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七方十剂理论在宋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方、十剂是方剂学中两种重要的方剂分类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七方现知最早见于南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它在宋代医学教育中广为运用;十剂源于唐代陈藏器的药之大体十种,在北宋《圣济经》中,其概念由药之种扩大为剂。七方十剂对后世方剂功效分类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重点论述了七方十剂在宋代的发展,并试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2.
医方是先秦两汉简帛医书的重要组成,而养生方又是简帛医方的重要内容。养生方主要涉及补益、延年、养颜、房中等,其中补益剂占养生方的一半以上,是养生方最主要的内容。由于出土文献破损严重,这些内容亟待系统整理。现通过对简帛医方中补益剂的整理,按现代方剂学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补气方、补阳方、阴阳双补方、补阴方四类。同时对补益剂特色进行总结,从而有助于梳理早期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渊源,并为现代中医养生方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在理、法、方、药上的辨证论治特色。其类方,在辨证论治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归类方式具有不同的研究特点和意义。伤寒类方归类方法主要有六经分类、以方类证分类、君药分类、主方分类、功效分类和疾病分类等分类方式,且类方归类的规律即重在类证。伤寒类方的归类方式多以"病、证、症、方、药、量、疗效"七者之一作为归类标准,来研究伤寒类方归类的规律性。通过伤寒类方分类的研究,认为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伤寒类方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伤寒类方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苗药补益类药物运用规律。方法:从《湘西苗药汇编》及《湘西中草药资源普查报告集》、苗族医生中,收集有关补益类药物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苗药补品分属在动植物29个科属中,在治疗上有补气、补血、补阴、补中、补脾胃、补肝肾的功效。结论:苗药补品品种繁多,有些品种在其它少数民族医药等文献中未见相关报道,具有新用途。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类方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 《国医论坛》2003,18(1):11-12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方 ,药物组成有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功效以滋补肝肾为主 ,并能补脾阴 ,为三阴并补之方剂。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 ,辅以山萸肉养肝涩精 ,山药补肾固精 ,这是补的一面。又用泽泻清泻肾火 ,并防熟地之滋腻 ;牡丹皮清泻肝火 ,并制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利湿 ,以助山药之健运 ,共为佐辅药 ,这是泻的一面。六味药物互相配合 ,补中有泻 ,泻中有补 ,相辅相成 ,是通补开合之剂 ,补益肝肾之方 ,可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之证。笔者临床上常以六味地黄丸类方为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收效颇…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中的方剂分类方法至今未得到全面的认识,然而其内容实则非常丰富。金代成无己所谓"七方"之说,其最早记载就在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之中。这种七方分类法从此之后却并未见使用。文中通过辨疑释难,不再将奇方与偶方置于方制理论的层面进行认识,而是以奇方与偶方的分类为例,分析《黄帝内经》中的方剂分类理论,提出《黄帝内经》中存在方剂阴阳分类法的观点。将方剂按照其药味数量之单骈、作用力之峻缓分为阴阳相对的两类,可以重新审视现有的方剂分类理论,以提供中医方剂研究的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康泉方是笔者课题组长期临床实践总结的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自拟中药复方。本文通过阐述康泉方组方特色与中医治疗BPH理论的契合点,并结合康泉方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康泉方治疗BPH的中医思路。整体而言,康泉方具有补益肾精、化瘀通络、清热解毒、通利水道的功效,补肾不留邪,驱邪不伤正,希冀能够对临床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张景岳的八阵分类新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186首新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张氏组方师古不泥,善于补阙创新;治疗上擅长补虚,并倡导阴阳两调,精气并补两法。对于虚实夹杂之证,主张以扶正为要;用药与配伍上,强调用药以精一为贵,运用灵活,加减有则,并善于配合药物的升降动静等以纠正病气之偏,立法精当,配伍严谨。作者认为,这些特色不仅反映了张氏对方剂研究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启迪人们对待前人之方,既要掌握其制方之理,又要通晓其权宜之变。《新方八阵》是《景岳全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积数十年临床经验,研究方剂的代表作,成书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24年)。该书首创了八阵分类法,并创立了新方186首,历代医家对其进行了不少研究,然大部分侧重于某一方、某一法的研究,而系统论述张氏研究方剂学术思想的尚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景岳新方的分类、立法、用药诸方面对其作一粗浅探讨,以冀对学习古代医家制方经验,发掘古方之精华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9.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药物组成:黄芪、人参、元肉、当归、白术、茯苓、炒枣仁、木香、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临床上运用甚广,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之首方.本人在10余年临床工作中善用此方,多有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利 《中医药文化》2005,22(1):37-37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是我国金元时期一部著名方书。书中载方,多为其高祖以下业医中经验之方,其中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等,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近一个时期,我们参加了整理校勘该书的工作,参阅了古今几种校注本,深感受益匪浅。尤其是上世纪末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 (以下简称“中医药社本”),采用简化字和现代标点符号进行校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该书在校注中对文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不够严谨准确,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错讹之处。现就我们在校勘中发现的错误作一辨析,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批评指…  相似文献   

11.
朱巳旲  谢鸣 《中医杂志》2021,(2):93-96,100
"本草附方"是指古代本草典籍中常在所载药物后附以含其药味组成的方剂。在追溯"本草附方"发展源流的基础上,从方效-药效关系的角度,提出"本草附方"的意义在于促进中药配伍运用和"举方证效"。"举方证效"即通过已知成方的功效来佐证单味药的功效,易致对中药功效认识的泛化,这可能是导致目前中药学中的中药功效既有源自单味使用经验,也有源自配伍运用认识的主要原因。厘清中药单味或配伍条件下的不同功效有利于临床中合理运用中药,有必要开展单味中药功效与其配伍功效比较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明代方剂学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皆超过前代,不仅出现了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及方剂学专著《医方考》,而且在方剂命名、方剂分类、制方理论、通治方、方剂加减化裁、新方创制与剂型等方面,均有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为攻邪派代表。七方十剂 ,是方剂分类的理论标准 ,在组方时基本未被历代医家采用。张氏对七方十剂理论进行论述 ,是从弘扬攻邪三法及临床运用出发 ,并未完全依此分类方剂。1 七方新义依子和之说 ,大方有二 ,小方有二 ,缓方有五 ,急方有四 ,奇方有二 ,偶方有三 ,复方有三 ,把方剂分七类。涵括了方剂的整体配伍、药品数目分量、君臣配伍比例、药性气味厚薄、毒性峻缓、治疗效应、剂型、服用量等内容。李时珍《本草纲目》将子和所论作为七方十剂的主要文献而收录 ,对后世方剂理论的发展影响较大。仅以张氏发挥部分 ,…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相关瑶药文献,对瑶药分类进行整理分析.瑶药可按风打属性分为风类药、打类药和风打相兼药;按功效分为风湿药、补益药、跌打药、解毒药、消瘤药和抗疫药;按应用分为药浴用药、药膳用药等.通过整理分析分类结果,可为瑶药分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妍  王蕾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96-998
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于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8味药组成,具有填精益髓、温补肾阳的功效.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方为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而成,为滋补肾阴代表方.此二方千百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六味地黄及金匮肾气方的药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马玉芳 《四川中医》2008,26(12):46-47
目的:归纳《济生方》便秘方药,分析用药规律。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气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在药物功效上,依次选择补益、理气和泻利药,分别占用药总数的30.1%、19.9%和15.1%;在四气的选择上,以温性和寒性的药物为多,分别占用药总数的51.9%和29.8%;在五味的选择上,以苦、辛和甘味药物最为常用,分别占用药总数的36.6%、31.9%和26%;在归经上则多选入脾胃、肺、大肠经的药物,分别占用药总数的37.8%和36%。结论:严用和治疗便秘具有顺气为先、重视温补、通利大肠以治标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历代不寐方发展演变及组方选药的特点。汉唐时期组方以清热泻火药和滋阴养血药为主,宋金元时期以清心安神、补气养心、养血安神药为主,又出现气血双补、交通心肾、滋阴潜阳、补益肝肾类方剂,在治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清时期以养血安神方、重镇安神方、祛痰化饮方、交通心肾方为主,和胃消食方、理气解郁方、活血化瘀方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不寐证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巴元明  夏晶 《新中医》2014,46(2):29-30
泌尿系感染作为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常见病种之一,以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而困扰着许多患者,邵朝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其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膀胱湿热",治疗当从脾、肾、膀胱着手,以"补益脾肾,清热利湿"为治法,临床上运用自拟"泌感方"治疗泌尿系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临床用药及病案举例四个方面介绍邵教授临床运用"泌感方"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曾祥法  李德顺  刘松林 《光明中医》2008,23(10):1599-1600
从功效、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分类研究《金匮要略》中甘草大枣生姜合用的方剂可知,此三药合用主要体现调和营卫,补益脾胃,调和诸药,和胃及辛甘化阳等功效。甘草、大枣、生姜三味药物在方中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20.
论“合方”应用之理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方剂组合应用的方法,是方剂加减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合方的应用以病机病证的变化为依据,当病机病证表现单纯时,单一方剂即可满足临床病情的需要,当病机病证比较复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症存在时,合方之应用就突出了其功效上的优势,灵活地适应了临床病情的变化。因此合方运用在整理前人经验,提高临床疗效,乃至中医方药规范化等方面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