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风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最好在中风后的3个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以溶解动脉内的血栓恢复大脑组织供血。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即使在中风后的4.5小时内才使用溶栓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对病人也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90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以上数据均进行统计学描述,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24h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中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判断动脉闭塞部位,选择适合溶栓的病例,监测动脉再通情况。经颅低频超声持续监测具有辅助溶栓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使用频率上还有争议。经颅超声辅以微气泡对比剂可进一步增强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然而,血管再通在恢复组织供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再灌注损伤。相当一部分患者在tPA治疗后仍然会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或迟发性损伤,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tPA的神经毒性有关;另外,tPA诱导的再灌注可以增加活性氧的产生,进一步加重对微血管完整性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已经证实,铁超载与氧化应激和脑损伤加重有关。西班牙学者Millan等对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tPA治疗后的不良转归、出血性转化和脑水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在院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并探讨在院前对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所收治的AMI患者进行分组 ,均给予rt PA( 5 0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对比两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发病至溶栓时间延迟对rt 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结果 从患者发病至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 ,院前组平均比院内组缩短 2 .2小时 [( 2 .9± 1.4)小时比 ( 5 .1± 1.1)小时 ] ,P <0 .0 5 ;院前治疗组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为 90 % ,明显高于院内治疗组的 61.8% (P <0 .0 5 )。结论 院前应用rt PA( 5 0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标  题 a .静脉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有创疗法和保守疗法的对比。心肌梗死溶栓 (简称TIMI)Ⅱ期试验结果。b .心肌梗死溶栓研究Ⅱ期试验 1年结果。作  者 a .TIMI研究组 b .WilliamsDO ,BraunwaldE ,KnatterudG ,etal  参考文献 a .NEnglJMed ,1989,3 2 0 :618~ 62 7 b .Circulation ,1992 ,85 :5 3 3~ 5 42  疾  病 急性心肌梗死。目  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rt PA溶栓后 18~ 48h内采用冠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的有创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发病在6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其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联合组)60例,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动脉组)46例。动脉组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病变动脉,输注rt-PA50 mg;联合组先静脉输注rt-PA,再经病变动脉输注rt-PA,总量<50 mg,在溶栓前和溶栓后6 h、24 h、7 d及30 d时,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ESS评分,联合组为42±13,动脉组为43±10,治疗后24 h、30 d时,ESS评分联合组为82±23、89±25;动脉组为76±27、82±23。治疗后总再通率联合组为53%(32/60),动脉组为35%(16/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联合组为7%(4/60),动脉组为9%(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起病6 h内,动静脉联合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诊溶栓是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的有效措施。过去20多年里,急诊溶栓的开展使急性血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溶栓药物的发展,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激活剂(rt—PA)。天然提取的溶栓剂如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SAK)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植物中发现的抗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化合物PUW-1,可能避免出血副作用,它是惟一可口服的溶栓药。  相似文献   

9.
Sabin  JA  Huertas  R  Quintana  M  袁志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2):332-332
他汀药可能有某些神经保护作用,因为若在卒中发作前用他汀类药物,则卒中预后较佳和死亡率降低。现就卒中发作即刻使用他汀类药是否与卒中患者发病后接受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其预后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由于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差,缺血数分钟即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故溶栓治疗的药物和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1,2].本研究选择发病后4.5h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重组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或常规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病变的冠状动脉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冠脉闭塞引起的心肌严重缺血、坏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院自2000年10月~2004年6月用尿激酶(UK),链激酶(S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三种溶栓药物治疗AMI者125例,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能有效治疗发病3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但是rt-PA溶栓治疗后可发生严重的致命性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因而限制了rt-PA的应用。近年来文献报道,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较多,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fibronectin,c-Fn)、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i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以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现就rt-PA溶栓治疗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超早期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国际上关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研究有很多.2008年发表的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Ⅲ(ECASS-3)[2]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由原先的3h提高到4.5h.但是,由于担心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致使国内相当多的基层医院,甚至部分地区级医院尚未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因此溶栓治疗前对可能导致出血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溶栓后出血风险进行预测,即能充分考虑溶栓后出血高危人群的治疗策略,同时又会更积极地把出血风险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rt-PA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例急性肺栓塞采用~(99m)Tc-P357标测肺动脉内新鲜血栓,并进行肺动脉造影,显示大块新鲜血栓堵塞于左、右肺动脉干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肺动脉压中度升高。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次行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大块血栓基本溶解,部分肺动脉的小分支内仍有残余血栓,肺动脉压降至正常。本例表明,急性肺栓塞如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迅速逆转大面积肺栓塞所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99m)Tc-P357是最先进的、准确的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检测手段,rt-PA是一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对52例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发病4.5 h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已被证实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每治疗100例患者有32例获益。在经过筛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后4.5 h之内静脉应用rt-PA效果很显著。医学理论和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急诊绿色通道就诊的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头颅MRI-DWI表现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48例。从发病至溶栓治疗开始中位数时间为153分钟。从发病至头颅MRI-DWI检查的中位数时间为46小时。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为2分。48例患者中,有5例(10. 42%)患者最终诊断为其它疾病,剩余43例患者中,17例(35. 42%)经多学科查房后发现病灶; 11例(22. 92%)患者症状持续大于1小时但小于24小时完全缓解,诊断为影像阴性的脑梗死; 6例(12. 50%)在第2次复查DWI时出现病灶; 4例(8. 33%)患者症状持续存在,有可以解释症状的MRA大血管闭塞/狭窄; 5例(10. 42%)症状持续存在的患者复查DWI阴性且MRA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顺利,无出血情况。最终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43例患者,除1例患者出院时存在明显残疾(改良Rankin评分=4分)外,其余患者出院时结局良好(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论溶栓治疗后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数为小卒中,溶栓效果良好且安全性好,后循环小卒中影像诊断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2例老年ACI患者;查阅电子病历统计其一般资料、入院时相关基线资料,记录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90 d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6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A组(合并心房颤动,n=51)与B组(未合并心房颤动,n=55);根据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将A组患者分为A1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0 h,n=24)与A2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介于3.0~4.5 h,n=27),将B组患者分为B1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0 h,n=26)与B2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介于3.0~4.5 h,n=29)。所有患者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组与B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组(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于B组(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1组与B1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1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1组(P<0.05);治疗期间A1组与B1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2组与B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2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2组(P<0.05);治疗期间A2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于B2组(P<0.05),而A2组与B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远期预后有影响,且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病3.0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未增加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而发病3.0~4.5 h行静脉溶栓治疗则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34例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到就医时间(onset-to-door,OTD)、就诊到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TN)、溶栓治疗早期有效性及溶栓治疗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OTD在1.5小时内有26例(26.47%),DTN在1小时内仅3例(8.28%)。溶栓后早期有效者18例(52.94%)。出血转化13例(38.23%)。结论县级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