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剂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熙  蒋永培  臧益民  牛国保 《中草药》1995,(10):546-549
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四谱(UV、IR、MS和NMR)法、2维和3维HPLC法,经不同途径给药后,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动力学特征与“证”、临床疗效、中药配伍、制剂与给药时间有明显关系。现从定量构效关系、药动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型、代谢产物动力学、生物活性物质,中医辩证施治药动学与临床药动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当归、川芎、自芍、熟地组成,为补血方剂的代表方,广泛用于治疗冲任虚损、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及血瘕、时发疼痛等。既往对四物汤的药理、药效及药物动力学研究较多,1991年黄氏等提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强调方剂配伍时可影响体内的化学成分的浓度及疗效。而笔认为方剂配伍不仅可以影响体内化学成分的浓度及疗效还能影响化学成分的提取浓度甚至产生新的化合物,继而影响疗效。笔采用传统方法制成的中药水煎液,提取和分离芍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Paeoniflorin),比较复方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与单味药提取的差异,观察方剂配伍对化学成分的提取浓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方剂配伍对疗效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提出关于方剂组方原理的现代假说,从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物质基础、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进而综合分析该方组方的合理性。体外结果显示不同配伍化学成分有所变化,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也有差异;发汗及抗炎平喘等药理效应均以全方最佳;其他药味的加入对君药麻黄的减毒作用明显;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臣、佐、使药对君药体内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均有影响。体内外研究结果均充分验证了所提之假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特征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旭华  牛欣 《中医药学刊》2006,24(4):617-619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荆本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生物方剂分析中医药学研究的设想、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中医药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造成瓶颈、难以突破、不能被国际学术界接受的根本问题之一是 :方剂的疗效究竟是由吸收入体内的什么化学成分引起的 ?证本质是什么 ?即方剂体内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和证本质不清楚。笔者在以往 10年“证治药动学”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生物方  相似文献   

6.
张静宇  年莉  尹进 《中医杂志》2015,(6):526-530
方剂配伍的实验研究经历了从方剂的单味药到有效部位再到化学成分研究、从体外到体内再到提取血清体外药物化学研究、从单一方法研究到多学科技术融合的历程,近年来用于方剂配伍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剂量配比研究、药对配伍规律研究、药理学研究、拆方研究、整方加味研究、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9个方面。各种方法各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研究不具有普遍性、脱离中医理论、研究局限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多方法多手段的相互融合、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仍是方剂配伍实验研究方法有待突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麻黄汤组方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目提出关于方剂组方原理的现代假说,从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物质基础、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进而综合分析该方组方的合理性。体外结果显示不同配伍化学成分有所变化,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也有差异;发汗及抗炎平喘等药理效应均以全方最佳;其他药味的加入对君药麻黄的减毒作用明显;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臣、佐、使药对君药体内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均有影响。体内外研究结果均充分验证了所提之假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方剂化学成分代谢动力学研究能否进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化学成分代谢动力学研究能否进行?黄熙,文爱东,臧益民,牛国保方剂经服用后,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Chemicalcomponent,CC)能否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持否定或难以进行的看法(1~3)的依据是:方剂CC复杂或不明确,或CC的生物活性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在体内动态过程对药效影响的规律。方法:小鼠分别ig五味子乙素和五灵胶囊,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加硫酸胺与乙腈-甲醇(4:1)混合液提取制备样品液,经HPLC分析乙素含量。结果:小鼠ig给药后(含乙素45.0mg/kg),五灵胶囊所含乙素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单室模型一级吸收,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小鼠胃内Ka=1.561/h、Ke=0.511/h,TMax=1.05h,T1/2ke=1.33h;供试品乙素(45.0mg/kg)Ka=1.891/h,Ke=0.251/h,Tmax=1.25h、T1/2ke=2.71h;在肠内Ka=14.63h,Ke=0.25h,T(Max)=3.65h,T1/2ke=2.71h。结论:中药方剂改变了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在体内生物药剂学特征,使其在体内药效作用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的影响。由此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也是中药在按照传统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时发挥增效解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层面上研究整合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剂配伍规律,对于指导有效组分配伍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从而实现药效的配伍取向。所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该从方剂入手,而评价方剂的临床药效是发现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在临床上,方剂对应的是证候或病,中医证候/病的客观正确诊断,阐释证候/病的生物学本质,发现证候/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体系是评价方剂临床疗效进而发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基本前提。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笔者的团队以证候为起点,从方剂入手,建立了系统的关联"证候诊断-方剂效应评价-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分析"的方法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发现并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而解决与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以及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柳  邓远辉  董玉珍 《中草药》2002,33(5):408-409
目的 考察香荷药条件在体内外释药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溶出方法采用电磁搅拌法,体内释药量采用测定给药系统体内释药后制余药量的方法间接测定,采用HPLC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作为考察指标。结果 香荷药条的体内释药百分率与体外释放百分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香荷药条可通过控制其体外释放达到预测体内吸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治则方剂对5-氟尿嘧啶(5-Fu)疗效的影响.方法 设计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扶正固本、化痰祛湿、益气养血、软坚散结6种治则方剂,中药血清药理通法获取含药血清.MTT法检测10%和20%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其对5-Fu化疗作用的影响.小鼠肿瘤艾氏腹水癌(EAC)动物模型观察软坚散结方对5-Fu化疗的增效作用.结果 血清药理体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种方剂含药血清均显示出对5-Fu化疗不同的增效作用,其中以软坚散结方和化痰祛湿方效果较好,软坚散结方体内实验亦表现出明确的增效作用.结论 血清药理学实验可用于中药方剂对化疗药物增效作用的筛选,其体外与体内实验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复方桂枝汤中芍药甙煎出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长琦  杨侠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1):650-652
 本实验运用CS-930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分析测定桂枝汤方剂在煎煮过程中,其主药芍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芍药甙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煎煮时间在30min时,芍药甙煎出量较高。该法简便、快速,色谱分离良好,排除了其它成分的干扰。平行性和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时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考察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时效关系。方法:以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方剂双参通冠方不同灌胃剂量、药后不同取血时间所得的药物血清为受试药物;培养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实验,复氧同时给予不同双参通冠方药物血清处理,实验结束后取培养上清检测LDH值,以LDH释放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含药血清药理作用强度与体内给药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体内给药量大所获得的药物血清其LDH释放抑制率并不一定高,二者之间无明显量效关系;药后不同时间取血所获得的药物血清对LDH释放的抑制率亦不相同,以药后90 min所得药物血清药理效应最佳。结论:体内给药量并非越大其药物血清药理效应越好,药后最佳取血时间亦得自行摸索。  相似文献   

17.
方剂化学是在继承传统方剂学理论合理内涵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方剂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阐释中医方剂学理论、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促进方剂制剂学等方剂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方剂化学研究的意义;从研究的指导思想、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原则、血清靶成分研究、化学物种形态和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及“酸碱对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化学研究等方面探讨了方剂化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方剂学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学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许有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北京100083)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的影响。由此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也是中药在按照传统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时发挥增效解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层面上研究整合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剂配伍规律,对于指导有效组分配伍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指出药用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含量是个动态概念。通过各种不同的实例,阐明药 用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含量不断在变化,这与自然因子(温度;经纬度、海拔、光照、季节、周日、水分、土壤、肥料)有关,与贮藏(时间和方法)有关,与其自身因素(年龄、部位、物候期)有关。同时,对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如何设计方案进行测定也作了讨论,提醒药学工作者对各地的某种药用植物作化学成分含量测探时应多设样点,细作分析,切忌以点概面作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