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疏肝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60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化瘀方。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ALT、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79.3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GGT显著降低(P〈0.01),AST、ALP低于对照组P〈0.05,ALT无显著变化。结论替比夫定联合疏肝化瘀方治疗CHB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孕20 ~ 32周,HBeAg阳性、HBV DNA> 1.0× 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 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 结果 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 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 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 (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 (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eAg阳性、HBV 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 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45例应用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治疗,疗程为2年.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及2年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及2年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改善(P<0.01);治疗3个月及2年时,治疗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年时对照组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39.6%,治疗组为7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方案,且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滋肾清肝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滋肾清肝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和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各30例。观察治疗24周后患者临床证候、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病原学指标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抗病毒应答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滋肾清肝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肝肾阴虚型CHB,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免疫、恢复肝功能、提高抗病毒应答率。  相似文献   

5.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1年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各120例,各组分为替比夫定组60例,拉米夫定组各60例.结果:治疗52周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水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HBeAg阳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和治疗应答反应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转换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替比夫定不良反应轻微,与拉米夫定类似.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的抑制HBV DNA复制能力以及较少的耐药率和病毒反跳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中西结合方法的临床运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研究国内外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替比夫定结合中药与单使纯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Jadad评分标准,对比中西结合与单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使用RevMan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替比夫定结合中药与单纯使用替比夫定比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2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试验组644例,对照组637例,meta分析显示:中西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方面都高于单用西药替比夫定。[结论]替比夫定结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整体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90例单服替比夫定,观察治疗48周时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HBV子DNA阴转率相近,但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45例(49.5%),HBeAg/抗-HBe血清转换31例(34.1%),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分别为32.2%和21.1%)。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和48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及酪氨酸一蛋氨酸一天冬氨酸一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2、48周时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未检测到YMDD变异,对照组3例于治疗48周时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耐药率低、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妊娠早期(12周)应用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12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80例,病毒载量均超过1×10^7拷贝/ml。按患者意愿分治疗组(替比夫定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替比夫定服用至产后12周;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只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与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两组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行t(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ALT水平明显下降。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于治疗2周后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替比夫定组服药至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DNA水平明显降低(t=29.15、40.06,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替比夫定组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替比夫定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替比夫定组母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孕妇外周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观察72周。结果两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计分降低;替比夫定组治疗24周、48周和72周时,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及治疗72周时ALT和Child-Pugh计分下降均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或P〈0.01);两组ALT复常、HBV DNA阴转和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均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经方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型胃脘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5例 ,采用中药经验方加壮医药线点灸 ;对照组 30例 ,用法莫替丁、灭滴灵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 95 .5 % ,对照组为 83.3% ;6个月后溃疡复发率治疗组 10 .0 % ,对照组 5 6 .7%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溃疡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6个月后溃疡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药经方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型胃脘痛疗效好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肝Ⅲ号内外合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外用组(29例)、内服组(30例)、合用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其中对照组用保肝降酶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乙肝Ⅲ号外敷、内服、内外合用3种不同方法。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3项指标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1个月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时,外用组、内服组、对照组与合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以合用组疗效为优。在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外用组、内服组、合用组3组患者治疗前与本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合用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液动力学方面,外用组、内服组、合用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脾静脉D、Q值皆有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合用组患者血流量下降明显;3组患者D、Q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乙肝Ⅲ号内外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确切,且较单一方法疗效明显,疗程以3个月为优。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有效改善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30例),双号为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单纯西药治疗好。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采用由手术、中药、针刺、西医和高压氧5大措施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病人于治疗后观察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10d和大于20d的清醒率分别为37.25%和92.16%,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0d和9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90d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清醒率,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致残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3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服用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加服补肾涤痰化瘀汤。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压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及降低血脂、血浆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补肾涤痰化瘀汤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除遵循一般治疗原则外,给予奥扎格雷钠针剂、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进行分型,气虚血瘀型加黄芪注射液;痰热风扰型加痰热清注射液;内闭外脱型,闭证加醒脑静,脱证加参附或参麦注射液。治疗10d后观察两组疗效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经治疗10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组CRP下降至(16.76±8.8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8±10.45)mg/L(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共同内科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观察微栓子数目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微栓子数目观察,治疗组(12.725±4.176)个和对照组(15.025±6.049)个明显减少,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9.201分±4.937分vs 9.450分±4.668分,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益气活血法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数目,可能因此改善患者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扶正抑瘤饮对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化疗加中药 )、对照组 (单纯化疗 ) ,在 1个疗程化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含量 ,并与正常组作比较。结果 :化疗前与正常组相比 ,治疗组、对照组外周血 CD4 细胞比例均减少 ,CD 8细胞比例升高 ,CD 4/ CD 8比值降低 (P <0 .0 5 ) ;s IL- 2 R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 ,对照组外周血 CD 4细胞比例下降 ,CD 8细胞比例升高 ,CD 4/ CD 8比值下降 ,外周血s IL - 2 R含量升高 ;而治疗组 CD 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CD 4/ CD 8比值上升 ,s IL - 2 R含量下降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结论 :扶正抑瘤饮可显著改善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阳活血方,疗程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Lee积分情况。结果 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氏积分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Lee氏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肝胃舒合剂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后消化道反应、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5 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7例 )。对照组行 TACE及对症处理 ,观察组于 TACE前 3d口服肝胃舒合剂 ,其他治疗同对照组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 TACE后消化道反应程度、肝功能损害明显较对照组轻 ,免疫功能的作用显著增强。结论 :肝胃舒合剂可减轻肝癌患者 TACE后的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 ,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