P〉0.05);各组间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灌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二期手术组(P〈0.05)。结论 术中结肠灌洗是一种安全的左半结肠梗阻一期手术方法,避免了分期手术与结肠造口,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