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激素导致股骨头骨细胞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观察大剂量肌注强的松龙后,兔的血脂、肝脏及股骨头骨细胞的变化。通过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股骨头及肝脏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检查;股骨头骨细胞的电镜观察。发现大剂量使用激素6周后血脂明显升高,出现肝脏脂肪变性,股骨头骨细胞内出现脂滴,使细胞核受压,核固缩甚至核消失。说明大剂量使用激素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而导致股骨头骨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骨细胞脂肪变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给家兔注射大剂量激素后,可引起股骨头骨细胞坏死,同时有大量骨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及坏死。用药第4周,电镜下可见股骨头部骨细胞内出现异常增多的脂滴,此后骨细胞内脂肪逐渐增多。在用药第10周,骨细胞内充满大量脂肪,细胞核被挤向细胞的边缘,核变性,深染,细胞器消失。另外,实验动物肝脏脂肪变性,股骨头骨小梁内空缺骨陷窝增多,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大。我们认为股骨头部骨细胞脂肪变性及坏死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一个变化过程,并能加重股骨头坏死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意义。方法新西兰兔60只,雌雄不拘,体重2.6~3.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予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10ml/kg)2次,每次间隔2周;马血清注射完毕2周后,连续3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5ml/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2、4、6和8周采用气栓法处死动物,切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行组织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及TUNEL法凋亡细胞检测。结果给药后4周,实验组凋亡细胞数为112.33‰±26.12‰,明显高于对照组47.01‰±22.95‰(P〈0.01);随着时间推移,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给药后6、8周,实验组空骨陷窝百分比分别为17.23%±3.44%、28.56%±3.45%,对照组分别为11.29%±2.89%、11.26%±2.75%,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8周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见部分骨细胞有完整核膜、染色质浓集、电子密度增加等凋亡特征;对照组骨细胞占据整个骨陷骨,细胞突起较多、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结论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是由于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以股骨头血供受损, 骨细胞及骨髓成份死亡及随后修复, 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 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 对ONFH 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 包括骨内高压学说、凝血机制改变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质疏松学说、骨细胞凋亡学说等。虽然这些研究均有一些临床和实验研究依据, 但均不能完全解释股骨头坏死的全部病理过程。其中, 骨细胞活性改变是上述多种学说的中间作用环节,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成骨细胞分化障碍及其脂肪变导致髓腔的压力增高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增强可能在股骨头发生坏死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破骨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中国大耳白兔44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15只,经耳缘静脉注射10 μg/kg脂多糖,24 h后于右侧臀肌注射20mg/kg甲基泼尼松龙,共3次,每次间隔24 h.治疗组,15只,与模型组相同方法建模,注射完成后当日开始口服左旋多巴,剂量0.4 g·kg~(-1)·d~(-1).对照组,14只,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6、8周,各组分别处死7只,处死前行双髋关节X线摄片及MR检查,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行HE染色并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细胞凋亡分析.制模后8周,采血测定3组兔子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结果 模型组X线片显示股骨头骨密度不均匀,可见有囊性变或硬化骨;HE染色显示骨小梁变细、稀疏、连续性中断,骨髓组织脂肪变性,空骨陷窝明显增多;TUNEL检测显示骨小梁内存在大量凋亡骨细胞.而治疗组X线片显示股骨头接近正常,骨密度均匀增高;组织病理学显示骨小梁连续性完整,制模后6、8周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13.33‰±3.06‰及25.97‰±6.29‰,低于模型组的21.44‰±4.77‰及33.86‰±8.38%(P<0.01);骨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4.93‰±14.32‰及120.67‰±13.13‰,低于模型组的102.56‰±18.96‰及202.02‰±18.99‰(P<0.01);制模后8周治疗组动物血清IGF-1含量为(14.78±2.37)ng/ml,高于模型组的(10.12±2.49)ng/ml(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模型组骨细胞凋亡指数与空骨陷窝率呈明显正相关(r=0.74,P<0.01).结论 左旋多巴可以减少激素诱导的骨细胞凋亡,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而左旋多巴通过体内代谢促进IGF-1的合成及释放可能是其预防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学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骨细胞凋亡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索骨细胞凋亡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观察(HE)、Hoeehest33258荧光染色及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股骨颈骨折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共30例(分为早、中、晚期组)和10例正常对照的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骨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0例标本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空骨陷窝化。其中,早期组骨细胞凋亡活性强于其它组,中期标本的骨细胞的凋亡活性降低、Bcl-2表达增强,而晚期标本几乎不能检测到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细胞凋亡参与了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发病过程,适当的干预可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激素对股骨头微血管及组织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通过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股骨头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和股骨头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健康日本白兔40只,1.86~2.21kg,平均2.06k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1只,对照组9只。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8mg/kg,对照组每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32ml/kg。在实验的第4、8和12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头行微血管墨汁灌注,研究股骨头MVD的变化;制作半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头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拍摄兔耳背微血管网观察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双侧股骨头松质骨和密质骨的单位面积内MVD与对照组相比在用药3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兔耳背微血管网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变稀疏。股骨头各系组织细胞内均发现有脂质堆积;骨细胞核膜失去连续性、碎裂,染色质溶解;血管内皮细胞内出现脂滴,胞膜结构不完整,可见明显的裂隙,线粒体肿胀、变圆,结构不清;脂肪细胞异常肥大,核内出现脂滴,并压迫小静脉,管腔变窄;小静脉内可见红细胞相互重叠呈“缗线状”。结论骨内压升高是激素性骨坏死病理过程中的一个表现,与肥大的脂肪细胞压迫小静脉有关。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股骨头,颈部的骨细胞性骨吸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4例有明确骨质疏松症的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取下股骨头。在关节软骨下部位骨折边缘部位,取松质骨作透射电镜观察。并取3例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正常年轻成年人股骨头,颈的相应部位标本作对照。对照标本松质骨的骨细胞处于成骨相及吸收相。 相似文献
11.
脂质代谢及破骨细胞活性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诱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并观测模型的相关指标,研究脂质代谢及破骨细胞活性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150 g左右),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激素实验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实验纽每周1次臀肌注射醋酸强的松龙35.5 mg/kg,对照组每周1次臀肌注射生理盐水2 ml,于第12周用药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软骨下骨生物力学、股骨骨密度测定,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进行茜红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含量显著升高(P<0.01),局部骨髓内出现大量破骨细胞,骨质丢失严重(P<0.01),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性能显著下降(P<0.01).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重要的发病机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数量增加,引起骨质严重丢失导致的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是股骨头塌陷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以抑制炎症和治疗各种炎症介导的疾病,能够深刻影响疾病进程,改善疾病症状并缩短病程[1]。然而,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其中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最常见的激素性骨坏死并发症。SANFH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受损导致骨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和骨小梁断裂,继而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2]。关于SANFH的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包括细胞的自噬与凋亡、骨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异常、骨内高压和基因多态性等[3]。然而,SANFH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结果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一种形式———细胞自噬与凋亡的部分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SANFH样本中过度表达[4]。PCD在SANFH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PCD是一个由特定基因介导并调控的细胞(自发... 相似文献
13.
生物力学因素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使用激素后不同时段大鼠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质的测定,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模,实验组形成股骨头坏死超负重模型,对照组生理状态下正常负重。分别于2、4、6、8周处死,取右侧股骨头标本,于EnduraTEC ELF3200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行压力测定,计算样本纵向最大位移、刚度、压缩过程能量吸收等生物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中各个时期股骨头骨小梁宽度、刚度低于同期对照组,最大形变、压缩能量吸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随超负重时间延长,骨质疏松程度增加。结论:随着激素注射和超负重时间的延长,骨质疏松、骨细胞凋亡明显;在激素条件下,负重增加骨小梁的断裂,降低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质,成为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直接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许多需要长期大量服用激素的疾病可引起股骨头坏死。我院自1985~1998年共治疗ZO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34髋,男17例29髋,女3例5髋。年龄最小4o岁,最大65岁,平均47岁。Ficat分期1期4例7髓,Ⅰ~Ⅱ期3例5髋,Ⅱ期2例3髓,Ⅱ~Ⅲ期3例6髋,Ⅲ期4例6髋,Ⅲ~Ⅳ期2例4髋,Ⅳ期2例3髋,双髋发病率7O%。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激素治疗致股骨头坏死12例21髋,类风湿关节炎致股骨头坏死3例5髓,痛风致股骨头坏死2例3髋,脊髓空洞症致股骨头坏死2例3髋,内分泌紊乱致股骨头坏死1例2髋。二、治疗方法本组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1957年由Pietrogrande和Mastonmarino报道了第一例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的病例,其后关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例逐渐增多,也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免疫性疾病长期的激素治疗,器官移植术后的激素使用等因素,由激素诱发的股骨头坏死越来越多,陈卫衡等[1]对86例经激素治疗后痊愈的非典型性肺炎康复者做出了分析后,确诊股骨头坏死的达到46例,发病率达53·5%。此发现更加提高了医学界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很多,如凝血功能障碍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动脉血管炎学说、脂质代谢障碍学说、骨… 相似文献
17.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分析交通部北戴河疗养院(066100)马玉堂我院自1988年9月至1993年12月间,共收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63例,本文就其临床特征作一分析。一般资料本组963例,男730例,女233例,男女之比约为3:1;年龄为1... 相似文献
18.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2 0世纪 5 0年代后期人们 [1]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 oral Head ANFH)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有关系 ,特别是在经皮质激素 (CorticosteroidCS)治疗后。随后 Jones及 Cruess等相继发现肾移植后应用CS的病人可继发 ANFH。 1988年日本骨科学会调查发现非创伤性 ANFH,34.7%是由于 CS治疗引起的。虽然人们已经知道 CS与 ANFH之间有相关性 ,但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了 [2 ,3 ] ,CS的剂量与 ANFH的关系也不清楚 [1] 。1 关于 CS诱导的 ANFH的病理机制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1 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的交替进行维持了骨量的平衡。破骨细胞可以选择性吸收损伤部位的骨质,其激活和定位机制目前还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骨细胞是感知骨环境的基本单位,而且骨细胞还可以将所感知的信号传递给其它骨细胞,骨衬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等。对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研究中发现骨细胞可能在破骨细胞的激活和定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具体机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一氧化氮 (NO)在前凝血状况下诱导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 ,A组 (正常对照组 ) 12只 ;B组 (疾病模型组 ) 12只 ,间隔三周于兔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 ,共 2次 ,每次10ml/kg。于第二次注射后 2周 ,腹腔连续 3d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共 3次 ,每天 1次 ,每次 4 0mg/kg,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 ;C组 (治疗组 ) 12只 ,模型诱导方式同B组 ,模型复制成功后 ,将硝酸甘油作为一氧化氮外源供体 ,采用介入疗法 ,通过微泵导管直接注入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 ,持续泵注药液治疗 2周。三组动物均于实验完成后行心内穿刺抽取全血标本 ,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 ,NO的血浆含量 ,而后处死 ,切取双侧股骨头行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 ,统计空骨陷窝率和软骨下区血管数 ,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 A、C组血浆OX -LDL和GMP - 14 0水平明显低于B组 ,而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空骨陷窝率及软骨下区血管数虽未完全达到A组正常水平 ,但较B组有明显改变。结论 NO生成减少导致的OX -LDL合成增多是引发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中系统血管内凝血的重要环节 ,以一氧化氮供体作为药物 ,采用介入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